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生离死别”时,才知生命的意义

别在“生离死别”时,才知生命的意义

有一个话题我不敢触碰,“健康”,尤其是有关父母的。奶奶去世时,我在上海工作,没能赶回来见她最后一面,这是我迄今为止最大的遗憾。

从互联网到培训,工作8年来,我思考更多的是产品、人际、演讲、写作、职场、营销、心理等偏实用的标签,健康、生命、价值、意义我一直不敢触碰。可能是因为我的恐惧,我的焦虑、奶奶去世的遗憾,以及我无论如何都不敢想象父母有一天躺在病床的样子。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经济转型、资本寒冬的间隔年。我的老同学、久同事、新学生都或多或少感受了一丝市场的寒意。不少人因为主动辞职、被裁员、被优化、去国外深造,慢慢的开始聊起工作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大家曾经攀比的房价涨幅、年终奖月数、行业起薪、公司估值在今年一个个没了踪影,创业者变得冷静,打工者变得沉稳,更多的人开始思考什么才是人生。

今年3月,同学圈第一次有了“健康”这个词,一个在华为的同班好兄弟,父亲因为突发性心脏病住进了在ICU,这一住就再也没能出院。去世当天,他拿着沉甸甸的年终奖在病床前哭泣。加班、加班、加班,这是他工作后唯一的口头禅,他从来没有时间和父亲唠唠家常,甚至没有陪父亲做过一次像样的体检。ICU单日几万的花费,住院期间耗尽了他接近百万的存款,更悲惨的是父亲始终没有醒来。

4月,同学圈再次爆锅,女强人的她和他一样,985双硕士学位,还是华为,年薪50万。父亲突发脑梗在急诊科,其他病发症包括心衰、肺气肿、全身大面积溃烂,而她的母亲在3个月前做完结肠癌手术,人工排便造瘘挂在体外,因为化疗期间免疫力低下,造瘘的伤口已经有过感染,恢复的情况很不理想。她晚上牵着母亲的手在医院8楼入睡,白天要在2楼病房帮父亲打饭。她的朋友圈让我们很感动:记不清楚一个人哭了多少次,工作这么久,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陪过你们,钱突然失去了意义,我要一个健康的家,我想替妈妈疼,替爸爸打针。当我能够辞掉工作,好好陪陪你们,你们却都住了医院。

深圳某基金公司负责人过劳猝死,某互联网公司技术经理加班导致心衰,某培训机构培训师突发脑梗……和今年网上的这些新闻相比,身边人,身边事让我更有感触。生命太过脆弱,无论是父母的,还是自己的,在倒下的那一瞬间,银行账户可能再也没有用武之地。用生命换钱,或许有一天,用钱再也换不回生命。

上了星期,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兄弟突然问我借钱,因为母亲住院要做手术。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我很信任他,我仔细一打听,上个月他才买了房。他的孩子5个月大,为了孩子的教育,东拼西凑了200万首付,在北京5环边买了一套79平的二手动迁房,带的学校质量在北京市只能排在二流靠前,总价650万。5环外,15年房龄的动迁房,二流学校学位,不到80平,650万。家里为他凑首付,能用的钱都用了。他多年的积蓄、公积金、老婆的公积金也都用上了。没想到母亲突然住院,手头连5万块都拿不出来。

北京、上海、深圳,多少外地同学在打拼,就算年入40万、50万,能够拿得出首付,还得起动辄600万-1000万的刚需房贷款,可生命的意义真的就该如此么?他乡的父母真的应该耗尽积蓄为他们编织梦想的花篮么?

生命的意义很可能不是成功、不是财富、不是北上广深的荣誉。大部分中国人都生活在北上广以外的城市、县城、农村,拿着几千元至一万出头的月收入,他们到底谁更幸福?我不知道答案。

成功到底是什么?如果你的打拼,只剩下银行账户,而身边一个喝彩的亲人都没有,那才是你最大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