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新北京市行政中心:規劃風格“中國風”,並有“千年守望”林

在過去幾年搬遷傳言被屢次澄清之後,北京市政府在1月11日宣佈市級行政中心整體遷入城市副中心。

從距離天安門一公里之遙的王府井對面的臺基廠大街,到靠近東六環的通州郝家府村,北京市委市政府東遷逾30公里。至此,40萬人東遷至通州副中心,正式拉開帷幕。

1月10日晚,北京市委和市政府的牌匾從原辦公大樓摘下,移交至北京檔案館館藏。

1月11日7點36分,伴隨清晨第一縷陽光,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偉,市政協主席吉林出席升國旗儀式,並分別為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揭牌。蔡奇稱,規劃建設北京副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截至目前,市級機關第一批搬遷完成了35個部門、165家單位的主體搬遷。

1月7日,《鳳凰週刊》記者曾實地探訪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發現沿運河而建的一片建築群已經開始啟用,往來市政機關辦事的人不時出入。門口雖設了崗哨,但當時銘牌牌匾尚未懸掛。

探訪新北京市行政中心:規劃風格“中國風”,並有“千年守望”林

“四套班子”和“四小部門”先期搬遷

2018年10月18日,北京市國資委發佈正式消息,確定北京市委市政府將在11月15日正式啟動搬遷工作。先期搬遷的是市四套班子(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和四小部門(發改、財政、規劃、住建)。有知情人透露,四套班子元旦前已遷往新址,四小部門則在元旦假期期間完成搬遷。

從北京地鐵6號線郝家府站出,沿運河東大街走不到百米,到清風路交叉口,就是新的行政辦公區。這是一片沿著中軸線而建的“中國風”建築群,以運河東大街為界,分為南北兩個部分。行政辦公區綠林環繞,還有一條河流貫穿,正符合中國傳統“山水園林”的格局,整體風格簡樸莊重大氣。

南邊的建築群以灰白色調為主,自北邊正門進,就來到新的北京市委所在地。這棟大樓,採用了中國古建築的坡屋頂設計。穿過市委大樓繼續向南是一個大廣場,廣場的西邊是市政協,東邊是市人大。這三家構成一個“品”字型格局,主廣場位於中間,整體佈置整齊美觀莊嚴。

探訪新北京市行政中心:規劃風格“中國風”,並有“千年守望”林

建築群設計極具匠心,層次錯落有致。值得注意的是,沿河道部分沒有修築圍牆,也沒有設置欄杆,與外界以運河天然水體相隔,看上去視野開闊,不再給人“院子”的感覺。建築群的外圍則是園林景觀,修了一圈步道,隆冬時節的中午,依然有工作人員在這裡散步,三三兩兩。

沿著蜿蜒步道,可以直達“千年守望林”。十幾棵從副中心拆遷村移植過來的大樹,分散在其中。站在最高點,可以眺望整個建築群。

關於“千年守望林”名字的由來,有一種解釋是,北京副中心的建設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還有一種說法是,“千年”之意不在遠眺未來,而是回望歷史。1012年,遼開泰元年,改南京幽都府為燕京析津府,直轄11縣並統6州,為五京之一。北京算上陪都的歷史,距今恰好千年。

北邊的建築群是市政府系列,以淺灰色調為主,北京市政府位於最東端。市政府大樓外牆,仿照的是老北京四合院的古城牆設計。其他委辦局也有入駐,但因為沒有掛牌,前來辦事的人只能循著街道地址來找,時不時停下車向街邊的保安問路。這個建築群當初也預留了水系,還新修建了一座景觀彩虹橋。

探訪新北京市行政中心:規劃風格“中國風”,並有“千年守望”林

行政辦公區配套的公路、地鐵等交通基礎設施基本完備,標誌標線、路牌都是嶄新的,綠化的草坪和樹木也已移栽完成。時值隆冬,運河靠近岸邊的部分已經結冰,河道中央依然流動的水體則頗為清澈。新移栽的樹木打了支架固定,灌木和草坪都覆蓋著暗綠色的厚布保溫。

探訪新北京市行政中心:規劃風格“中國風”,並有“千年守望”林

灌木和草坪都覆蓋著暗綠色的厚布保溫

據官方消息,首期搬遷合計將達到2萬人左右的規模。而後,將會直接或者間接推動超過40萬人正式入駐通州城市副中心。但為方便企業市民,所有為企業市民服務的各級各類政務大廳、辦事窗口均不遷入城市副中心。

三年超萬億建設副中心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正式啟用,意味著作為北京新“兩翼”之一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北京空間格局調整邁出重要一步。

隨著政府的搬遷,未來幾年北京對通州的投資力度加強,亦會帶動北京國企,醫院、學校等等各大產業流向通州。有評論稱,北京政府的東遷,不僅是一次人口的遷徙,也標誌著通州將成為北京新的中心。“政府在哪裡,中心就在哪裡”。

前不久的一個論壇上,北京通州區委副書記、區長趙磊表示,隨著市級行政機關的搬遷入駐,通州區也正式進入城市副中心時代,作為北京新“兩翼”之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發展和建設也迎來了副中心的週期。他戲稱,現在流傳著一句話:“首都在那裡?首都在北京。北京在哪裡?北京在通州”。

探訪新北京市行政中心:規劃風格“中國風”,並有“千年守望”林

1月4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6年-2025年)》發佈。這是中央層面批覆的首個控制性詳規。根據規劃,未來將打造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和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建設新時代的精品城市。

具體而言,副中心常住人口要控制在130萬人以內;內部通勤時間不超半小時;拓展區覆蓋通州全區約906平方公里;首設戰略留白地區,劃定建築高度分區;不搞大規模房地產開發;副中心與北三縣將統一規劃、政策、管控和標準;副中心和北三縣交界地區嚴禁大規模開發房產。

北京市政府有關人士此前曾專門就通州城市副中心未來發展做詳細解讀,稱到2020年,京津冀三省市將合併成立“國家首都特區”,而北京市“三高一低”產業將外遷。主要涉及水泥、造紙、化工、傢俱製造、建材、服裝紡織、鑄造等門類。

從2018年到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總投資規模將會超過1萬億,預計將會啟動1000個項目,重點其實還是在軌道交通、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上面,未來三年城市副中心基本成雛形。“這個投資規模,與雄安新區的計劃安排基本一致,除了目前確定的八通線、17號線東延計劃,可能將會有6號線東延、18號線東段計劃,22號線也將會正式進入實施階段”,該人士稱。

探訪新北京市行政中心:規劃風格“中國風”,並有“千年守望”林

與此同時,北三縣正式進入通州協同發展區,“三統一”規劃即將進入正式實施階段。根據進度安排,“三統一”規劃可能在2019年春節之後正式公佈實施。統一規劃還將正式確認,廊坊北三縣成為通州城市副中心發展的產業協同區,疏解北京人口,安置非首都功能,屬於通州的“小雄安”。

據北京通州區委副書記、區長趙磊透露,目前,城市副中心建設的框架已經拉開。僅2017和2018兩年,市委、市政府就安排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近500項,投資超過2000億元。未來三年,副中心計劃實施項目1000餘個,計劃總投資超過萬億元,聚焦基礎設施、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重點領域。“經過測算,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加上拓展區,通州區區域總面積906平方公里,到2035年的規劃建設任務工作完成,總投入大概需要幾萬億元”。

通州“預留地”傳言,屢傳屢被澄清

通州古稱路縣,始建於西漢初年(公元前195年),金天德三年(1151年)設州,因“漕運通濟”得名通州。歷史上,通州就承擔著首都北京的一部分行政職能,承擔著分流京城人員、物資的重要作用,為拱衛建設、繁榮安定北京作出了重要貢獻。

自改革開放以來,通州的城市功能定位先後經歷了“衛星城—新城—重點新城—現代化國際新城—城市副中心—行政副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發展過程。

2016年5月,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進一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有關工作,對其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予以明確。“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式落錘。

此前有消息稱,北京市政府東遷後,東城區和西城區將在適當時候合併,成為國務院直屬特區,與美國華盛頓特區類似,特區內基本都是國家部委等部門。

亦有傳言稱,此方案已論證了十多年,但北京市一直不動。對此,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曾表態,“如果你們不搬,就我們(中央行政區)搬。”

查詢過往文件,有關“預留行政辦公用地”的表述最早出現在2004年。當時修編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圈出了11個新城,並要求重點發展通州、順義、亦莊三個新城,通州成為距離北京中心城區最近的重點新城。

總規第75條,“為保證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全國工作和開展國際交往的需要,調整優化中央行政辦公用地佈局。根據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土地置換整合,形成組團式、相對集中的佈局模式。

在南苑或通州潮白河與北運河沿線的地區預留行政辦公用地”。

當時就有規劃專家建議,在通州建設新的中央行政辦公區,打造北京的“副中心”。

探訪新北京市行政中心:規劃風格“中國風”,並有“千年守望”林

2004年6月2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稱,“通州以東區域已經初步凸顯了其作為中心居住區的優勢和功能,將成為‘居住中心區’”。文章還採訪到一位地產商,該地產商表示,從有關部門獲悉,北京市政府已有東遷的計劃。在此報道中,設計師柯煥章表示,“沿著長安街向東,到CBD,再到明確通州建設‘副中心’,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北京延續一個向東發展、東擴的邏輯。”

次年發佈的通州新城規劃,亦曾提到“在潮白河沿線與六環路東南地區預留中央或市屬行政辦公用地”。但北京市規劃委隨後澄清說:5年內沒有搬遷計劃。

這一擱置就到了2012年7月。那年北京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聚焦通州戰略,打造功能完備的城市副中心”。這是官方首次提出,通州成為北京的城市副中心。2013年,在北京通州區政府《政府工作報告》中,“首都城市副中心”先後出現了28次。

2014年4月,北京原市委書記郭金龍表示,通州是城市副中心,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處於橋頭堡位置,要積極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2015年6月9日,針對網上有消息稱“北京市政府搬遷通州步入倒計時”,北京市委宣傳部表示,網絡傳言不可信,以權威部門正式發佈為準。

但幾天之後,2015年6月13日,香港《文匯報》援引權威人士說法,稱北京市四套班子將搬遷。幾乎同時,北京市部署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稱通州副中心建設是重要任務之一。

到了年底,北京市市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閉幕,會議正式公佈了北京行政功能搬到通州的消息。會上提出,確保2017年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整體或部分遷入通州區有實質性進展,要求科學規劃,倒排工期,建設好增量,調整好存量,探索積累經驗。

到真正搬遷,時間又幾度推遲。先是說2017年底,直至此次正式啟動搬遷。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鳳凰週刊】創作,獨家發佈在今日頭條,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