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图鉴-臭牡丹


臭牡丹,臭八宝,大红袍,臭茉莉,臭芙蓉,臭梧桐。馬鞭草科 Verbenaceae, 大青屬 Clerodendrum

灌木,高1-2米。植株有臭味。叶柄、花序轴密被褐色黄褐色或紫色脱落性的柔毛。小枝近圆形,皮孔显著。单叶对生;叶柄长4-17厘米;叶片纸质,宽卵形或卵形,长8-20厘米,宽5-15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楔形或心形,边缘具粗或细锯齿,侧脉4-6对,表面散生短柔毛,背面疏生短柔毛和散生腺点或无毛,基部脉腋有数个盘状腺体。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密集,有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的叶状苞片,长约3毫米

长约3毫米,早落或花时不落,早落后在花序梗上残留凸起的痕迹;小苞片披针形,长约1.8厘米;花萼钟状,宿存,长2-6毫米,有短柔毛及少数盘状腺体,萼齿三角形或狭三角形,长1-3毫米;花冠淡红色、红色或紫红色,花冠管长2-3厘米,裂片倒卵形,长5-8毫米;雄蕊4,与花柱均突出花冠管外;花柱短于、等于或稍长于雄蕊;柱头2裂,子房4室。核果近球形,径0.6-1.2厘米,成熟时蓝紫色。花、果期5-11月。


生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山坡、林缘、沟谷、路旁、灌丛湿润处。 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以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地。 药材主产于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药用部位】以茎叶和根入药。中药名: 茎叶: 臭牡丹。根: 臭牡丹根。 【采收加工】茎叶: 夏秋季采集茎叶,鲜用或切段晒干。根: 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主要成分】主要含有琥珀酸(succinic acid),茴香酸(anis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乳酸镁(magnesium lactate),硝酸钾(potassium nitrate)和麦芽醇(maltol)等成分。 【药理作用】提高免疫,抑菌。抗肿瘤。

【性味功能】茎叶: 辛、微苦,平。根: 辛、苦,微温。茎叶: 解毒消肿,祛风湿,降血压。根: 行气健脾,祛风除湿,解毒消肿,降血压。

【主治用法】茎叶: 痈疽,疔疮,发背,乳痈,痔疮,湿疹,丹毒,风湿痹痛,高血压病。根: 食滞腹胀,头晕,虚咳,久痢脱肛,肠痔下血,淋浊带下,风湿痛,脚气,痈疽肿毒,漆疮,高血压病。茎叶: 内服: 煎汤,10-15克,鲜品30-60克;或捣汁或入丸剂。外用: 适量,煎水熏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根: 内服: 煎汤,15-30克;或浸酒。外用: 适量,煎水熏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