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收藏市場逐漸興起,第一套人民幣最終成為了市場上面的票王

中國銀行成立早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當時印刷第一套人民幣因為還沒建國,所以只能用中華民國,這套人民幣發行時間很短就收回去了,原因是當時中國印鈔技術都是由蘇聯提供的,技術設備都是蘇聯提供的,蘇聯當然也可以印出來真鈔,為了防止蘇聯擾亂中國經濟市場,後來統一回收,改印小面額鈔票,即使蘇聯印刷也不會對國內經濟造成衝擊,而且小面額的印鈔成本算下來都是賠錢。最大面額有五萬的。


人民幣收藏市場逐漸興起,第一套人民幣最終成為了市場上面的票王



第一套人民幣上的“中國人民銀行”六字由當時的華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同志題寫。第一批發行的人民幣有10元、20元和50元三種券別,首先在華北、山東和西北三大解放區流通使用。隨後發行了1元、5元和100元三種券別的人民幣。此後,各種券別和版面的人民幣逐步推廣到全國各個解放區。

由於當時各解放區的環境和全國解放初期條件的限制,第一套人民幣的設計思想還不夠統一,圖案既有反映工、農業生產的勞動場面,也有反映交通運輸的情景,還有的反映北京等地名勝古蹟的……內容繁雜,主題思想不突出、不明確。鈔票種類多,面額大小差別大。從1948年12月到1953年12月,共印製發行了12種面額、62種版別的人民幣,最小面額只有1元,最大而額則是50000元。


人民幣收藏市場逐漸興起,第一套人民幣最終成為了市場上面的票王



民國紙幣的價格和稀有的發行量和歷史意義有著密切的關係,第一套人民幣紙幣具有著不錯的紀念意義,作為現代紙鈔的開創者,自然在未來的市場價格行情發展上具有光明的前景。

民國紙幣在當初的時候消耗很大,且經過長達百年時間的積累之後,目前品相較好的紙幣是不容易尋找的,這也使得紙幣的升值空間和潛力越來越大,一些投資人士也是逐步的看好這個市場,錢幣的投資一般都是穩賺的。 在對錢幣收藏的時候要看看整體是否保存完整,字跡和圖案是否清晰,這些都是重要的判定標準,如果是錢幣的破損不大的情況下,也是可以入手的。

涉及範圍:

[陶瓷] 高古瓷、元明清瓷器、民國名瓷、現代毛瓷及大師精品瓷器,紫砂壺。

[玉石] 古玉、明清玉、現代玉、翡翠、田黃、雞血石、隕石、化石。

[字畫] 歷代名人名家書畫、現當代書畫、各派系名家字畫。

[雜項] 古籍善本、金銀銅器、奇石雕件、文房用品、佛像。

[傢俱] 明清各種質料的硬木傢俱,以紫檀、海南黃花梨及金絲楠木等貴重資料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