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峰被判了20年,为什么人们还不放过江歌案中的刘鑫?

令人瞩目的江歌案终于到了最后的时刻,案件当中的另一个关键人物刘鑫,即将被遇害者江歌的母亲向法院起诉,在日本被害的中国女留学生江歌的妈妈近日发文:“今天,我爱女江歌被害711天。今天,我收到了经过中日国家相关部门公证好的,有关江歌被害案的法律文件,接下来,我将依法启动对刘鑫的法律诉讼!”江歌妈妈说:“闺女,让你等待太久了,妈妈对不起你!对不起!对不起!”凶手陈世峰在这之前已经被日本法院判了二十年有期徒刑,总算是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对于刘鑫,不但是痛失爱女的江母恨意难平,不放弃对她的声讨,广大群众也始终心存芥蒂,希望看到刘鑫受到应有的处置,如此方能让死者在九泉之下得到安宁,让受害者的亲属受伤的心灵得到安慰,如今,江母做出把刘鑫起诉至法院,应该也是广大群众希望看到的结果。

陈世峰被判了20年,为什么人们还不放过江歌案中的刘鑫?


广大群众与江歌案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为何如此关切这个案子呢?其一是因为这个发生于异国的案子具备情杀,误杀,举证困难,被告翻供这些吸引人的情节,一开始就抓住了人们的眼球,其二则是因为这个案件当时发生在日本,而凶手和受害者都是中国人,对凶手的审判又是在案件发生地日本的法院进行,牵扯到一定的国际关系在里面,大家都很关心外国的法律会怎样处置这种刑事案件。第三是这个案子触及到了人们的道德情感,受害者江歌生前为人仗义,敢于为好友出头乃至为朋友冤枉而死,是人们心目中的好姑娘,受害者的母亲在异国他乡为自己的女儿讨回公道之艰难让人们深为同情,而案件的第三方刘鑫本来是凶手的首要目标,让江歌替自己出头自己躲在屋里而躲过劫难,事后不但不感激江歌的侠义行为,还在千方百计的推卸自己的责任,自私自利的个性暴露无遗,引起了人们的痛恨和义愤。

陈世峰被判了20年,为什么人们还不放过江歌案中的刘鑫?


中国古代社会有着重视道德的传统,尤其是在儒家思想成为主导思想之后,道德礼教更是成为治国安邦的重要工具。一些宣扬道德的故事,被人们广为传颂,为人们熟知,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在民间,影响最大的道德故事除了尊老孝亲就是忠诚信义的,这里撇开尊老孝亲这个与本案无关的话题不谈。江歌一案触动人们的就是看待人与人之间尤其是朋友之间的忠诚信义。为何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战国《荀子·修身》。在儒家思想里面,一个人如果为了利益而抛弃忠诚信义,就等同于贼了,“婊子无情贼无义”,这个意思老百姓就说的更直截了当了。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的故事,一千多年以来被人们津津乐道,就是被刘备,关羽和张飞这三个结拜的兄弟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的深厚情谊感动了,尤其是对于关羽身上的忠诚信义精神,人们更是推崇备至,从各个地方建立的关帝庙数量就可以看的出来。

陈世峰被判了20年,为什么人们还不放过江歌案中的刘鑫?


江歌一案当中的江歌,一心维护朋友刘鑫,独自出门与因为和刘鑫谈恋爱失败而气急败坏的陈世峰周旋,不可谓对朋友不够意思,然而刘鑫呢?自己惹的麻烦,自己不去处理,反而让朋友江歌独自一人在门外与陈世峰周旋,当门外面的陈世峰开始情绪失控,对江歌行凶时,她不但不出来制止陈世峰的行为,反而为了自己的安全把朋友江歌反锁于门外,面对江歌呼救时充耳不闻,到后来不承认锁门,不承认听到门铃,不承认看到门外情形,不承认知道江歌出事,在江歌妈妈到达日本之后,不承认杀人犯与自己有关的原因。这一切她做的心安理得,甚至理直气壮,而她之所以这样做,全部都是为了避免使自己承担责任,一个薄情寡义的人竟然可以厚颜无耻到如此的地步,不但让江歌的母亲彻底心凉,也让知情群众看不下去了,很多人开始站出来支援江母,表达理解和同情江母,谴责刘鑫的立场。

陈世峰被判了20年,为什么人们还不放过江歌案中的刘鑫?


刘鑫的所作作为,让我们看到了部分人人性的恶劣和丑陋,也让有正义感的人们深恶痛绝,即使她在此次法院审判中被认定为无罪,她也已经被道德法庭审判为“有罪”了,被钉上耻辱柱了。古今中外,那些陷害忠良,或者背信弃义的小人,都成为了人们唾弃的对象,东汉末年的武功超群的吕布,因为多次背叛主子,被嘲笑为三姓家奴,南宋时期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忠臣岳飞的奸臣秦桧,不但本人被老百姓做成跪姿的石像,而且后代也受到排挤和打压。如今迫于舆论的压力,刘鑫表达了一定的歉意,可是人们又怎么会轻易饶恕一个如此自私自利,对朋友无情绝义的人呢?

在聊斋志异当中,有不少女主角生前被人陷害致死,因为难以抹平心中的怨恨,死后化身鬼狐或者附体来报仇的故事,如果死去的人真的还有灵魂的话,死去的江歌现在的心中是否已经平静,如果她还不安的话,她会希望刘鑫得到怎样的处置呢?如今,江歌的妈妈终于把刘鑫起诉至法院,也是为了让女儿能够在黄泉之下的灵魂得到抚慰吧。虽然法不容情,法律的判决有它的客观标准,不会因为对于受害者的同情,或者因为大家对于过错方的憎恶就格外追究过错方的责任。但是我们相信,在维护社会良知和基本道德方面,法院一定会做出公正的判决,让死者的灵魂能够得到安息,让死者的家属受伤的心灵得到安慰,让有过错的人承担应有的责任,这样才可以鼓励善行,遏制恶行,稳定社会的秩序。这一次对刘鑫的法院审判,对于广大群众而言,不仅仅是一次法治教育,也是一次道德教育。

本号的主要方向是深入分析大家瞩目的社会热点事件,从中挖掘内在价值和意义,如果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的话,请点击标题右下方的“关注”按钮,欢迎您与我一道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