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中医|关于“抓药”的趣闻

如果你喜欢中医、文化、健康、养生,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这里有趣,不简单。

在电视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古人将去药房买药称为“抓药”。中药明明是一剂一剂配的,为什么要叫“抓”呢?其实关于“抓药”一词的由来还有着一段动人的传说。

趣味中医|关于“抓药”的趣闻

唐代药王孙思邈经常外出行医采药,因为采的药材很多,它们的性味功用又不相同,所以不能混杂放在一起。为了便于分类放置和使用,他就特意做了一个围身,在围身上缝制了许多小口袋,凡采到一种药材,就装到一个小口袋里。

趣味中医|关于“抓药”的趣闻

一次,孙思邈行医采药来到一个村庄。忽然间一阵狗叫,只见有一妇女躺在地上,原来这位妇女的小腿被狗咬伤了,鲜血直流。他急忙从围身口袋里拿出一种药来,给这位妇女敷上,不大一会这位妇女小腿上的血止住了,疼痛也减轻了许多。

趣味中医|关于“抓药”的趣闻

孙思邈就是这样,采药走到哪里,行医治病到哪里,他给病人诊治时都从小袋里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来,所以人们就把它叫抓药。

趣味中医|关于“抓药”的趣闻

后来,人们开药店,为了使众多药物不易混杂,更便于分类取药,店主也仿照药王的办法,将药柜内做成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小抽屉里再隔成三个或四个方格,来贮藏放置各种药材。小抽屉的外边写上中药名称,以便记取,免于混淆。直至今天,病人到药店买药时,有的地方仍叫抓药。

如果你对文章内容或相关课程感兴趣,请关注微信号:正安文化北京[zanedubj],我们等你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