大成拳長、短勁的發力

所謂長,短勁,也叫長、短髮力,是針對發力動作的時間、頻率而言的。

如果身體微顫或動作幅度表現為拳掌寸勁發力,這是短髮力;如果動作幅度較大,相對於短髮力時間較長,能把對手偏引、抖撞、順勢猝拉的鬆緊頻率較長的某種打法,我們歸之為長髮力。

一般的拳手,總以為發力越短越好,好像發力短能打對手一個猝不及防。殊不知,短髮力在實戰中有一個弊端,總是短髮力而沒有長髮力,運用幾下如沒有成功,對方就會適應,很容易調整過來,你松他也松,你緊他也緊,在力量上形成對頂,很難奏效。所以有經驗的拳手善於使用長、短勁的結合,你防短勁我用長勁,反之亦然,長短勁互用,沒有規律,這就讓對方很難防範。

當我兩手拿控對方一條手臂的時候,一手攥腕另一手控制其肘部,這時候就需要有兩個選擇,用長勁還是短勁?

如果覺得自己的功力明顯大於對方,就毫不猶豫直接使短勁發力,肌肉一鬆即緊,前、後、左、右視時而發,冷炸力瞬間完成。

這個短髮力,注重的是力的冷脆,好像渾身大熱天打個冷顫,身上的鬆緊反應速度要超過大腦的反應,讓大腦來不及想。

又如果敵我功力接近或者其攻防反應敏捷,就需要使用長、短配合發力。這種發力注重的是變速,先慢後快,變向發力,準確地說是長勁結合著短勁。

當我兩手控制住其一條手臂的時候,先用長勁誘出對方反方向的用力,這個發力不要一發即止,要做到力如抽絲,不要丟掉對方的反作用力。在對手回抽之力最大之際,迅疾變向變速,改成跟對方同一個方向,形成敵我二力合一,此即借力打力,記住變速要快。

借用傳統武術有一種“抖皮條”的練功方法,站樁收功後,可以想象有一根橡皮筋,一頭固定在牆上,另一頭兩手分前後攥住,兩腳前後分虛實,重心偏於前腳,膝部微彎,目視前方,心中有假想敵。

練的時候,要用前腳蹬地,以身帶動手臂,先慢後快,回力向後,肩帶肘,肘帶手,利用想象中“皮條”的強力彈性,重點體會力的抖顫。向前蓄力,向後發力,直線向後,也可斜線偏左或偏右,進行持續無規律發力,每組多少下自行制定。

這種假想訓練,慢著練,可以視為試力,如果是快動作爆發,我們歸之為發力範疇。

不論向前、後、左、右各個方向的發力,長、短勁都可以通過推手、斷手中獲得體認。

重點在於做反向變速的技法時,不要勻速,要先慢後快,通過動作的慢,體認敵人反向的運動阻力,再通過動作的快速,突然反向,形成二力合一,此謂先長後短。

關於短勁的體認有兩方面:神意方面,效法猛虎捕獵,毛髮豎起,精神陡然一振,又如三伏天突然冷水澆頭,機靈打個冷戰,肌肉鬆緊轉換如電。形體動作方面,不管哪個動作,身、手之間,兩手之間,都要突出一個爭力,像炮彈出膛、炮管回縮類似,前後、左右有反向爭力;這種爭力又有點像周身被繩索緊緊捆住,發力間猛然崩斷繩索。多做類似的技法練習,大成拳“短勁”的奧妙就近在其中了。

以上是兩手控制住對手一條手臂,先向後做長勁回拉,然後借敵反向之力,視時突發向前短勁的運用手法。

再看單純向前的打擊力,長勁相當於推送發力,志在遠拋,而不要求傷害,這是常見於武友之間的打法。

在實際運用中,長勁發力的長處不僅在於不傷害對方,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即是在真正打擊時不刺激對方的反作用力。

生活中打鬧遊戲之中,常會發現,你猛然推別人的力越大,反彈力也越大,反之你先慢點推他,在對方反作用力沒有形成也即將失重時突然發力,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就是長勁的作用。

所以長勁的慢是相對的,既不能讓對方警覺又不能讓他化解跑掉,用得好,長勁打法能減少前進阻力。

還是這個向前發力,不能總是髮長勁,有時也需要發短勁。

所謂短勁,有一種是指人們常說的穿透力,時間及其短促,打對方猝不及防,常和長勁配合運用。

穿透力要求打擊力點如拳掌部分足夠堅硬,榔頭錘必須是鐵的才會砸開石頭,其餘手臂、軀幹等力的傳導部分則必須放鬆,如此才有穿透效果,那種周身蓄力時全松、發力時全緊的做法是打不出透力的。

總之,不管是先回拉再向前,還是單純的向前打擊,短勁的長處是發力冷脆,如果頻繁用短勁,就變成一個節奏了,對方很容易適應,所以對抗中長、短勁結合才是上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