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力如銼,回手如鉤

去力如銼,回手如鉤,拳出不空回,空回不為能。

一、去力如銼。

現代搏擊都是點打擊,力量在一個拳頭上,缺少小臂的按銼進擊。

單純打出的一拳,加一點銼勁,就厚實的多。

去力如銼,往往是在敵我格擋的時候發揮作用。打出這一拳,得根據敵我形式預先有一個判斷,他是砸、是挑、是撥。砸,我就有一個抬著的銼勁;挑,我就有一個向下按的銼勁;撥的話,當然有一個相對橫的銼勁。要把自己的小臂當一把銼刀使。

這樣我就有兩個力點,小臂上一個,拳頭算一個,防住了銼你,擋不住直接打你,這不比單純點打擊強多了。

因此,不管站哪個樁,做哪個試力、發力動作,在小臂上留點勁,銼勁。

抬著、撥著、按著,小臂有銼點,不許有單純拳頭的點打擊力。

打銼勁,小臂要緊,緊了才有銼勁,但又不能影響出拳速度,手臂儘量減少屈伸,多用肩膀的根節力,用身子催,步法奪位。

二、回手如鉤。

在鄉下,如果你拿著一根杆子,前面帶著鉤,想從房頭上鉤東西,一定是帶著點橫勁斜撥著往回往下鉤。

我打他,他擋我,因此去力如銼,當銼勁和對方發生短暫對頂的時候,這時候就回力如鉤,帶點斜橫勁的鉤。

鉤勁是利用小臂向上或向下的斜面,壓著對方則肘高於手,抬著對方則墜肘、小臂立起,利用肘彎的力量。

鉤勁的目的是,鉤掛、引偏對手,造成他失重,進而實施重拳。

綜合起來看,行家一伸手,就是打中想著銼,銼中蓄著鉤,鉤中可以隨時打。他們從來就沒想過一拳打完,收回來再打,這一拳就包含銼、打、鉤,怎麼合適怎麼來。

平按樁,臂下有物,按、推合起來練的是銼;推墜樁,看起來手心向外像投降,與敵接觸點在手背的小臂一側,鉤勁在肘彎。

還有一種鉤法,即出手為拳,回手屈指為爪為鉤,得練鷹爪力,爪形樁。

為了練銼勁,我特意請教過工廠老師傅,鉗工銼東西,跟大成拳試力差不多,都是立身挺拔,前後腳微屈,銼刀對著鼻尖,上身放鬆不動,主要腳底下使勁,按住勁均勻前推,好鉗工,銼一下,鐵屑就下來了。

不管是試力、發力,手推出去、打出去,不要光想著掌指、拳頭,還要留意給一點小臂的側面,注意跟空氣的摩擦。

這一拳打出去,手臂、身上都帶著阻力,銼著勁向前走,回來也不空回,得想著小臂上處處帶著鉤子,隨時鉤點什麼回來。

打、銼、鉤錯綜互為,有時候,一個單純的銼勁、鉤勁,就能拔了對手的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