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场关于科举考试作弊的争论,断送了这个盛极一时的强大帝国

关于唐朝的灭亡,大家首先会想到使这个庞大王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安史之乱,然后就是给了这个王朝致命一击的黄巢起义了,从黄巢起义之后唐朝基本上就是名存实亡了,虽然有残喘了五十多年,终究还是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因为一场关于科举考试作弊的争论,断送了这个盛极一时的强大帝国

那么,唐朝灭亡的原因是因为黄巢起义么?也许黄巢起义只是一个结果,那么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事儿要从唐穆宗说起,穆宗这个皇帝短命,29岁就死了,他在位也只有五年。可就在他当上皇帝的第一年,发生了一场科场舞弊大案。说有人向穆宗皇帝检举,说有一年的科举考试第的三十三名进士,有十四个是靠关系上榜的。超过了三分之一,这在古代一向管控很严的科举考试中算是特大级别的案件了。

因为一场关于科举考试作弊的争论,断送了这个盛极一时的强大帝国

于是穆宗皇帝决定对这14个被举报的进士进行重新考试。这重新一考,问题还真出来了,只有三个人勉强过关,另外一个人是被特赐为合格,其他的十个人,全部被刷了下来。

这么大面积的作弊,让穆宗皇帝特别重视,赶紧召集身边的大臣们商议这件事,这一商量,都认为是当年的主考收了贿赂,复试的结果就是最好的证明倒也干脆,穆宗皇帝那也直接,把这个主考官贬到外地去了。

因为一场关于科举考试作弊的争论,断送了这个盛极一时的强大帝国

按说这事就算完了,可是没有。后来又有人举报,这揭发的人之所以揭发,是因为他打了招呼的人没有被录取,而支持揭发的那些人,也不是为了科举公平,而是有别的政治目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直到穆宗死了换了皇帝,也没说明白谁对谁错,到最后,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个派别:

一派干脆就认为,官员的子弟就是更适合做官,科举考试就应该在录取标准上对官员子弟放松标准。这样才能让他们顺利通过考试,占据朝廷上的重要位置。可这样一来,有个事实是明摆着的,要是这么干,那官员子弟在科考中的机会肯定更多。

另一派呢,则认为科举必须保持公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朝廷的公信力,老百姓也才会信服朝廷。为了保证公正,他们甚至要求凡是官员子弟,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在咱们现在看来其实也是太偏激了,可是以当时的情况看,你要是不这么干,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打招呼递条子。

因为一场关于科举考试作弊的争论,断送了这个盛极一时的强大帝国

这事谁对谁错,其实咱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可是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吊诡,这两派的争论经历了好几个皇帝,居然没有分出胜负,你上我下地交手了好多个回合。最后,竟然是主张科举公正的那一派败下阵来,再也不能干涉科举考试的事了。

这样一来,科举的风气算是彻底坏了,在后来的考试中,考上的都是官僚子弟,有的主考官居然公然把录取名额分给自己家的亲属,而那些没关系的读书人,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机会就这么被堵死了。

因为一场关于科举考试作弊的争论,断送了这个盛极一时的强大帝国

再到后来,大家可能已经都猜到了,有个叫黄巢的读书人,参加科举。因为没有关系,考了一次考不上,考了一次又没考上,这样考了几次,黄巢彻底对科举制度失望了。他放下了纸笔,拿起了刀枪。

凡事都有个说法法,你不给我个说法,我就得给你个说法。这就是咱们熟知的黄巢起义。

所以说,黄巢起义真的只是个结果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