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而悲壮的潭州抗元之战

激烈而悲壮的潭州抗元之战

激烈而悲壮的潭州抗元之战

激烈而悲壮的潭州抗元之战

激烈而悲壮的潭州抗元之战

激烈而悲壮的潭州抗元之战

激烈而悲壮的潭州抗元之战

激烈而悲壮的潭州抗元之战

激烈而悲壮的潭州抗元之战

激烈而悲壮的潭州抗元之战

激烈而悲壮的潭州抗元之战

激烈而悲壮的潭州抗元之战

激烈而悲壮的潭州抗元之战

激烈而悲壮的潭州抗元之战

积贫积弱的南宋王朝到了它统治的末期,当道的外戚奸臣奢恣淫乐,卖官鬻爵,残害忠良,政治更加腐朽,“国库空虚,州县罄竭”,经济日益萧条。

当南宋王朝国力虚弱难支、摇摇欲坠的时候,北方的蒙古族迅速倔起,于宋开禧二年(1206)建立了统一的蒙古政权。其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先后征服和攻灭畏兀儿、吐善、西夏和金国。宋宝祐六年(1258),蒙古军展开全面攻灭南宋的战争。蒙哥可汗亲率主力进攻四川,命其弟忽必烈攻鄂州,同时命元帅兀良哈台自云南攻广西、湖南,并“约明年正月会军长沙”。在蒙古军大举南进之时,南宋许多地方的军民为了保卫家园,浴血奋战,潭州治所长沙县城内的军民也展开了抗击蒙军的英勇斗争[A2] 。

宋开庆元年(1259),兀良哈台率“四王骑兵三干”及西南蛮族军万人从大理出发,经邕桂之境,进入湖南,连破辰、沅二州,直抵潭州城下。潭州军民抗击蒙古军队的战斗随即开始。湖南制置副使向士璧亲率潭州军民血战,击退蒙军前锋,并遣将王辅佑、易正大率500精兵,在南岳阻击蒙军后队。兀良哈台所部自进入宋朝境内,“转斗千里,未尝败北”,但在长沙,“壁城下月余”,不能取胜,如此顽强的抵抗,还是头一次。此时,蒙哥所部正败于钓鱼城(今四川合州)下,蒙哥重伤身死。忽必烈虽已突破长江进围鄂州,但听到蒙哥死讯,即令兀良哈台北返,以夺取汗位,并派大将铁迈赤率“练卒一千、铁骑三千”南下岳州迎接。于是,兀良合台率部北归,潭州之围完全解除。这是潭州军民抗击蒙元的第一次作战。

忽必烈北返后,经过一系列策划,终于夺得汗位,接着又于宋咸淳七年 (1271)正式定国号为元。在这一系列变故发生的过程中,忽必烈的大军也加紧了灭宋的进程。至宋咸淳十年(1274),元右丞阿里海牙率元军一部南下,直逼湖南。次年,攻下岳州、常德府、鼎州、澧州后,围攻潭州。潭州城军民在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李芾率领下,又展开了一场英勇的保卫战。

李芾(?-1276),字叔章,广平人,后徙衡阳。初以祖荫补南安司户,累官至临安府尹。他为人刚介,办事公正,不畏强暴。因得罪当权的贾似道,被免职为民。元军攻陷鄂州后,宋朝廷重新起用李芾为荆湖提刑使,以加强地方守备。贾似道兵溃芜湖后,李芾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当时北路州郡都已失陷,潭州形势严峻,有人劝他不必赴任。李芾慷慨地说:“吾世受国恩,虽废弃中,犹思所以报者,今幸用我,我以家许国矣!”

宋德祐元年(1275)七月,李芾携家眷赴潭州任。此时,元朝大将阿里海牙的数万大军已经南下,元军游骑已到湘阴、益阳诸县,潭州守军早已调赴前线。潭州城内,人心惶惶,一夕数惊。受命于危难之际,李芾镇定自若,加紧进行守城的准备。他紧急召集城内尚能作战的军民约3000人,命刘孝忠统诸军。又约请湘西苗民为援,同时储备粮食,整修器械,加固城垣。

九月,元军抵达潭州城下,李芾督率诸将分兵守御,城中丁壮皆编为什伍,协同作战。围城日久,城中矢尽,李芾令百姓将废箭磨光,配上羽毛,用以再射;盐尽,则将库中盐席焚毁,取灰再熬,分给兵民食用;粮绝,则捕雀捉鼠充饥。有将士受伤,李芾亲自抚慰,给以医药。他又日夜巡视城堡,深入兵民之中,以忠义勉励部属。元兵派人来招降,被李芾抓住,即当场诛杀。

经过3个多月的苦守,大小数十战,但援兵不至,城池危在旦夕。和李芾一道守城的善化人尹谷听到元兵已登城,乃积薪闭户,全家人坐在一起,举火自焚。邻居来救,只见尹谷正冠端笏,危坐于烈焰中,全家老少葬身火海。李芾闻讯赶到,感叹不已,以酒祭奠,叹道:“务实真男子也,先我就义矣!”尹谷,字耕叟,号务实,进士出身,擢知衡州不就,教授于潭州州学、岳麓书院、岳麓精舍。元兵围城,李芾聘其为参谋,共筹防御。

尹谷殉难的那一天,正是农历除夕之日,李芾留宾佐会饮达旦,眼看城破在即,李芾正端坐熊湘阁[A3] (原名露仙观),召部下沈忠到跟前,“谕以杀全家意”。沈忠伏地磕头,喋血满地,坚决不干。李芾道:“必须执行命令。”沈忠不得已,含泪应允,“遍刃其家十九人”,李芾“亦延颈受刃”。沈忠纵火焚烧其住所,回到自己家里杀掉妻子后,“复至火所,恸哭投地,刎颈死”。1

消息传出后,全城官兵居民杀身殉国者甚众。岳麓书院的几百学生,在保卫潭州的战斗中,英勇无畏,城破后,大多自杀殉国。与李芾协力困守城池的安抚使参议衡山人杨霆,善于出奇应变,奋勇守城,多次立功,城破后也跳水自尽,妻妾奔救无及,一道殉难。长沙百姓在城破后,亦坚强不屈,誓死不为元军俘虏,“多举家自尽,城无虚井,缢林木者,累累相比。”安抚使参议安仁人陈亿孙、安抚使节判茶陵人颜应炎,也一同死难。

激烈而悲壮的潭州保卫战虽然失败了,但是李芾率领长沙军民死守潭州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在长沙灿烂辉煌的历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明成化年间,人们为了纪念李芾,在他殉难的熊湘阁修建了李忠节公祠。大学士李东阳并为此作记,还写了一首《长沙竹枝词》,称颂李芾的气节:“马殷宫前江水流,定王台下暮云收。有井犹名贾太傅,无人不祭李潭洲。”

潭州军民抗击元军的战斗长达3个月之久,使元军遭受重大伤亡,元诸将十分恼怒,准备屠城报复。其时在潭州的宁乡人欧道获悉后,不顾安危,立即前往阿里海牙大营。临行前有人劝阻,他答道:“我一人即使受刀砍斧劈,又有什么可惋惜的!假如万一能使百万性命免于杀戮,我此行不是很值得吧?”阿里海牙被他的勇气和言辞所打动,答应不再掠杀。长沙城终于得以保全。欧道的学问胆识与李芾等人的道德节操一样有口皆碑,传诵千古。

向士壁、李芾、尹谷、杨霆等潭州抗击蒙元军队,悲壮激烈,为宋代长沙添上了英雄的色彩。

1 赵申乔﹒重建李忠节公祠碑记[M]//赵恭毅公剩稿﹒刻本﹒1737年(清乾隆二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