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家长如果忽略了这一点,费再大劲也效果甚微!

一天,我同儿子一起阅读《窗边的小豆豆》,看到“小豆豆离开座位,站在窗边向外望,和窗外的人打招呼,扰乱课堂秩序”那一节,儿子咯咯乐了。我很是纳闷:这一段也没那么好笑吧?儿子告诉我这样几个靠窗学生的秘密:

他和他的同学都喜欢靠着窗户的座位,不是为了享受阳光,而是没事时看看外面。他们也做过小豆豆那样的事情。他们的教室是一楼,窗外是一条并不繁华的幽静后街。几位看上去是大学生的大哥哥大姐姐偶尔来此作画。他们起初看到那几个人,只是看着,等那几个人发现他们后,他们就趁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工夫,悄悄向窗外扔小纸条:“画我们吧!”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家长如果忽略了这一点,费再大劲也效果甚微!

一来二去的,这几个靠窗户的小孩和那几个常来作画的哥哥姐姐成了熟人,也成了他们的小模特。老师竟然对此毫无察觉,直到有一天,老师发现了他们的秘密,大发雷霆,而他们也像淘气的小豆豆那样,并没有在乎老师的态度,心里想的却是“如果那几个大哥哥大姐姐以后不来了怎么办”。

曦曦讲完了,我并没有认为这件事有多好笑,值得他咯咯大笑;我也没有像老师那样大发雷霆,毕竟他们没有影响到班级秩序。我只是站在一个妈妈的角度,先认同孩子的感受,然后再说出自己的建议。我告诉他,听上去真的很好玩,你也一定觉得很有趣。但是,下课这样做是可以的,上课这样子的话,既影响了自己听课,也会影响班里其他人,是不对的。

当然,他们经常被窗外的人吸引,是因为上课时思想经常开小差。如果注意力一直很集中,一心只想听好老师的课,而只在休息的时候偶尔看一会儿窗外,那么这是无妨的。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家长如果忽略了这一点,费再大劲也效果甚微!

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常见的问题。往往是,老师嘱咐了第二天要带什么文具,今天要留什么作业…可孩子们还是不知不觉地忘了。很多爸爸妈妈碰到这种情况,非常恼火,觉得是孩子不喜欢读书,太不用心的缘故。觉得孩子头脑里毫无条理性可言。其实,他们并不是故意犯错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二年级的孩子们一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0~20分钟,超出这个时间,孩子们就会觉得很累,等上三四年级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会提升至30分钟左右,五六年级时,注意力集中时间则会提升至40分钟以上。

一般来说,老师们能够把握这种规律,在讲课的时候,也会根据这点来安排自己的讲课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老师通常会在半节课后,安排一些讨论或思考题让他们放松几分钟,然后再讲新内容。

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注意力和条理性这两者几乎是相辅相成的。

缺乏了条理性,做事情分不清主次,丢三落四,上课了还找不到所需课本以及文具,这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上课的专注性。另一方面,上课容易走神,专注时间短,这也让孩子们在形成条理性思维和行为的过程中受到重重阻碍。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家长如果忽略了这一点,费再大劲也效果甚微!

我深知这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总是有意培养曦曦的条理性,比如整理书包、收拾房间、整理课桌等,但也非常重视曦曦的注意力训练,为了培养他的专注力,我还花费了很大精力开设训练营。

总之,要想让孩子更有条理性,那就要多多训练他们的专注力,同样,要想让孩子专注力更出色,父母就要训练他们的条理性。专注力和条理性,这两者同时作用,才能让一个孩子成长得更优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