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个小山村,地下古墓多达10000座,考古队4年只挖了十分之一

导读:山西省襄汾县地处太行山、吕梁市两大山脉中间,黄河的重要支流汾河穿县而过,滋润着两岸的土地。根据史书记载,襄汾古称“汾城”,因为汾河流经而得名,几千年前,这里就有了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到了商周时期,汾城是当时称霸一方的晋国领土,并且被当做都城。

出了襄汾县城,向东北方向走大概七公里,就到了一个名叫陶寺村的小山村。几十年来,这个小村庄和周围的村子没有任何区别,村民们耕种着世代流传下来的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非要说与其它村子的区别,那就是陶寺村的村民在种田时,经常从地里挖出一些陶瓦碎片、铜器碎片,但也并没有人在意。

山西一个小山村,地下古墓多达10000座,考古队4年只挖了十分之一

直到最近几年,村子中经常有外来的陌生人,在村子周围的田里到处游荡,好像是在寻找什么东西,有人询问他们就说是做地质勘探的。最开始并没有人在意,直到村民经常在地里发现黑乎乎的深洞,才明白这些人是盗墓贼,在挖地下的古墓,于是立刻上报了文物部门。

2014年,山西省考古队会同襄汾县文物部门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开始对陶寺村北24万平米的农田进行勘探。结果共发现古墓1283座,其中包括5处规模庞大的车马坑,墓葬的时间主要是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山西一个小山村,地下古墓多达10000座,考古队4年只挖了十分之一

在对两座破坏严重的春秋大墓进行发掘时,考古队在一座竖穴积石积沙的大墓中,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最让考古队吃惊的是,经过X光检查,发现在女尸的腹中,还有一个胎儿。专家称:墓主人很可能是死于难产,所以连同胎儿一起下葬。

仅仅这两座墓中,就出土了包括青铜器、玉器在内的文物一百多件,其中青铜鼎就有8件,说明墓主人的身份地位非常高。根据墓葬的规格和方位,专家推断陶寺村古墓群应该是一处周朝姬姓的贵族墓地。

山西一个小山村,地下古墓多达10000座,考古队4年只挖了十分之一

专家解释说,在周朝时期,只有姬姓贵族在下葬时,尸体必须南北放置,这也是姬姓墓葬葬制之一。陶寺村的大型墓葬基本延续了这一制度,发掘出的尸体均仰身直肢,头北向,与姬姓贵族的葬制相符。因此专家推断,此处大中型墓葬的主人应是周朝分封到此地的贵族。

山西一个小山村,地下古墓多达10000座,考古队4年只挖了十分之一

从2014年到2018年初,考古队一直在陶寺村墓葬群挖掘了四年,期间共发现清理古墓多达1000多座。不过考古队表示,他们现在挖到的古墓只是冰山一角,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因为在前不久他们的一次勘探中,在面积只有5600平米的探方中,就发现古墓230座,如果按照这个密度推算,陶寺村墓地墓葬总数可能达到10000座。

目前考古队已将这个发现上报了国家文物局,申请在几年内将这些墓葬全部发掘完成,考古队的队员们表示:这是个超级大工程,想想就很激动。

参考文献:《商周墓葬制度研究》、《陶寺村墓地发掘报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