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偷懒了,没有所谓的来日方长

不要偷懒了,没有所谓的来日方长

拖延、偷懒,是我们很多人都有的通病。

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是后知后觉。

在人生这条通道上,有时候,因为你一个小小地偷懒的念头,没有完成的心愿,一转眼就没有机会了。

前几天乘电梯的时候,听到一个年轻的菇凉跟身边的家人说:

“周一的时候,家家(外婆)跟我说想吃江汉路一家的蛋糕。我跟她说星期天给她送过去。没想到,家家昨天就走了。”

望向女孩的时候,她眼里噙满了泪水,身体不停的抽搐着。

早上出门时,楼下走道两旁摆满了花圈。

心里突然就沉了一下,心情也跟着不好起来。这是哪家的家人西游去了?

我们总以为,有些事过几天再做也行,有来日方长的美丽愿望。

可,时间挤一挤还是有的。哪怕真没有时间亲自送,现在外卖和快递如此发达,同城最慢一天可达,最快30分钟。

只是我们太懒了,给自己找所谓来日方长的借口,殊不知没有来日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来日方长,就如同嵇康在死前感慨:袁孝尼一直想学习《广陵散》,我以为来日方长,一直执意不肯教他,而今我这一走,《广陵散》从此绝矣。

没有下一次,只有当下

有一次苏格拉底把自己的弟子带到一片麦地旁边,对弟子说:“你们在这片麦地中站到最大的那颗麦穗,然后别回头,一直走出去麦田。”

苏格拉底语音刚落,弟子们就出发了。在寻找麦穗的过程中,弟子看到更大的麦穗,便把手里的丢掉。

于是,到了麦田的尽头,弟子们却两手空空,心情非常失落。

落日的光辉照在金灿灿的麦田上,沉重的麦穗把麦秆压弯了腰,弟子们感到那是麦穗在嘲讽自己。

在生活中,总觉得下一次是最好的,便时常变换自己人生的方向,总觉得下一次更好,但不知没有下一次了。

我们应该把握当下,活在当下,在人生的麦田中,捡到那一棵属于自己的麦穗。

我想到很久以前的一首歌,歌词是这样的: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

总想着时间很葱郁,等我们怎么怎么样了,到了一定的级别或是一个点的时候,才可以去做。可惜,时间不等你,没有下一次。

珍惜当下,才是重点

《杂譬喻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贤明的人,一向奉持佛法,精进不懈怠,后因寿尽,得病而亡。他的妻子伤痛悲切,自是不在话下。

妻子虽然悲痛,还是遵照礼法,将丈夫的尸骨火化、埋葬。丧事既毕,妻子还是不能稍抑悲痛,而且废忘经典、佛法,甚至连佛龛前的香灯都不再点燃,只全心全意的在烹宰牲畜,设肴馔、置酒食,在丈夫的坟前,悲泣哀号。

这位贤者,因生前奉持佛法,死后生天,他以天眼,遥见妻子的哀伤、愚痴不可名状,反觉好笑,而发怜愍之情。

于是,贤者化成牧童,在坟边牧牛;忽然,牛竟猝死,牧童在旁,号哭后,接着便去割草,拿到死牛前,大声叫牛吃草,死牛如何吃呢?牧童于是又打、又喊、又哭的不停的推着死牛。

对于牧童怪异的行径,坟冢附近的人全都聚集来看,当然,贤者之妻也走近来看,其中有一人,笑着问牧童:“你是谁家的孩子呀?牛死了,该回去告诉你家人,在这儿哭有什么用?牛死了怎会知道呢?”

“我可不愚笨啊!牛虽死了,还在这里,我犹有指望,不像她!”牧童一指贤者之妻,继续说,“丈夫老早就死了,还天天买酒设肴,到这儿号哭,他已化焦了的骨骸,又怎么会知道呢?”

贤者之妻闻言,心里正自惊诧,牧童又说:“我原是你的丈夫,生前因奉持佛法,故已生天界,而今特来度化你啊!”

说完,牧童恢复他原来的天身,隐向天空时,又说:“你要像我一样,精勤修持,增进道业,不要再浪费时间呀!”

贤者之妻闻言,心开悟解,回家后,便不再号泣、不再忧愁,而一心精持五戒,注重德行,广行布施,赈济贫病无依者。

这才使她世寿尽时,也得以往生天道。

珍惜当下的时光,才是重点。

当下以及现在,才是未来

我看过复旦大学教授陈果的一段视频,她说: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太多的关注点放在未来。好像你的今天都是为未来牺牲,你的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未来做打算,都在为未来做准备,都在为未来做计划。所以,你的今天一直是被你忽略的。然后你的关注点永远在未来,但有没有考虑什么叫未来?永远不来的才叫未来。实实在在的、真实的是当下,是现在。

关于幸福以及如何过好一生,陈果说:

幸福是把握当下的此时此刻,过好实实在在的当下,才是未来每一天的幸福。

真心诚意对待此时此刻,每一个此时此刻积累起来就叫人生。所以用心对待每一个此时此刻,你就等于诚心诚意地度过了一生。

正如她说的,我们真的是本末倒置。

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地活在当下,好好的享受这个此时此刻;好好的用心地对待眼前的这个人、手中的这件事、当下这一刻的生活。然后未来就是由每一个当下延续出来的那一个时光,它不会错到哪里去的。

借毛泽东的一句话,你我共勉: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