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青少年期的孩子,家長不要這樣做

面對青少年期的孩子,家長不要這樣做

孩子變化最大的時期

只要一提到青少年,一般人都會立刻聯想到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在神經生理、身體、精神等各方面都會有急遽的變化,隨著大腦思考的中心領域額葉(frontal lobe)爆發性的發展,偶爾會出現衝動性的思想或行為;身體變化的幅度也相當大,以至於對自己驚人的變化感到驚訝與害怕。內心則變得更加複雜,明明喜歡卻又排斥、想脫離父母獨立卻還是有依賴的想法等,非此即彼的想法讓整顆心根本無法平靜。因此,對這個時期的孩子說話,也變成一件得非常小心翼翼的難事。

過度的讚美與代表評價的讚美是禁忌

青少年時期的孩子當然也喜歡被肯定與稱讚,但由於這個時期的孩子具備客觀評價與比較自我成就或執行的認知能力,因此絕對禁止過度稱讚。為了討好孩子而刻意編造甜言蜜語或過度包裝的稱讚,反而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也會讓孩子認為對方根本就不瞭解自己。

讚美孩子時,要避免讓孩子有被評價的感覺,那樣的稱讚對已經複雜到不行的腦袋來說,就如同是難以承受的作業一般。此外,也要儘量避免說出“以後要好好表現”之類的話,可能會成為引起孩子不安與憤怒的根源。

最好也不要以一副自己全都知道的態度來說話,若是對孩子說“媽媽很清楚你的想法”、“媽媽讀書時也經歷過這些事”、“只要告訴媽媽,就可以順利解決”之類的話,正值青春期、覺得頭腦與內心都很複雜的孩子大概會生氣地反駁:“媽媽怎麼可能全都知道?!”與其這樣,不如更婉轉地透過“雖然媽媽不清楚你在煩惱什麼,不過我知道你很難過”之類的方式,減輕孩子的煩惱,會來得更具效果。

稱讚青少年期的孩子一定要擬定適當的標準。首先,稱讚要單純。對於已經可以從客觀角度來評論自我能力的青少年孩子來說,過度包裝且招搖的稱讚反而會成為毒藥。明明孩子表現得很無知,若父母還一味地稱讚:“你是最棒的!真了不起!”像這種荒謬無稽的稱讚,反而會帶給青少年孩子一種被冷嘲熱諷的感覺,最好能避免。

讚美青少年孩子最好要適當,同時還要以真誠的心,默默地對孩子自動自發的行為給予肯定,對孩子的見解、交朋、想法、服裝、熱情,以及創意等瑣碎的事,也都要給予肯定。

間斷性的稱讚更具效果

青少年時期的孩子不同於幼童,比起不斷地給予稱讚,間斷性的讚美更有效。也就是說,與其每天讚美孩子,不如每週集中一次對孩子表現優秀的地方給予讚許。若父母的稱讚太頻繁,或對於瑣碎的小變化也不停稱讚,孩子可能會認為父母過度監視、干涉自己。這個時期的孩子不會希望小小的努力或變化就受到稱讚,因此比起不停地介入與讚美,父母更需要具備在孩子準備好被稱讚的時候適時給予讚美的技巧。

媽媽和爸爸利用不同時間與內容來給予稱讚,也是不錯的方式。青少年時期之前,媽媽的稱讚對孩子會形成莫大的刺激,但在青少年時期,爸爸的稱讚會更具效果,會讓孩子有種等同受到社會肯定的感覺。比起媽媽充滿愛的稱讚,爸爸的讚賞感覺較客觀,能讓孩子感到更安全,父母之間也能維持均衡的稱讚。

讚美不需要太誇大,也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更不需要太招搖。只要將焦點固定在孩子身上,帶著笑容說出肯定與期望的話語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