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帶孩子去旅行?遠比你想象的更有意義!

這是個真實的事情:去年十一的時候,單位組織去旅遊,同事張女士一個人帶兒子參加,中途在鄭州服務區逗留了三十分鐘,在這刻骨銘心的三十分鐘裡,深刻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恐懼和焦急。

居然把兒子弄丟了。

下午五點,大巴車在鄭州服務區做短暫停留,由於不便帶5歲的兒子上廁所,張女士就讓兒子一個人進了男廁所,等自己從女廁所出來後卻左等右等也不見兒子出來,問其他出來的人都說沒看見有5歲的小男孩在裡面。

到底要不要帶孩子去旅行?遠比你想象的更有意義!

天哪,兒子不見了,作為父母你肯定可以想象這位母親當時的心情,心裡害怕到了極點。

於是趕緊四處找,沒有上車的同事也都幫忙一起找,餐廳、超市、廣場……十多分鐘過去了,還是什麼都沒找到。

服務區本來人多、車多,遇到壞人怎麼辦?被人拐跑了怎麼辦?想到這裡六神無主的張女士差點癱到地上。

這時一位男同事說:“車上找了沒有?回車上找,說不定在車上呢。“

一行人浩浩蕩蕩殺到車上,兒子居然坐在車上睡著了,看著兒子熟睡的可愛模樣,張女士緊緊的把兒子摟在懷裡。

兒子抬起朦朧的眼睛說:“媽媽,我出來找不到你,但我記得我們的車牌號。“

多虧了張女士經常對兒子經常性的教育,這此出門時她就和兒子約定:

1、遇事千萬不能哭。哭,就是給壞人報信號,我是走丟的。

2、如果真的走丟了,一定要在原地等父母來找你,你不能去找父母,但可以找警察叔叔幫忙。

3 、一定要記得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以及我們乘坐的車牌號碼。

到底要不要帶孩子去旅行?遠比你想象的更有意義!

我想同事應該很欣慰,一方面孩子記住了和自己的約定;另一方面她帶孩子旅行的目的也達到了。

其實大部分父母帶孩子出去旅行都是走馬觀花式的,也沒有考慮過旅行的意義,最多就是讓孩子長長見識。

但是,見到了不等於長了見識。你有沒有想過,如果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你的孩子會怎麼辦?你該怎麼辦?

出發前請你先思考下這個問題:

你這次旅行的目的是什麼?

因為大家都去了所以我們也得去。

就是帶孩子出去玩,見見世面。

如果你是因為這些類似的理由帶孩子出去旅行,那不如不去。

到底要不要帶孩子去旅行?遠比你想象的更有意義!

什麼才是有意義的旅行?

很多人會說,帶5、6歲的孩子出門,不但太辛苦了而且這麼小的孩子他能記住什麼?更別說年齡再小的孩子了。他們什麼都不懂。

其實,這是我們對孩子們的誤解,通常情況下,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獲得什麼,我們會通過他的表達或者他的改變作為判斷的標準。

其實,也許對於一個五、六歲的孩子來說,等他到十來歲的時候也許他什麼都會不記得,但對於他在接下來一年的成長絕對意義非凡。

到底要不要帶孩子去旅行?遠比你想象的更有意義!

在旅途中,父母和寶寶溝通交流,讓他提出自己的意見,鍛鍊寶寶獨立的個性。

出發前,和寶寶一起準備行李,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還能培養他的責任意識。

旅遊中和孩子一起參與安排行程、解決交通、酒店、吃飯和景點門票等事項,讓他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大人分擔一些旅行中的事務。孩子的參與度高了,對旅行的期待和收穫也會更大 。

其實,帶孩子出行的意義,不在於孩子看多少風景,認識多少名勝古蹟,重要的是父母的狀態和陪伴的心。 因為,這才是我們帶孩子出行的真正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