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妙巧對!考官出上聯:急水推沙粗在後,聽到下聯後卻羞愧萬分

考官出一刁難上聯,卻被9歲孩童脫口出下聯,皇帝看後讚不絕口

對聯,作為中華五千年曆史文化中一種寶貴的文學形式。有歷史記載,對聯起源於三國時期,因為對聯的要求沒有詩詞歌賦那般嚴苛,加之其短小精悍,題材也十分寬廣,所以受到人們的歡迎。尤其是在明清兩朝,人們對於對聯更是達到了痴迷的地步,上至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都可以對上一二,很多的文人墨客更是把對聯當做了一種休閒、娛樂的方式,由此可見對聯的魅力究竟有多大。

絕妙巧對!考官出上聯:急水推沙粗在後,聽到下聯後卻羞愧萬分

正是因為各種文化的多樣性,所以在古時候常常出現了很多的神童,甘羅12歲拜相,曹衝7歲便可稱象等等,可見古人在年少就有異於常人的智慧。而在很多的民間故事當中都有關於神童趣事,在一本名為《對聯話》的書中有關於一位9歲的孩童在考試之前的對出副對聯,被人們譽為是絕妙巧對,至今都在流傳。

絕妙巧對!考官出上聯:急水推沙粗在後,聽到下聯後卻羞愧萬分

說是在清朝有位神童,名叫宋湘,因為父親是當地的私塾先生,所以還不到7歲的宋湘就開始進入學堂、飽讀詩書,在9歲那年,聰明過人,能文善對,出口成章,周圍百姓知道後紛紛誇讚乃神童也。而他的父母也對宋湘報以很大的期望,希望他可以考上個功名,光宗耀祖。

絕妙巧對!考官出上聯:急水推沙粗在後,聽到下聯後卻羞愧萬分

沒過多久,宋湘就報名參與當地考試,因對於道路不熟,還沒有出過遠門,所以到了考場的時候,發現大門已經關閉,考試馬上就要開始了。宋湘很是心急,不斷地敲打門環,考官聽到敲門聲,本不想開門,可聽見聲音卻愈發的急促,後開門一看,竟然是個小孩子,以為只是個戲耍的頑童,便沒有理會,後知道才9歲的宋湘要來參加考試,考官更是不敢相信了。

絕妙巧對!考官出上聯:急水推沙粗在後,聽到下聯後卻羞愧萬分

但宋湘不依不饒,就是要進門考試,考官一看距離髮捲子還有段時間,故意刁難他,要讓宋湘對出自己的對聯後,方可進入。考官想了一下說出上聯:“急水推沙粗在後”,意思就是在說宋湘錯過考試時間,諷刺他是沒有用的粗沙。卻沒想到被宋湘脫口對出下聯:“風車放谷甏先行”,就是告訴考官不要用遲到來衡量一個人的才華,在農田上風車散谷,先出去的都是不飽滿的穀子,留在最後的才是最好的。

絕妙巧對!考官出上聯:急水推沙粗在後,聽到下聯後卻羞愧萬分

這樣的下聯說出,考官聽後大為驚歎,這麼小的孩子居然能有如此胸襟,十分佩服,考官羞愧萬分,就放宋湘進去考試了。後來宋湘果然考上功名,這件事後來被皇帝得知後,在看到對聯,都是對宋湘讚不絕口,之後便被傳揚開來,百姓更是紛紛讚歎,口口相傳。雖然我們也佩服宋湘的才智,但我們更應該去學習和傳承先人的智慧,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不是嗎?

參考文獻:《對聯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