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国公海舰队中最强大的战舰——“巴伐利亚”级战列舰


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德文:Linienschiffe der Bayern-Klasse ,英文:Bayern class battleship ),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装备的一型战列舰。

巴伐利亚级战列舰装备了8门380毫米主炮,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舰队各级别军舰的主炮口径总是小于英国皇家海军的同级舰艇的情况。

德国原计划建造4艘巴伐利亚级,最终只竣工2艘。首舰巴伐利亚号在德国但泽硕效船厂建造,开工日期191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3日下水;1917年3月14日服役。

二号舰巴登号于1913年12月20日开工;下水日期为1915年10月30日;正式服役为1917年3月14日。两舰均在德国公海舰队服役,并最终在德国战败投降后,于1919年6月21日在斯卡帕湾自沉 。

二十世纪初,欧洲老牌的英帝国和新兴的德意志帝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英国人在舰型的发展上先走一步,对后世战列舰发展影响很大的无畏舰开山鼻祖"无畏"号和第一艘战列巡洋舰"无敌"号都是英国人率先建成服役的。

德国人一开始走了不少弯路:德国海军第一级无畏舰拿骚级用的还是往复式三缸蒸汽机,6座炮塔成六边形布置在舰体四周,最多只能有4座炮塔可以进行侧舷齐射。由于情报失误,德国人还建造了后来证明没有任何作用的装甲巡洋舰"布吕歇尔"号。

1909年,英国海军确定了新的战列舰主炮技术指标,开始设计343毫米/45倍径火炮,身管重达76吨,穿甲弹重635公斤初速为757米/秒。而德国计划于1911年才能完成用于新式军舰的305毫米/50倍径火炮,弹重405公斤初速为855米/秒,威力比英国343毫米炮弱20%左右。

英国随即开工了大批343毫米炮军舰,如著名的"猎户座"号、"铁公爵"号战列舰和"狮"号战列巡洋舰等,而德国由于缺乏大口径火炮的研制经验,同期完工的"赫尔戈兰"、"国王"号战列舰和"德·弗林格尔"号战列巡洋舰等只能安装305毫米炮,在火力上明显出于下风 。

1911年9月底,提尔皮茨向介绍德皇威廉二世了代号"多拉"的新式战列舰的方案,两套方案均采用类似的舰体的设计,基准排水量均为28250吨,副炮为14门150毫米炮,另有10门88毫米防鱼雷艇炮,采用传统的三轴推进,中央轴为柴油机动力,用以增加续航力,动力系统还备有高效冷却装置。

年底,提尔皮茨又向威廉二世介绍了两个进一步设计,第一个采用5座SM350毫米/L45炮塔,排水量29000吨,单舰预算造价5970万帝国马克,第二个采用4座400毫米炮塔,排水量超过29000吨,造价不低于6000万帝国马克。

威廉二世认为4座380毫米炮塔的战列舰具有最优的性价比。1912年1月6日,最终决定采用排水量28100吨,安装8门380毫米/L45舰炮,预算造价5750万帝国马克的最终方案。

1912年9月30日,威廉二世正式签署命令建造T号和"瓦尔特"号替代舰、实为建造巴伐利亚级战列舰计划拨款。德国海军部按惯例招标,最终腓特烈大帝造船厂、伏尔锵船厂和霍瓦尔德船厂竞标成功。1913年6月29日,克虏伯和德国政府投资的大型造船厂克虏伯·德意志船厂在基尔竣工,并很快取得1艘巴伐利亚级舰的建造合同。

巴伐利亚级战列舰沿用了德国大型军舰的长首楼舰型,首楼一直延伸至C炮塔处。也是第一级采用了三足主桅的德国战列舰。这是因为海上交战距离的不断增加,用于了望和修正炸点的观察哨的位置也必需随之上升。

标准排水量28506吨,满载排水量32850吨;舰长180.3米,宽30米,吃水8.43米;14台桑尼克罗夫特/舒尔茨式细管径三锅筒水管锅炉(3台为燃油锅炉,11台油煤混烧),3台帕森斯冲动式齿轮减速蒸汽轮机;最高航速22节,5000海里/12节;编制1171人。

4座双联装380毫米/45倍径主炮;16门单装150毫米副炮;10门单装88毫米炮;5座600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舰首1具,侧舷各2具。

侧舷装甲带(最大)350毫米;炮塔(正面)350毫米;指挥塔350毫米;三层装甲甲板,每层厚30-40毫米。

德国投降后被英国军舰押往英国斯卡帕湾的巴伐利亚号

在斯卡帕湾自沉的巴伐利亚号

在斯卡帕湾自沉的巴伐利亚号

在斯卡帕湾自沉的巴伐利亚号

1919年打捞中的巴伐利亚号

1919年打捞中的巴伐利亚号

1919年打捞中的巴伐利亚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