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朋友圈”到底怎麼了?

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某某歲以後不再發朋友圈”這樣的話題。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最開始發朋友圈的想法是記錄和分享生活。

但不知不覺中,有些人違反了這一初衷,開始在社交平臺上塑造和維護自己的虛假形象。為了證明自身的價值,可以使用微博上的照片P圖片,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偽裝自己。

為了炫耀自己的生活,朋友圈裡面充斥著各種各樣虛假,只是等著別人的一個“贊”或者是一句“好羨慕啊”。為了突出自己的修養和知識,有些人每天發一些自己都沒有看懂的“雞湯”,或者是自己都沒看過的電影。

我們的“朋友圈”到底怎麼了?

朋友圈其實應該像我們小時候寫日記一樣,記錄每天真實的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朋友圈應該是五彩斑斕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雞湯、養生……,現在大部分人的朋友圈都是利用不真實的本體,等待他人的認可。

當你想要分享你的生活時,不要以炫耀的姿態來炫耀你的生活幸福。

當你想要更有條理的時候,沉下你的心,看一場電影,認真的讀一本書......

不要把自己的生活交給他人來判斷,不要活在自己臆想的生活當中。我們要學會利用破碎的時間,找到生活的樂趣,學會取悅自己。

我們的“朋友圈”到底怎麼了?

低質量的社會化不如單純的高質量。

所謂人脈和資源,取決於個人的能力和眼界,而不是來自朋友圈的點贊和評論。不要浪費時間來維持虛擬關係,而是改善自身並努力改善自己的組織。如果你盛開,微風將來臨。

朋友圈只是一種溝通方式。

由於我們決定見面,我們不必浪費太多時間在路上。

朋友圈,要不要發,要怎麼發,其實是每個人的權利。

願你不被朋友圈牽絆,勇敢的面對真實的自我,潛入自己的內心生活,過得比朋友圈裡的自己,更加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