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试剂的发明者《维克多·格林尼亚》

维克多·格林尼亚“全称弗朗索瓦·奥古斯特·维克多·格林尼亚”(1871年5月6日-1935年12月13日),法国化学家,因发明了格氏试剂1912年与他的同事保罗·萨巴捷一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格林试剂的发明者《维克多·格林尼亚》

他于1871年5月6日出生于法国瑟堡,1935年12月13日逝世于法国里昂,一生之中著有科学论文6000多篇,对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传格林尼亚年轻时候是个浪荡公子。格林尼亚出身于一个造船师的家庭中。他早年曾在里昂攻读数学,后来转为化学,并于1910年在南希大学任教授。

一战中他曾参与过化学武器的研究,主要为光气的制造和芥子气的检测。战时他的“对手”则是德国化学家,另一个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弗里茨·哈伯。

格林尼亚最著名的科学贡献是他发现了一种增长碳链的有机合成方法。这种方法被后人称为“格林尼亚反应”,反应中用到的烃基卤化镁则被后人称为“格氏试剂”。

格氏反应分为两步:格氏试剂的合成::卤代烃(简式R-X,其中R代表烷基或芳基;X 是卤素,通常为溴或碘)与金属镁在乙醚中反应,制得格氏试剂R-Mg-X.对羰基的进攻:反应的第二步,向格氏试剂中加入醛,酮或酯等羰基化合物。

格氏试剂中的碳负离子对羰基碳进行亲核加成,生成的化合物为一个醇。格氏反应是用有机小分子合成大分子的重要方法。如果选择合适的起始反应物,格氏反应可以被用来合成很多不同的化合物。

1912年,格林尼亚与他的同事法国化学家保罗·萨巴捷一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1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化学家维克多·格林尼亚。

他发现了金属镁与许多卤代烃的醚溶液反应,生成了一类有机合成的中间体——有机金属镁化合物,即格氏试剂。有机金属有机化合物,通式RMgX(R代表烃基,X代表卤素)。

1901年由F.-A.V.格利雅首次使用卤代烃RX与镁在醚类溶液中反应制得。又称格利雅试剂。

格林试剂的发明者《维克多·格林尼亚》

格氏试剂广泛用于有机合成中,从RMgX可以制得RH、R—COOH、R—CHO、R—CH2OH、R—OH、CROHRR′、CRR′O和RnM(n为金属的化合价,M为其他金属)。

在合适的情况下,RMgX还能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发生共轭的加成反应。格林尼亚制作格氏试剂的方法是:将卤代烃(常用氯代烷或溴代烷)乙醚溶液缓缓加入被乙醚浸泡着的镁屑中,加料速度应能维持乙醚微沸,直至镁屑消失,即得格氏试剂。反应是放热的,如果反应起动迟钝,可加一小粒碘来启动,一旦反应开始,乙醚发生沸腾后,乙醚的蒸气足以排除系统内空气的氧化作用,但不允许有水。

格氏试剂易与空气或水反应,故制得后应就近在容器中反应。反应的第二步,向格氏试剂中加入醛,酮或酯等羰基化合物。格氏试剂中的碳负离子对羰基碳进行亲核加成,生成的化合物为一个醇。

氯乙烯和结合在烯碳上的氯不能在乙醚中与镁反应,如用四氢呋喃代替乙醚,可制得氯化乙烯基镁试剂。这种试剂有人称为诺曼试剂。为了更好地启动镁与卤代烃的反应,可用少量1,2-二溴乙烷代替碘,特别是乙醚中如有少量水时,二溴乙烷与镁很快反应,生成溴化镁和乙烯,溴化镁有去水干燥作用,新鲜的镁与给定的卤代烃就可反应生成需要的格氏试剂。格氏试剂在醚的稀溶液中以单体形式存在,并与两分子醚络合,浓溶液中以二聚体存在。

191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鉴于格林尼亚发明了格氏试剂,对当时有机化学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决定授予他诺贝尔化学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