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江南來看雨,你患了“季節性情感障礙” 和“冬季憂鬱”嗎


冬季到江南來看雨,你患了“季節性情感障礙” 和“冬季憂鬱”嗎


  • 關注秦朔朋友圈
  •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464篇原創首發文章

2019年,對於許多南方城市而言,新年整整“遲到”了兩週。久違的太陽一露面,大家終於重獲洗洗曬曬的欣喜,這種抓緊一切、珍惜一切的熱情,才是新年應有的氣象。不過陽光了沒多久,“周冬雨”模式又開啟了。


冬季到江南來看雨,你患了“季節性情感障礙” 和“冬季憂鬱”嗎

陰天迷思

記得2019年1月中旬,從北京休假回南方,順道去杭州看一位大學同學,一個酷愛看書的女文青。走出地鐵站,外面依然是濛濛細雨,我走過雨巷,穿行於河與路之間的街邊公園。相比於樹葉落盡的北方,南方的冬天雨水充足,黃楊、樟樹和夾竹桃一片油綠,山茶花和月季保持著難以忽略的粉紅嬌豔。

被冬雨折磨慣的英國人,有一句著名的自我安慰:雨天至少對園藝是好的。

我摸索到同學家,滴答、滴答,摁響門鈴,這位同學已有一年多未見,出現時穿著時下流行的網紅羊羔睡衣,大大的黑框眼鏡罩住了一個被流感折磨的紅鼻頭,開門第一聲問候竟是:我真是受夠了!

這個冬天陷入愁雲慘霧的也遠不止她。

冬季到江南來看雨,你患了“季節性情感障礙” 和“冬季憂鬱”嗎

| 2019年南方多個城市的冬季過出梅雨天的感覺

天氣和人的情緒依然是一個謎。雨天真的令人情緒低沉,而陽光令人亢奮嗎?還是相反的,真是各有說法。

目前對於冬季,特別是陰雨天的情緒抑鬱國際上有一個專門的詞叫“季節性情感障礙”(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簡稱SAD,巧合的是這與英語“悲傷”同義)。

我綜合英國和美國精神衛生機構的SAD症狀描述,如果你剛剛經歷冬季和長時間的陰雨天,不妨對照一下:

  • 持續的情緒低落
  • 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
  • 易怒
  • 感覺絕望、內疚或毫無價值
  • 自我認同度低
  • 易哭
  • 感到緊張或焦慮
  • 性慾降低
  • 對社交缺乏熱情

最先發現這種精神病症的是南非作家、精神病學家諾曼·羅森塔爾(Norman Rosenthal)。上世紀70年代,羅森塔爾從常年充滿陽光的約翰內斯堡搬到四季分明的紐約。每到冬季,他就發現自己和妻子總是疲乏嗜睡、毫無精神。

在一次聚會上,他遇到研究眼科、精神病學的科學家AL·萊維(Al Lewy),他得知萊維的研究對象是褪黑素(melatonin),正是這種激素在光線、情緒和睡眠中扮演重要角色。1984年,羅森塔爾和萊維正式提出季節性情感障礙,來描述這種季節裡特定人群的精神病症。

SAD到底有多普遍?據統計,到2015年為止,英國6%、美國5%,其他高緯度國家如加拿大、丹麥和瑞典等國2%-8%的人口患有SAD病症。在SAD患者中80%是女性,以18到30歲的年輕女性居多。嚴重的SAD患者,在陰冷的冬季往往處於無法工作,甚至生活都無法自理、幾近癱瘓的程度。


冬季到江南來看雨,你患了“季節性情感障礙” 和“冬季憂鬱”嗎

冬季憂鬱

“冬季憂鬱”(winter blue),較之SAD,兩症狀類似,但程度較輕,但冬季憂鬱者比SAD的患者更普遍。多倫多大學精神病學專家羅伯特·列維坦(Robert Levitan)教授從進化論角度認為,冬季憂鬱是人體儲存能量的生理機制。在一萬多年前的冰川時代,孕期的女性需要降低身體消耗確保有足夠能量維持孕期,無疑這是有意義的。但如今在一個24小時運轉的現代社會,人們總是希望保持精力旺盛。這種從根兒上留下來的“機能降速”幾乎可以認定是身體不能與時俱進。

冬季到江南來看雨,你患了“季節性情感障礙” 和“冬季憂鬱”嗎

| SAD患者中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四倍

羅森塔爾及後來的科學家認為SAD產生主要基於褪黑素和血清素。褪黑素(melatonin)是調節人類睡眠週期的重要荷爾蒙,科學家發現SAD患者中,隨著光照減少,使得激素出現延遲釋放,這導致患者在非睡眠時間哈欠連天。血清素(serontonin)管理著人的焦慮感、幸福感和情緒,當光線透過視網膜抵達大腦的一個小中樞,形成感知輸入,從而激活血清素來調節晝夜節律。但當冬季或雨季光照大大減少,大腦的激活動力不足,血清素的生產因受到抑制從而導致患者出現抑鬱症狀。

但也有例外,比如,冰島人對SAD的“免疫力”普遍高。學者認為冰島在過去1000年中對歐洲大陸來說幾乎算是與世隔絕,冰島人要在凜冬求得生存,就要通過優勝劣汰淘汰掉劣勢的SAD病症,才有了今天冰島人對冬季黑暗的耐受性。

解鈴還須繫鈴人。既然SAD主因是光照減少引發,光療成為最獨特的治療手段,就是說通過模仿自然光的燈,通過照射刺激大腦,來緩減焦慮,改善睡眠等,其他則輔以魚油和維他命D、鍛鍊、冥想等方式補充。

冬季到江南來看雨,你患了“季節性情感障礙” 和“冬季憂鬱”嗎

| 人造光燈,這種治療方式也被SAD質疑者認為不過是一種安慰劑

這種治療方式頗有些異想天開,有人贊同,也有人質疑。美國、英國等政府衛生部門接受了羅森塔爾的發現和診斷。但世界衛生組織及部分精神病學專家到目前還未承認SAD是一種精神性疾病。所以羅森塔爾依然還在疾呼人們對SAD的認知。


冬季到江南來看雨,你患了“季節性情感障礙” 和“冬季憂鬱”嗎

為陽光正名

1月10日,美國一戶外網站刊登的一篇駁斥防曬霜功效的文章《防曬霜是另一種人造黃油?》。這篇後來成為爆款的文章,看上去和前面說到的SAD、冬季憂鬱毫無關係,但其實,它們都指向了同一個被我們忽略的事實:陽光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情緒和健康。

記者雅克布森(Rowan Jacobsen)長期致力於食品和環境報道,通過走訪和報告研究,他認為當前政府機構和產業盲目推廣防曬霜,是對自然光線重要性的無視。“每天出門前要做好防曬,陰天也要”,類似對陽光特別是紫外線採取零容忍的立場,雅克布森認為“既不科學也不健康”。

他首先從揭示維他命D的新發現說起。維他命D作為一種荷爾蒙,作用不僅限於增強骨骼和肌肉健康。人們已經知道當人們離赤道越遠,癌症、心臟病、中風等疾病發生率就越高。此外,在光照低的月份,維生素D缺乏,它不僅與骨骼健康有關,還與你能想象的到的疾病和機能障礙都有關,癌症、中風、心臟病、骨質疏鬆......等等。

維他命D來自哪裡?就是頭頂的太陽。

雅克布森一個主要證據來自瑞典婦產科高級研究員佩勒(Pelle Lindqvist)的研究。佩勒追蹤了3萬瑞典女性20年的陽光浴習慣,他發現那些越愛曬太陽的女性,發生血栓的頻率就越低;同樣地,越愛曬太陽的女性血糖就更低;至於黑色素瘤,愛曬太陽的婦女發病率確實更高一些,但就總體死亡率而言,不曬陽光的女性是戶外愛好者的兩倍。

“生活中有什麼風險會將你的死亡率提高兩倍?”於是,雅克布森認為,人們完全迴避陽光對生命的危害不亞於吸菸!

雅克布森以戳穿防曬霜世紀騙局的激進方式為陽光正名。

他對防曬霜的批判和對自然的重新認識,讓我想到一個男明星。你能猜到這位明星是誰嗎?

冬季到江南來看雨,你患了“季節性情感障礙” 和“冬季憂鬱”嗎


這是木村拓哉。47歲的他看上去比同齡的男明星顯老。酷愛衝浪的他天天在太陽底下裸曬,他從不塗防曬霜,因為防曬霜中的化學物質——氧苯酮(oxybenzone),會汙染大海,也會改變珊瑚的DNA,會殺死珊瑚礁。

保護海洋比保護自己的臉更重要,擁有最動人顏值的人對“變老”如此淡然,再看這副面孔,只有肅然起敬。

雅克布森的報道並非十全十美,瑞典陽光浴這一關鍵證據被指涉嫌有意隱藏志願者使用防曬的關鍵信息。雅克布森和羅森塔爾都指出過,光線雖然對人有著重要影響,但並不意味著包治百病。陽光有它的風險,一些乳腺癌就發生在戶外光照充足的地區。《科學》(2013)雜誌的一項研究也表明,隨著氣溫升高,人與人之間的暴力事件會上升4%,團體間暴力則會上升14%。

但這並不意味著要完全迴避陽光,就像骨科大夫,為了讓人們不受傷,建議他們不去運動。幸好,在一些地方,比如澳大利亞、英國、新西蘭等地已經修訂陽光暴露、防曬霜使用的新標準,從迴避陽光慢慢轉向安全暴露。

羅森塔爾和雅克布森的研究和報道也給人以提醒:當化學品、農藥殘留等汙染物進入土壤、河流、空氣乃至身體中,在我們憂愁之時,最終求助的還是陽光和大地,以及一味求真的好奇心。

雖然2019年的元旦早已過去,依然“祝願陽光打在你的臉上”,這句雖是20年前的新年獻詞,現在想來依然貼切。

冬季到江南來看雨,你患了“季節性情感障礙” 和“冬季憂鬱”嗎


冬季到江南來看雨,你患了“季節性情感障礙” 和“冬季憂鬱”嗎



冬季到江南來看雨,你患了“季節性情感障礙” 和“冬季憂鬱”嗎

  • 資料來源:

1.David Cox:The science of Sad: understanding the causes of ‘winter depression’(Guardian)

2.Home Khaleeli:Guiding light: the scientist who first diagnosed Sad(Guardian)

3.What is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美國心理學會)

4.Rowan Jacobsen:Is Sunscreen the New Margarine(Outsideline)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冬季到江南來看雨,你患了“季節性情感障礙” 和“冬季憂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