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國:股市回暖恐被“清倉式”減持沖垮,IPO堰塞湖或再現

來源|價值線綜合韓志國微博、中國基金報

引言:

大小非減持猛於虎!隨著近日A股大漲,減持潮再度死灰復燃!

有段子這麼說:公司高管、股東為了改善生活,都在賣股票,散戶相反,都在開始買股票。


韓志國:股市回暖恐被“清倉式”減持沖垮,IPO堰塞湖或再現


今日元祖股份公告,公司股東卓傲國際、元祖聯合國際計劃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7.75%的股份;中原證券公告,持股15.71%股東渤海公司擬6個月內清倉減持。

昨日晚間,精測電子(300567)、中旗股份(300575)、揚子新材(002652)、三超新材(300554)等多家上市公司公佈了實控人、控股股東、股東、董監高人員的股份減持計劃。其中,精測電子、中旗股份的股東計劃清倉減持。

而據中國基金報統計,2月11日至2月13日,共有14家公司擬減持近35億元。


韓志國:股市回暖恐被“清倉式”減持沖垮,IPO堰塞湖或再現


近日,經濟學家韓志國再度炮轟中國股市的大小非減持行為,並稱:市場的人氣剛剛有所恢復,IPO大躍進的暗流就又開始湧動。


韓志國:股市回暖恐被“清倉式”減持沖垮,IPO堰塞湖或再現

(韓志國)



01

大小非減持猛於虎

市場剛剛出現了回暖跡象,大小非減持就紛至沓來。

昨晚就有14家公司公佈了大股東減持方案,減持規模達35億。

即使是在前一段股市跌至三年來的最低點時,也仍然有大規模的清倉減持,最多一家大股東的清倉減持數量佔到了上市公司股本總額的30%多。這樣一本萬利的大規模減持,對市場的威脅和殺傷力實在是太大了。鑑於過去三年的IPO大躍進,大小非的減持高峰將一波接一波地到來;今年還要推岀科創板與註冊制,市場的擴容壓力從而大小非的形成規模將會快速而又巨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對大小非減持進行限制,市場的流通市值就會急劇增加;如果大小非減持不與上市公司的主業掛鉤,那麼大小非的巨大堰塞湖就很可能沖垮股市。

今年以來,已經有69名上市公司的董事長離任;去年全年,總共有604名上市公司的董事長離任,相當於中國股市平均每6家上市公司就有1名董事長離任。過去兩年,每年都有近萬名上市公司高管辭職,這不但在中國股市前所未有,在世界股市也是一個奇觀。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因為這些離職人員對本公司的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最瞭解,選擇離職,不過是為了規避大小非減持規定,進而為手中持有的股票能儘快減持套現創造條件。

“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我提出必須對大小非減持進行制度限制,大小非減持必須與上市公司的主業掛鉤,有人對此提出質疑:你不是主張自由交易嗎?為什麼還要對大小非減持進行限制?在這裡必須指岀,我所指出的自由交易是市場的靈魂,買者自負是股市的原則,主要針對的是二級市場的投資者而不是一級市場而來的大小非。

這主要是因為:

1、大小非的大量形成是畸形股票發行制度的產物,上市公司為了登陸二級市場,包裝偽裝,男扮女裝,利用各種手段進行財務造假,不僅在審核制中存在著大量的灰色地帶和尋租行為,而且行政權力又能通過各種手段插手公司的上市過程,很多公司一上市就出現業績滑坡,就是一個明證。樂視網從發行、上市到崩盤,大股東鉅額套現出逃的全過程就是前車之鑑。

2、中國股市的基本制度十分不健全,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財務造假的懲戒制度和投資者權益的保護制度完全缺失,大股東的原始股一本萬利,但其財務造假和違法行為卻使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大股東可以減持套現後拍拍屁股走人,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卻只能仰天喟嘆欲哭無淚;即使財務造假被發現,也是頂格處罰60萬元,這對鉅額減持套現的大小非來說不過是“撓癢癢”。沒有嚴格的制度約束,沒有對財務造假的嚴刑竣法,大股東的清倉減持就是割韭菜。在整個市場魚龍混雜,良莠難分的情況下,不把大小非的利益與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利益進行捆綁,就很難有真正的公平公正,也很難形成市場的財富效應。

3、大小非的持有者都是上市公司內幕信息的知情者,如果他們真的對公司的發展前景有信心,就應該帶頭持股而不是急於套現。每年有近萬名上市公司高管為了減持套現而離職,這無論是對上市公司還是對整個市場來說都是不祥之兆。在沒有嚴格的法律約束和嚴肅的執法環境、大小非與投資者信息完全不對稱的情況下卻要求大小非與投資者享有同等的自由買賣權利,既不公平也不合理。

上市公司是股票市場的基石,對大小非減持在制度上進行約束並把其與公司業績掛鉤,正是為了夯實這個基石,並形成一種潔淨清新的股市環境。讓大小非遵守並敬畏國家法律,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司的生產經營而不是減持套現上,是一種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制度建設,不如此,中國股市就將股無寧日,市無寧日,民無寧日,整個市場財富效應的形成就是痴人說夢和天方夜譚。在這樣扭曲的市場環境下,經濟與股市的相互促進與良性循環也就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


02

IPO堰塞湖正在捲土重來

傲慢無知的官僚作風和欺上瞞下的為人品質把中國股市禍害得血流成河,也使得整個市場被扭曲得七擰八歪。IPO 堰塞湖裡流淌的已經不是清水,而是投資者的血水、苦水和淚水。市場的人氣剛剛有所恢復,IPO大躍進的暗流就又開始湧動。

這一輪IPO的主要推動力來自地方政府,

已經有幾十個地方政府先後出臺了對公司上市的獎勵政策。從最低100萬到最高3000萬,各地出臺的對公司上市的獎勵政策五花八門,並且伴有強力的稅收減免措施。創業板和中小板已經推出多年,還沒看到培育出多麼優秀的科技企業;還沒等科創板和註冊制的試點文件公佈,各地就紛紛行動篩選科創板的備選企業,有一箇中部的落後省份一次性就選岀了60家備選企業準備登陸科創板。如果任這種趨勢發展下去,IPO 大躍進又會捲土重來,市場的供求關係又會在已經嚴重失衡的狀態下出現進一步扭曲,中國股市一級市場的堰塞湖前景就更不容樂觀。

用納稅人的錢來獎勵公司上市進而培養百萬、千萬和億萬富翁,完全違背稅收使用的合理原則與穩健原則,是計劃經濟思維在股票市場的突出體現。股票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場所,而不是上市公司“圈錢”和搶錢的地方。公司能否上市,在什麼時候和什麼地點上市,完全應該是市場的自我選擇。地方政府深度介入公司的上市過程,不但有違市場的本質要求和扭曲政府的自身行為,而且還特別容易把股市變成尋租的場所。政府官員對公司上市投之以桃,上市公司就必然對政府官員報之以李,只要能以隱蔽的方式拿到上市公司的原始股票,公司上市後就會立刻變成百萬或千萬富翁,這比任何腐敗方式都風險更小而收益更高。令計劃家族通過手中握有的權力突擊入股,公司上市後立馬套現幾十億的觸目驚心的事實,著實值得市場監管者作為前車之鑑。

市場與證監會新主席正處於蜜月期,投資者對股市的棄舊圖新、正本清源充滿期待。但必須看到,近年來監管的扭曲和IPO大躍進已經導致市場元氣大傷,制度的建設和政策的矯正需要時間。即使市場監管走向市場化和正常化了,今明兩年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擴容壓力。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把握好度以適應市場的承受能力。

目前的市場只是反彈而不是反轉,還不具備一輪大牛市形成所必須的客觀條件。期待監管者認真傾聽市場呼聲,審慎進行政策調整,用完善的制度建設來千方百計地保護投資者利益,讓市場的財富效應來的更深刻,走的更深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