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的孩子,和不玩游戏的孩子真的不一样!看看这个有趣的测验

曾政承在韩国拿下了世界电玩游戏的冠军,引起我们教育界的轩然大波。 CoCo 在报上画了一幅极好的漫画,一位穿着“传统教育”字样的老者双手捂胸,胸上插了一支矛,哀叫着“我受伤了”,旁边站着一个拿盾牌的电玩武士。曾政承的确直捣传统教育的核心。因为传统教育是一元化的,是智育挂帅的,凡是不符合智育条件的都被编入放牛班或后段班,忍受父母、师长、同学异样的眼光。人天生各有所长,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每个人的长处得以发挥,而不是将所有人打压成一个模子。

玩游戏的孩子,和不玩游戏的孩子真的不一样!看看这个有趣的测验

一个游戏如果能非常吸引孩子,我们应该去了解它的长处,而不是一味禁止。我们曾做过一次电玩游戏和空间能力的研究,因为心理学上佛林效应( Flynn effect)指出,现代人的智力比前人高,但增强的不是语文能力而是空间能力,尤其是在瑞文氏测验的表现增强。我们很好奇,原以为电视会使孩子的语文能力增强,想不到并没有,因此特意拿出瑞文氏测验来看。

这是一个九宫格的矩阵,上面有八张图,第九格从缺。

下面有八个答案,受试者必须很快从这八个答案中挑出最适合的填上去。

这个测验十分困难,大人做都不一定做得好,但有电玩经验的孩子就不同了。那些有7年以上电玩经验的孩子都能在30分钟内做完36题,正确率达到98%;而没有打过电玩的控制组都无法做完,正确率只有56%。

玩游戏的孩子,和不玩游戏的孩子真的不一样!看看这个有趣的测验

我们后来用眼动仪追踪打电玩的孩子眼球的移动来看他们解题的策略,结果发现他们眼睛移动的方式完全不一样:眼睛扫过九宫格后,心中似乎就有了底,眼睛飘到答案处只是在寻找他们要的图案,而不是像控制组的同学把答案一个个移上去和九宫格做比对。

我们不知道电玩游戏给了他们什么经验,但是我们知道他们从游戏中练就一身空间地图的推理能力。我曾经带我儿子去荣总地下室看核磁共振仪,荣总地下室七弯八拐像个迷魂阵。出来后,我们站在门外等出租车,我问他:“你知道核磁共振仪在哪个方向吗?”

他毫不迟疑地说:“在喷水池下。”我非常惊骇。当初的确是为了怕汽车振动力过大,特意把仪器放到喷水池下,因为汽车不会从喷水池上经过。

我的孩子没有任何过人之处,他属于后段班,不过他爱打电玩。

玩游戏的孩子,和不玩游戏的孩子真的不一样!看看这个有趣的测验

所以,与其把电玩看成洪水猛兽,不如训练孩子的自制力,允许他玩,只要他把功课做完,尊重他,让他学习管理自己时间的能力。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多元化的能力。行行出状元,只有出了学校以后的表现才是真正的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