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之前,汴京城内发生的这些事,已预示着王朝命数将尽

宣和七年,金兵悍然对北宋发起进攻,宋朝王朝倾覆不过转瞬之间。然而在此之前,北宋就真的完全不知道自己王朝的命数将尽吗?其实在北宋王朝倾覆的前夕,汴京城内发生的这些事情,就已经预示着这个尚还年轻的王朝命数将尽了。那么当时的城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它又是如何预示国运的呢?跟随小编一同回溯千年,看看当时的汴京城吧。

北宋灭亡之前,汴京城内发生的这些事,已预示着王朝命数将尽

事情还得从当时的统治者宋钦宗赵桓身上说起。宋钦宗生于公元1100年,是宋徽宗的长子,亦是北宋的末代皇帝。宋钦宗赵桓在他刚满十五岁的时候就名正言顺地被立为太子,成为皇位的继承人。当宣和七年金兵大举入侵之时,他的父亲宋徽宗主动让出帝位,把他匆忙推上皇位,改年号为靖康,可惜在位仅一年多便亡了国。这位亡国皇帝性格优柔寡断,面对国家问题时总表现得懦弱无能,在后来的史书中,后辈提及昏君时总不会忘了提名他。赵桓在政治上严重缺乏判断力,又没有统治才能,短短的在位期间,他听信小人谗言,罢免了名臣李纲。李纲是何许人也?宋钦宗在位时他官拜尚书右丞,在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汴京时,他临危受命,团结军民,保卫了汴京,却被投降派所排斥,继而被赵桓罢免。于是当金兵再次围攻汴京时,偌大的北宋居然再无人能领兵抵抗,宋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宋灭亡。

北宋灭亡之前,汴京城内发生的这些事,已预示着王朝命数将尽

宋钦宗在位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以令人惊叹的速度拜免了二十六位大臣,并且总能避开采纳李纲等人的救国良策,转而采纳耿南仲等人的误国之谋。耿南仲是何许人也?他是投降派的代表,在金兵入侵时力主割地求和,在职期间,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排除异己,二是主张议和。在北宋的危难存亡之际,耿南仲依然在汴京城内勾心斗角,铲除和自己政见不同的同僚,可以说是往北宋灭亡的路途上大力添了一把火,加快了北宋王朝的倾覆。

北宋灭亡之前,汴京城内发生的这些事,已预示着王朝命数将尽

那么在当时,宋钦宗为何会听信耿南仲谗言罢免李纲呢?原来当金兵第一次入侵汴京时,朝野上下乱作一团,完全不知所措,而非为武人出身的太常少卿李纲却挺身而出,没有领兵经验的他临危受命,匆忙组织军民抗金,竟然数次击退金兵进攻。这样的惊人壮举让他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很高的威望,同时也招来了议和派同僚们的忌惮。而最关键的是宋钦宗本人的政治见解摇摆不定,他在主战与主和之间反反复复,于是在将城防重任交给李纲的同时,却又不把城防大权交付他。

北宋灭亡之前,汴京城内发生的这些事,已预示着王朝命数将尽

至靖康元年二月初,姚平仲劫金营失败,矛头直指李纲。李纲本人表示自己对此事毫不知情,这件事是姚平仲劫自己私自做的。但是一向与李纲政见不和的朝臣们岂会放过这等编排他的好时机?宰相李邦彦趁机夸大事实,把劫金营失败的损伤夸大数倍,并将责任全都推到李纲身上。宋钦宗难辨事情真伪,不由惊慌失措,便下令罢免了李纲和一众主张抗金的大臣。这一举措,使北宋的爱国人士们坐不住了,汴京城内爆发了一场以陈东为代表的上书爱国运动。几万无组织的百姓聚集在宣德门之下,为李纲鸣不平,并认为只有李纲能担以救国重任,后来甚至发展到杀内侍、打宰相的地步。宋钦宗迫于无奈,只好复用李纲。

北宋灭亡之前,汴京城内发生的这些事,已预示着王朝命数将尽

虽然这场爱国运动完全是由百姓自发的,带头的陈书等人甚至都未曾见过李纲,但宋钦宗却把账算在了李纲的头上,他不能忍受自己的权威被百姓挑战,并认为此事必定是李纲幕后主使的,与李纲生了间隙,越发忌惮李纲。李纲纵然复职,却一直没有实权。后来太原陷落,宋钦宗听从李纲建议欲“解太原之围”,耿南仲乘机说道,“欲援太原,非纲不可。”李纲岂会不知耿南仲等人的别有用心?他再拜立辞,表示自己只是一介文人,虽然在城防时抗击过金兵,但是却未曾领过兵打过战,实难担此重任。但宋钦宗不理解他怕耽误国事的这份心思,只觉得他是贪生怕死之徒,震怒之下引用白起被赐死的典故,逼迫李纲领兵出征。

北宋灭亡之前,汴京城内发生的这些事,已预示着王朝命数将尽

这便是北宋灭亡前汴京城内发生的事情,只是哪有神人能颠覆北宋注定的败局?李纲出征也挽救不了败局。太原之战,惨不忍睹。太原失守后,李纲再次被弹劾贬黜,后来汴京陷落,北宋命数终矣,令人唏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