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少年天才的千古疑问与顿悟

一位少年天才的千古疑问与顿悟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一位少年天才的千古疑问与顿悟



众所周知,上面这首词牌为摸鱼儿的《雁丘词》是中国古代诗词名篇,其中“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写这首词的是生逢于金元乱世的著名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元好问。不要以为这是词人在中年或是老年时的词作,殊不知写此词时这位大才子还是个弱冠少年!

史载《雁丘词》是元好问在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赴试途中写的,这样算来,那个时候他只有15岁。以今天的情况来看,15岁应当还是不谙世事的年龄,竟如此才气与感悟,实在让人惊叹不已!好了,暂不感慨了。我们来看一看八百年前这个天才少年是怎么要写这首词的,以及这首词写了什么吧。

那是公元1205年的某一天,在南宋北边的金国所辖山西阳曲汾水之畔,有个名叫元好问的少年,正奔赴太原赶考途中。在路上,他遇到一个捕雁人。那人说:“我今天早上用网捕到了一只雁,不慎把它弄死了。另一只雁本来已逃出了网,却悲鸣着不肯离去,后来竟撞到地上自杀了。”由此,元好问想起了那个荷塘边一位老人对他讲的故事。大名那个地方有一对相爱的男女,彼此有了很深的感情,却不为双方的家庭认同。他们百般哀求无效,就一起失踪了。家人以为他们私奔,请官府代为寻找,却杳无音讯。就在不久前,一个采莲藕的人在荷塘里发现了他们的遗体,捞上来一看,服饰容貌还可以辨认。而在这一年的夏天,在两人溺水的荷塘里,突然一夜之间开满了忧伤的并蒂莲。

一位少年天才的千古疑问与顿悟

于是,元好问这位天才少年郎发出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千古疑问。他在困惑着:如果说这世间无情,为什么先有人为情而殉,又有雁为情而死;如果说这世间有情,为什么刘兰芝焦仲卿魂化鸳鸯哀鸣不已,韩凭何氏身化相思树才能团聚,孟姜女哭倒了长城而看见的却是包括夫君在内的累累白骨,为什么有情人难成眷属?怀着难言的疑惑和无比的感慨,元好问向那个捕雁人买了这两只死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岸边,堆起石头作标志,称之为“雁丘”。

看着眼前的“雁丘”,望着天空的飞雁,元好问一时黯然神伤,不禁浮想联翩。曲曲弯弯的汾河从此进入黄河的入口处,汉武帝曾经多次来过这里,依稀仍是《秋风辞》里言及的横汾路,当年箫鼓齐鸣唱棹歌,如今只剩低矮的树丛,黄昏时升起淡漠的荒烟......眼前的一切,正是屈原在楚辞 “招魂”“山鬼”里描绘的那般凄凉景象。这一对大雁生死爱情,连上天也会嫉妒。看那些燕子麻雀死了,都已变成了尘土。只有这对大雁万古流芳,等待着词客骚人来到“雁丘”前狂歌痛饮,纪念它们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

一位少年天才的千古疑问与顿悟


我们揣度,这位天才少年词人在吟出千古华章之时或许还在沉思。问世间情为何物,值得用生命去等待和交换?这个问题,不要问正在爱的人,他们意乱情迷,给不出清醒的答案。但也不要问爱过了的人,因为当爱消逝如飞雪时,剩下的只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所以他们也给不出正确的答案。  

是啊,无人可问,无人可答。每个答案都不会一样。爱情是千古的疑问,是上天留给苍生最大的谜题。那么,就问一问上天吧。但上天未尝不在嫉妒,因为它也很寂寞,这样黯然俯视苍生万万年。不是吗?天与地,自从被分开那一刻,已经离得太远、太久......

看看,由路遇一对大雁因情而死联想到一对恋人为情而殉,发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千古疑问,进而参出“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的顿悟。

元好问——这位古代少年才子早在八百年前就对人类爱情完成了一次最为睿智最为透彻最为经典的天才总结!也许有人会问,一个15岁的少年也许还没有爱情的经历与体验何以写得出这样千古流传的爱情名句来?我想,这只能解释为先天禀赋,当然也有后天养成。先天禀赋不难理解,而后天养成则是一个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积累,即所谓厚积薄发。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诗词中,描写与感悟爱情的名篇很多,如《诗经》里“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忠贞的女子情不可移;乐府里“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苦情的女子誓言天地:南北朝时“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为爱一个人不惜投湖相挟。元好问的老祖宗唐朝元稹怀念亡妻,怀念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针线犹存未忍看”的地步。他仰慕的前辈苏轼有“点点是离人泪”的体验,也有“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感触。多情才子词人柳永更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等等至为深切的感受与体悟。

这么多的先验积淀,在这位大约三岁就开始接受启蒙教育进而饱读诗书的天才少年元好问那里,一切那么顺理成章,就象燧石犝出火花,于是乎——“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千古绝唱就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一位少年天才的千古疑问与顿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