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刀下的反思:你的溺爱换不来孩子半分感恩

一个月,两男孩,仨被杀父母!

2018年结尾的不同寻常,两起凶杀案带来的寒意与隆冬的季节呼应,让人伤感。

12月2日,湖南12少年吴某杀死母亲,一个月后同样在湖南,13岁男孩罗某锤杀父母。手段之残忍,影响之恶劣,令人发指。接踵而来的惨剧,让人忍不住想问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是什么令孩子把罪恶之手伸向生他养他的父母双亲?

尖刀下的反思:你的溺爱换不来孩子半分感恩

12岁男孩杀死母亲后,若无其事地睡觉,第二天模仿母亲口吻向老师请假。被抓捕之后,竟然狡辩谎称其母是“自杀”,在面对杀害母亲的确凿证据时又毫不在乎的认为“我杀死的是我的妈妈,又不是别人,学校不会不让我上学吧”。其内心之冷漠,良知之泯灭,让人不寒而栗。

衡南罗某男孩,因为钱和父母产生争吵之后,拿起父亲为之讨生活的工具铁锤,砸向双亲并断送其的性命,在父母生死未卜之际拿走了父亲的身份证和钱,在网吧逗留了数小时之后逃往云南。

尖刀下的反思:你的溺爱换不来孩子半分感恩

仔细分析这两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我们会发现被杀害的家长在孩子走向歧途的过程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家长的错误教育方式铸就了孩子的错误。

错误一:幼年教育缺失

12岁吴某,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父母远在外地打工。隔辈抚养的结果是孩子被娇惯纵容的无法无天,目无尊长。当孩子进入到青春叛逆期,爷爷奶奶不能再管束的时候,交给父母来管教。为父母者,不能从小对孩子教育和引导,而是到12岁以后再来管教,既没有从最基本的礼仪和行为引导,而是一味地指责孩子做的不对,从批评、呵责到谩骂。实际上,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长大之后的责备之外,并没有认真教导过孩子什么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没有亲自教导的,却希望孩子自己能够成才成长。

尖刀下的反思:你的溺爱换不来孩子半分感恩

很多年轻的父母觉得,我努力挣钱给孩子足够的金钱,让孩子吃得好穿得暖,住的舒坦就可以,对孩子影响最重要的教育却抛之脑后,完全由祖父母代替。以为有了金钱孩子就能健康,以为有了金钱孩子就能成材,殊不知,金钱并不能教育孩子懂礼仪。知进退,首孝悌。祖父母的陪伴代替不了父母。

错误二:对孩子有求必应

尖刀下的反思:你的溺爱换不来孩子半分感恩

13岁罗某与前者有巨大的反差。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母亲和姐姐有精神障碍,父亲披星戴月,含辛茹苦,辛勤劳动给了他无尽的爱。毫无疑问,他是父亲最大的希望。

在经济上父亲对他一直都很大方,他想上网,劳动中的父亲会立刻停下手中的工作,带着饮料和零食陪儿子上网。为了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转到当地最好的学校,还在县城买了房子方便其上学。儿子偷了家里2万余元去吃喝玩乐,父亲为了留住儿子的面子,谎称被偷了6千。

一个忍辱负重,踟蹰前行的可怜父亲。我们能感受到父亲对孩子深沉和热切的爱意,毕竟对这个老来得子的父亲而言,儿子是他最大的希望和前景。

尖刀下的反思:你的溺爱换不来孩子半分感恩

但是,他忘了爱应该有尺度。他的爱是一种溺爱,这种错误的爱将孩子培养成了仇人。稍有不顺心和不如意就会拔刀相向,反目成仇。

我们怎么做父母?

卢梭曾说过“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俗语常也说“慈母多败儿”,其实不论父亲还是母亲过分溺爱都会教育出不肖子孙。

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不但不能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反而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巨婴心理。稍有不如意就对父母心怀怨气,目无尊长,背弃人伦。

尖刀下的反思:你的溺爱换不来孩子半分感恩

一分钟认识我:亲爱的,我是鑫鑫,您的专属家庭育儿师。孩子为什么动手能力差?孩子为什么不爱吃青菜?孩子怕人、胆小是怎么回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