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子如刀,宁缺毋滥

“ 对于先生的依赖一直以来都太重了,甚至在一些自己修身的事情上都完全没有主观能动性,锻炼要人催,懈怠靠人骂。”

先生昨天在群里和我们说了一件事,七八个十七八岁的小孩因为不守规矩,给自己甚至父母长辈都惹上了大麻烦:

败子如刀,宁缺毋滥

败子如刀,宁缺毋滥

败子如刀,宁缺毋滥

我们看到这样的事情,第一反应是匪夷所思,一边也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做不出这样的事。但是果真如此吗?先生后面的话可以说令我们悚然一惊:

败子如刀,宁缺毋滥

败子如刀,宁缺毋滥

败子如刀,宁缺毋滥

败子如刀,宁缺毋滥

败子如刀,宁缺毋滥

败子如刀,宁缺毋滥

败子如刀,宁缺毋滥

至此我们才更深刻的理解到,恣意妄为的行为不但使自己深受其苦,还会连累他人,更可怕的是,这不是能以自身意愿为转移的。我们跟着先生还有大家共同营造出的论坛小环境一起进步做事,但是对于先生的依赖一直以来都太重了,甚至在一些自己修身的事情上都完全没有主观能动性,锻炼要人催,懈怠靠人骂。撇开程度不说,这何尝不是一种连坐呢?我们确确实实拖累了先生的速度。至此,最后一点借口托辞——我自己懒嘛,也没有妨碍到别人,也已经被击得粉碎了。先生是总要往前走的,与其甩开我们大步向前,先生选择了建立论坛/论语组/孟荀小组/收学生等等方式负重前行,反观自身,希望我们都能起码守住底线吧。

“好奇心也是欲,也是情,而我的好奇心往往跟自大相关联的,所以自己才一直不知道什么是敬,什么是礼。”

晚饭时候,先生突然发过来了一段消息,大意是几名号称“无神论”的法医和警校学生,利用家里的一些关系,跑到了火葬场里面玩,正巧里面还有一名排队等待第二天焚化的亡人,而这几名学生,不仅动了不该动的东西,还把人家的供品水果都吃了。当然,这几名学生也都自食其果,正在承担着自己不敬行为带来的后果。可能我们大部分人看到这里,就觉得完了,那几个学生自己承担相应的后果就是了,但事实上,并非那么简单。今人的不敬,不光光代表着他们个人的行为,也和他们的教育者有着直接的关系。先生经常讲,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过气的,所以师长不算外人,而且有时候师生之间的关系会超过血缘关系。还记得《三字经》开篇就有一句话吗?“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不懂规矩,规矩没教好,那都是家长老师的责任,所以千万不要觉得自大耍混说什么“一人做事一人当”,因为根本就没有一人独立的情况,我们一直是跟他人,跟环境发生着关系的。特别是对于登山者来说,先生以前也提到过,弟子犯错,老师最少担一半的责任,所以收学生收徒都是极其严格的,因为学生徒弟的行为都是直接影响自身修行的。喜欢华夏仙道的同学一定没少看过吕祖的故事吧,其中有一个就是写吕祖与他的师父钟离祖师讨论关于所谓度人收徒的。钟离祖师说等了一千年才等到吕祖一个徒弟,从侧面也反映了收徒的严格与不易,而南宗祖师三传非人遭祸患的故事也想必不用赘述了。“败子如刀,宁缺毋滥”,记得先生说过有些老前辈,如果遇不到真正有德行的传人,那么宁愿把传承断掉也不能随意找人传下去,就是因为学生徒弟的行为如果败坏了传承,特别是珍贵的传承,那么受牵连的可能就不仅仅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了。先生经常问我们,凭什么学现在的东西,每次细想的时候,总是觉得非常惭愧,何德何能啊!若不能努力去修身,争取能够受得住所学的学问,还要去因为自己的自大阴私去败坏学问的话,可真就是“非人”了。而为公积德,也是登山之路上必须积累的东西,这点上我们都有不足,还要多学习才是。正因为我们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活着,所以也从来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在活着。

败子如刀,宁缺毋滥

今人的心有不敬是个普遍存在的大问题,一方面是我们私心加重导致的自大,一方面也是从小就缺乏了敬意的教育。当先生谈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一开始会觉得我自己肯定不会去做这样夸张的事情,但是后来细想,还是稍微有一些后怕的,其实自己是很有可能做这种事情的人。为什么呢?因为我一直以来都缺乏敬意,而这一点,也是最近先生给我强调的要着重改正的问题。我这种“疯狂科学家”般的好奇,已经在影响我对于事物的判断和行动了。因为对啥都好奇,所以啥都想试一试,那么如果说我没有去做像故事中那么夸张的事情,那肯定不是因为我心中有对亡者和规矩的敬意,而只是因为我胆小害怕而已,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也就是义与利之间的差别。回想自己小的时候,其实淘气的事情没少干,有很多说出来也不怕丢人,专门喜欢去不让人去的地方,女厕所之类的那肯定是早就研究过了,还有什么配电站的机房,即使墙上有玻璃碴铁丝网,也是一定要翻墙去看一看的。一年级的时候,还因为跑到没有建好的工地上去玩,摔断过腿,还好自己从小在电视剧电影中对于鬼怪之类的有阴影,所以类似太平间的地方,虽然有小伙伴蹿腾着去,我还是不敢去的,现在想来也是万幸吧。虽然现在收敛了很多,但是从小形成的习惯还是让我不自觉地去关注周围发生的很多事情,而这种情况也是会极度影响专注和主体性的。先生一直说的我喜欢摇摆不够坚定的原因其实也是来源于这点,好奇心也是欲,也是情,而我的好奇心往往跟自大相关联的,所以自己才一直不知道什么是敬,什么是礼。我也需要慢慢通过具体的行为上去培养自己的敬意,总是喜欢耍嘴皮,同学之间也总是调侃,其实也是不敬人的表现,那就先从这个方面慢慢开始改起吧。其实从小开始也就是习惯了各种赞颂之下,会觉得好像自己各方面还不错了,细看一下,千疮百孔,这也是精粗的差距吧。只有精才能密,密才能实,所以不管是哪方面的问题,都是要不断精益求精地持续做下去才行啊,与大家共勉!まだまだだね(还差得远呢)!

败子如刀,宁缺毋滥

“自满志异,就会生出侧枝,什么时候开始自满了,什么时候我们真正的前路也就尽了,于人于事皆是如此。”

这是昨天先生在群里跟我们讲的一件事情,这些没有教养的孩子对死者的不敬最后出事的事情。我明显的觉出来先生很生气,生气的可能不仅仅是对这件事情,还有对我们的不满意吧。先生说,这种事情是会连坐的,要是门下弟子敢有这种苗头,立即开革,没有任何商量。这种事情连累的恐怕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亲人师友吧。我们这些学生不但自己不够争气,有时候还总拖先生的后腿。我们受先生的教导是整个身心和生命质量的变化,说是恩同再造并不过分。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我们,尤其是我,不说给先生争光了,有时候净是给先生丢人了,这算不上孝。所以,昨天先生说的时候,我的心一直砰砰的跳,很惶恐。


我的德行浅薄,没有资格去说别人的事情,这篇文章就说说这件事对我的警示吧。跟着先生学了这么久,大概也能明白点血气相连的道理了。孩子是亲人血气的延续,与亲人和家族是连在一起的。如果孩子犯错,犯了严重的过错,那么这个事情的延续后果是会渐渐扩展到亲人身上的,也就是连坐。我们常常觉得古代的礼法过于严峻不够人性化,但可能那真的是自然的礼法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所以每个人活着其实不单单是为了他自己,这不是想法决定的,而是有自然实质在内的。基于这种认识,对于古代家族对于家法的重视也就渐渐理解了。一棵大树要想枝繁叶茂,必然要剪除腐败的枝叶和根须,以及侧枝太过的枝丫。而回到这件事上来,这些孩子的所作所为就是在败坏这些东西,招惹的是他们自己所无法承担的事情,那既然他们无法承担,就要由亲人来承担了吧,毕竟这是自然语境下最近的存在。回到我们本身,我们这些学生跟先生的关系其实也类似孩子跟亲人,到了这个程度,也差不多了吧。所以我们自己做不好,就会连累先生,那先生辛辛苦苦不图名利的教导我们是为啥呢?所以,最起码的原则是不能拖先生的后腿。

败子如刀,宁缺毋滥

这一点我做的不好。先生其实点名过我好几次了。我秉性顽劣,自大狂妄,诚敬公三项里尤其以敬字最差,对人对事都缺乏敬意,那么也就称不上什么公,诚也坡脚。所有学生里面,我是最让先生费心的一个,费心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我缺乏敬意不知谦虚,所以不够尽职,事情总是做的不够好。而先生让我做的事情,其实是师命,有些时候是要代先生完成的事情,那么我做不好,先生还要再做,甚至花更多的力气去做,岂不是就是一种拖累?先生花费心力教导我,而我总是不改,也是同样的。所以,昨天先生说的时候,我是真的惶恐。我与先生不能说是不亲近,先生信任我,我久在先生身边,很多时候多少有些习以为常了,这是不对的。

先生昨天说,我又快成贫道了,你们懂吗?我心中一震,我当然懂。贫道者,德行不足之谓也。求道必以德为根基,先生说过修道是要消耗大量的德气的,所以道士的德行经常是不够用的,才称为贫道。先生这么说,必然是先生又有进境了。很久以前我就总是莫名的害怕,害怕先生突然就离开我们了,后来先生总说还有好些日子,就会稍稍安心一些。现在听到这个消息,又高兴,又有些说不出来的感觉。高兴的是先生的进展,别的恐怕是对先生可能会远离的不舍吧。不管怎么样,我们要加油了,不然可能永远都跟不上先生的脚步了。


很久以前,先生给我起了个网名,叫做学谦,希望我真的能学会谦虚,不自大自满,敬己敬人。我过了很久很久才稍微明白一点为什么。自满志异,就会生出侧枝,什么时候开始自满了,什么时候我们真正的前路也就尽了,于人于事皆是如此。所以要有敬意,要谦虚,要不断的做事,不断的自新才有真正的前路可行。先生为了我们的前行给我们铺好了无数的前路,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了论坛,建立了宿舍,有同学师友相伴互相鞭策,一起前行,不可谓不用心良苦。我们要好好营造维护这个环境。那么从我做起,以身作则,真的做到了才可以真的有用,真的能够带着大家一起走吧。这些学问,这些先生留下来的气息,要想真的不散掉,只能靠我们自己。


不管怎么样,加油吧。

败子如刀,宁缺毋滥

“ 我的很多短视的习惯,都来自于这种对于自我安逸的追求。只在意自己,在意自己的得失,在意自己的情绪感受,乃至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昨晚先生讲了一群孩子因恣意无敬,做了败德的事情,并且会连坐伤及到教导的长辈,乃至传播这样信息的作品。我由此首先想到的是德行的重要性。这一点先生已经强调无数次了,我们要修身,修德,最后才有修真之事。德行之所以重要,这恐怕是人之所以立身的根本吧,对他人,对这个自然有点用处,否则干嘛天地要养活我。并且先生之前也说过,修道登山,要接触这个自然底层的知识学问,是要由德行作为基础依托的,每走一步接触更深的学问,都需要厚重的德行作为标准。道士总自称贫道,相比世人而言,要去更远的地方,需要更多的德行为支撑,所以往往德行不够用。从感觉上,生活日用种种都是德行的不同衍生。所以先生,总是提醒我们不取己之所不需,我们要用合适的正确的东西来帮助形成自己的志气,所以不能浪费。而每每先生也都是这样做的,每次带着我们出行,不论是衣食住行都是选择最合适,性价比最高的物用,也是这个原因吧。然而,我在自己的各个方面都做的远远不够,总是在或隐或现的“浪费”着。

先生教了,重复了很多次的东西,自己做不到,先生命的这口气,自己接不到,因为自己的行止不达标导致了信息接受率太低。我在想,先生之前要给我们讲明白一个东西,是要花费多少力气来做这件事。是自己的杯水中没形成能良好接收先生学问信息的结构吧,这导致了往里灌输的时候,很多都白白的撒了。很多时候难得先生之意,因为在行止上做不到先生讲的东西,那么在杯水中就没有形成稳定的结构,这种状态是时好时坏的,因为自己现在还没有做到始终如一的践行我们的学问,先生教的东西。甚至连若存若无的状态都算不上,要不是先生一直在敲打着我们,恐怕比现在还要差劲,资质可见一斑。本来就德薄,再加上各种浪费,也难怪我最近退步的明显。

败子如刀,宁缺毋滥

回想一下导致“浪费”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懒散放纵和任性恣意。自己日常生活的很多习惯,比如看小视频,睡懒觉,心怀姑娘,懒的打扫整理,无非都是自己怎么舒意怎么来。但登山本就是逆流而上的事情,这样舒逸的生活只能是越坠越下。在这些行为的背后总有或多或少的情绪作为推手,也就是追求这种安逸的感受。但在这个过程中,精气也都是以这种方式流散了,这种精气的流散在一定程度上也伴随着德行的浪费吧。可悲的是这个问题先生已经说过很多遍了,逃避重点,懒散任性,最后局促高压下突击。无数次的循环,重复这一的模式,前前后后伴随的情绪起伏也不知已经白白浪费了多少精气。另一个问题是不尽本职。本职是德行的基础,但不论科研学业上,还是论坛日常管理上,我做的都远远不够。两边的事情,我都没有形成相应的志气,都没有成形的习惯,他们都是松散的。尤其是博士的学业,先生已经强调了无数遍,现在做的还是远远不够。大抵之前落下的窟窿太多了,现在回头补,要在短时间内付出更多的精气吧,也是和自己的懒纵,到突击的模式一脉相承。更可恨的是我自己即使在要补窟窿的时候,也还是拿出“闲余”时间继续懒散,放纵,所以我斗闲做的很差。就是一些类似这样的行为,让精气变成了白白的浪费。先生之前好像提到说每取用一样东西,都在消耗自己的德行,不是白来的,大约是这样的意思。那么我想,自己日常的行为,就像我的种种懒散放纵的习惯恐怕也是在浪费着自己的德行吧。

最近这段时间,学校这边的事情多起来,我越发觉得平衡修行和工作的困难。还是自己的德行差太多,不足以撑起两边的事情正常推进。我也是最近才体会到之前云根的一些难处,两者平衡,还要做好,太难了。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撑着,坚持做下去吧,因为现在没得选,只能这么走。那么一些浪费德行,浪费精气的事情,还是努力避免,因为不够用。但是我生性固执,总是绕不过来,杯水结构一旦成形就是比较难散,恐怕这个“懒散任性,逃避难做的事情”的结构在杯水中扎根太深,可能板结了吧。

败子如刀,宁缺毋滥

而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固执的结构呢,恐怕就是我的自私自利了,这一点先生昨天特别提出来。我的很多短视的习惯,都来自于这种对于自我安逸的追求。只在意自己,在意自己的得失,在意自己的情绪感受,乃至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种种事情的出发点,都是从自己出发,私而少公。就像我去年冬天不论家里有多乱,只要云根不说不发脾气,我从来不会主动打扫卫生;我不会主动去关心在乎我的人,因为我基本只会考虑自己,那天在三号宿舍饭后讨论的时候我提到了自己的这毛病,大家一时愣住,看来大家也是这样感受的吧;甚至平时吃东西,洗水果,在做的时候我都会比较一番,习惯自己挑个不算小的,这种极端的自利行为已经无孔不入了,生怕自己吃一点亏。那么以这种心态来做事,来为别人做事,事还没做呢,首先竟想的是自己的得失,以这样的心态来做事也总是难算纯粹,先生常说我德薄福少。有时候先生布置事情我都会习惯的往后缩,更别提其他事情了,想来这种深入骨子里的自私是根本原因了。同样也因为自私,我难见其他同学的长处,因为从来都是局促在自己的上,见不到别人。因为自己的自私,我和同学,和同事少有交流互动,所以我的信息经常是闭塞的,外界的风吹草动都是迟钝后才捕捉的到,其实更多的时候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自私的影响自己的前行。现在想想,这种过度自私的习惯获得东西,其实多数情况下是不能长久保存的,不关注甚至脱离环境形成的东西,乃至有碍于环境的行为,即使能够成形,也是短暂的,我多少能感受到一点点无私而成其私的意思了,这种周而不比的公,是真正的能和环境长久互动存在下去的保证吧。

比“浪费”德行更严重的是“败坏”。余食赘行,浪费多少有些“余”的感觉。“败坏”是伤坏太深,直接坏了存在的根基。自私难保不做伤德之事,这种自私的行为在有的时候,可能是不以为意的。就像是那几个小孩,这些无敬意放肆的行为,无非满足的是自己的这点心情,而不管不顾其他存在。但是不管怎样,这样的行为伤德,甚至会累积教导他们的人,甚至传播这些信息的作品。由此我想到了我们自己,先生在论坛的环境中,如此辛苦的教育我们,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做不到先生教的东西,这固然是一种“浪费”。可是长此以往,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难免不会因为这种自私,这种浪费的习气,这种恣意无敬的积累,产生“败坏”的行为。那这不管是对我们自己,还是对先生,乃至我们的学问都是一种巨大的伤害。与这无数世代传承下来的学问相比,只身不足惜,若真是因为自己的行动败及学问,糟蹋了传承的东西,后人因为我们的败坏,而难见学问的纯净真是莫大的罪过。每每想到先生拉扯我们这一大帮人往前走,还不能耽误自己的修行,不知要付出多少艰辛的努力才可以做到。而作为学生本应是先生可以放心托付事情的存在,可是我成长太慢,不争气,甚至还要经常耽误先生的精力来纠正一些非常基本的问题低级错误,总之还是自己能力太次了吧。

这件事对我也算是一个警醒,如果不从小事注意防起,真到临事的时候可能自己也没有这个能力来回避已经形成的惯性,防危虑险其是乎。对我来说要时常俭省自己的自私行为了,各种层面各种方式的自私。克之以公也是改进必然要做的事,做好工作,做好论坛的事情,也是分内的事情。“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希望自己以先生教的学问克己约束自己,能更多的抱有敬意,抱有公心。希望自己能长本事长能力,能真的帮到先生,真的为这个学问做点什么吧。

败子如刀,宁缺毋滥

先生语:

这种事对当事人来说是马上有反应,但对把他们教育成这样的父母,乃至老师,甚至传播鼓动他们这样行为的媒体,都是伤阴德的。陈平宰相当年就哀叹过自己的计谋伤阴德,不能复起。阴德不能多讲,但很多事不成,周折风波,都是阴德有损。所以大家以后教学育子一定要注意这点。娇纵就是害他们,也坑自己。德行不够,啥也别想。

这次和友人走了一段路,他还是宅心仁厚,虽然以前不懂事时候也有过犯,但本性善良,一听正确的东西就知对错,慢慢就会好起来,重积德则无不克。

贴这个就是和大家说,学礼的重要,不然各种地方都会自找麻烦。下篇我还想怼人咋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