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代艦空導彈非常失敗,到退役都打不著目標

中國第一代艦空導彈非常失敗,到退役都打不著目標531 “鷹潭”號護衛艦上的“紅旗”-61B導彈系統照片,垂直裝彈機構之上就是雙聯裝發射架。

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中國海軍就打算研製艦對空導彈,裝在自行建造的驅逐艦上。最早的方案是打算把陸基的“紅旗”-2中程艦空導彈搬上艦,但“紅旗”-2太過巨大,裝在萬噸巡洋艦上都只是勉強,顯然不現實。

後來我們暫時停止了中程艦空導彈系統的YY,改研製近程艦空導彈,這就是基於“紅旗”-61地空導彈研製的“紅旗”-61B(又稱“海紅旗”-61)。

“紅旗”-61B預定裝備在60年代開始研製的053K型防空護衛艦(即“江東”級)上。基本任務是在中近海執行護漁護航任務,並在戰時掩護和支援導彈艇及魚雷艇作戰。053K型防空護衛艦不裝反艦導彈,首尾各1座723-I型“紅旗”-61B艦空導彈傾斜式旋轉發射裝置,每個發射裝置的甲板下設有彈庫,可攜帶12枚備彈,裝有自動裝填機構,發射裝置旋轉至正前或正後指向,發射臂垂直向上,升降機將備彈向上提升,導彈與發射臂咬合,即可完成裝填。

中國第一代艦空導彈非常失敗,到退役都打不著目標

蘇聯為了把薩姆-2搬上艦,設想過將17000噸的“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改為防空導彈巡洋艦的方案。

除發射裝置外,“紅旗”-61B 導彈系統還包括ZL-I照射雷達、ZH-I指揮儀和火控設備等。由於排水量的限制(053K型僅有1600噸),在安裝了艦空導彈系統後,053K的反艦武器就只有2座雙聯裝100毫米主炮,但如採用海上編隊方式,以護衛艦帶魚雷艇、導彈快艇,或是053K型導彈護衛艦與051型驅逐艦編隊作戰,其上的艦空導彈還是能發揮作用的。

“紅旗”-61B 導彈從開始就遭遇了很多意外情況。首先在發射裝置方面,1966年開始設計的723-1型導彈發射裝置,最初方案為雙聯裝下掛式發射架,這是這一時期美蘇旋轉式導彈發射架的典型方式。但在進行工程設計時,部分領導認為雙聯裝發射架火力密度不足,認為應該改為三聯裝旋轉式發射架,設計單位照辦。但三聯裝發射架首先就不能再採用導彈下掛式方案,因為這樣必然有一枚導彈沒有地方“掛”,除非發射架本身做成不平衡形態。為了將發射架從雙聯裝改成三聯裝,論證中心提出了一款上蹲式發射架方案,導彈“駝”在發射導軌上方。同時備彈庫也從12枚增加到18枚備彈,裝填方式為垂直貯裝填。

三聯裝上蹲式發射架方案進行了一年半的設計。後來發現053K艦的排水量太小,如果硬上三聯裝和18枚彈,則艦體重心要大大升高,最終造成整個艦艇適航性的下降。三聯裝方案走入了死衚衕,只好推倒重來,從三聯裝再退回雙聯裝。

中國第一代艦空導彈非常失敗,到退役都打不著目標

直到退役也沒等來“紅旗”-61B服役的532艦“中東”號

此時,三聯裝上蹲式發射架已經完成了大部分的設計,相比之下,下掛式發射架因為很早就停止發展,圖紙設計工作量進展不大。為保證進度,新的雙聯裝發射架也採用上蹲式發射架,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紅旗”-61B發射架的形態。備彈從18枚改回12枚,隨後又完成了高低方向瞄準、橫縱向雙向穩定、鏈式供彈發射裝置的設計。

種種原因再加上“文革”的衝擊,使“紅旗”-61B的研製進度一拖再拖,最後形成了“艦等彈”的局面。預定配用“紅旗”-61B 導彈的053K型護衛艦首艦“鷹潭”號於1971年10月下水,此時“紅旗”-61B 的導彈發射裝置還在三聯裝或雙聯裝中打轉,因此“鷹潭”號下水時,艦體前後的艦空導彈發射架安裝平臺空空如也。1975年3月,“鷹潭”號完成一期工程交付海軍,同年,“紅旗”-61B才製造出發射架和模擬彈,開始上艦試驗。

從此,“紅旗”-61B開始了長達十餘年的反覆測試與改進。首先是無制導頭的自控試驗彈出現了飛行不穩定的問題,至1977年,換用新的導彈控制系統後,導彈總算不會發射出去之後就一頭栽下海了。在導引頭的測試過程中,又屢次遇到無法正確捕捉目標的問題。經過不斷的修改,1986年,“紅旗”-61B導彈終於完成了海上設計定型飛行試驗,正式定型。這個定型可沒什麼含金量,具體情況就不多說了。

中國第一代艦空導彈非常失敗,到退役都打不著目標

“江衛”級導彈護衛艦上安裝的“紅旗”-61C艦空導彈發射裝置

導彈批量生產、交付部隊後,在1987、1988年的訓練打靶中,“紅旗”-61B又出現了無法擊中靶標的情況。以至於在1988年的赤瓜礁海戰中,參戰的“鷹潭”號沒有搭載1枚艦空導彈。儘管當時越南出動戰機襲擊我海軍艦艇的幾率很小,但“紅旗”-61B無法作戰,也使得它完全喪失了取得一次實戰使用經驗的機會。

從1987年到90年代初,研製單位和部隊都在共同努力,解決“紅旗”-61B導彈定型後仍然遺留的缺陷。部隊甚至總結出了“歪照正中”的經驗辦法,來讓“紅旗”-61B導彈在打靶訓練中準確命中懸浮的氣球靶標。

由於艦空導彈不給力、一直不給力,531艦於90年代初退役。可憐的531艦,直到退役,它的主戰裝備——艦空導彈,從來沒有在實戰中擊中目標,也從來沒有在準實戰環境的靶場上擊中靶標。

中國第一代艦空導彈非常失敗,到退役都打不著目標

直到更晚的時間,中國於80年代末從歐洲引進了“蝮蛇”艦空導彈的技術,用於改進“紅旗”-61導彈的導引頭。“換腦”之後的“紅旗”-61型號定為“紅旗”-61C,安裝在90年代初服役的4艘“江衛”級導彈護衛艦上,這才算是能用。

可以說“紅旗”-61C才是第一種真正具備實戰能力的“紅旗”-61家族成員。在“江衛”級之後建造的“江衛”-2級護衛艦,還是換回了仿製自“海響尾蛇”的“紅旗”-7近程艦空導彈系統。不管怎樣,隨著“紅旗”-61C和“江衛”級服役,這個拖了20多年的項目總算有了一個交代。而現在,我國的艦空導彈已經躋身世界先進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