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手機換號前,一定要解綁支付寶

不翼而飛的一萬元

近日,烏魯木齊市警方和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聯合破獲了一起支付寶-銀行卡被盜案。

報案者李女士稱,幾年前,她曾用舊手機號註冊了支付寶賬號,並綁定了銀行卡,後來因為換了新號,舊號就辦理了註銷。但報案當天李女士發現,自己銀行卡內的1萬元錢忽然不翼而飛。原來,用人用李女士已銷號的手機號登錄支付寶,實施了資金劃轉操作。

據犯罪嫌疑人李某交代,她在營業廳辦理了新號業務,並在隨後發現該號碼以前有人用過,於是抱著僥倖心理登陸了手機號綁定的支付寶賬戶,並將受害人李女士銀行卡內的1萬元現金轉出。好在,李女士報警及時,如今手機號也是實名制,被盜刷的1萬元錢被很快追回。

警惕!手機換號前,一定要解綁支付寶

舊號未解綁支付寶,隱患多多

最近,因舊手機號未解綁支付寶而導致的資金被盜事件,層出不窮。小金只隨意搜索了一下,相關新聞就不勝枚舉:

2018年12月,家住寶應涇河的市民崔女士,因舊手機註銷但未解綁支付寶,被周某利用短信驗證碼登陸的方式,累計盜刷萬餘元。

2018年2月,來自宿州女士報案稱,自己銀行卡中的2萬元被人通過支付寶轉走。後經調查得知,何女士去年7月停用了該手機號,但未將舊號碼與支付寶解綁,關聯的銀行卡也並未解除,於是給了別人一個撿漏的機會。

不僅是支付寶,微信、京東金融這類常用的支付方式,也存在類似隱患。

2018年7月,孝感市破獲一起針對京東金融的盜刷案。作案者同樣是獲得了二次放號的手機號,陰差陽錯登陸了原號主的京東金融賬戶,遂見財起意,將綁定銀行卡內的6萬多元全部據為己有。

警惕!手機換號前,一定要解綁支付寶

註銷的手機號會被循環利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電信與網絡產業的飛速發展,手機用戶呈現井噴式增長。截止2017年,我國移動電話用戶總數已達14.17億戶。

隨著手機用戶的不斷增多,手機號碼資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日漸突出, 將銷號或停機的手機號碼回收,進行二次放號重新投放市場,成為目前電信運營商通行的做法。

為什麼非要進行二次回收和銷售?理由如下:

警惕!手機換號前,一定要解綁支付寶

也就是說,根據條例,用戶僅享有手機號的使用權。手機號碼收回後,通信運營商往往要設置號碼凍結期,目前規定最短為90天,之後可再次將號碼投放到市場。

另外,根據《電信條例》35條規定,對超過收費約定期限30日仍不交納電信費用的電信用戶,運營商可以暫停向其提供電信服務。如果欠費拖的時間再久,有可能被強制註銷,併成為二次放號的資源。

警惕!手機換號前,一定要解綁支付寶

解綁,解綁,解綁,重要事情說三遍

二次放號之後的手機號,到底能否憑藉驗證碼的方式,登陸原機主的其他平臺賬號呢?

小金早上特意問了一下移動的客服,得到的答案很明確:不清楚,建議我去問支付寶他們。

雖然移動自己說不知道,但從受傷用戶的反饋來看,這種方式顯然是可以的。

實際上,電信運營商的銷號,只是清除原手機號使用者的個人信息,以及各種套餐以及增值業務。對於號主自己綁定的APP,運營商無從查詢相關信息,也就無法一併解綁。

所以,為了將潛在風險降到最低,我們在銷號的同時,一定要儘量解綁——也就是解除該手機號所有的綁定了銀行卡的APP,包括但不限於:

1、支付寶、微信、雲閃付這類常用的移動支付軟件;

2、手機網銀、PC網銀這類銀行相關業務軟件;

3、證券、基金這類涉及較大投資理財資金的軟件;

4、微博、QQ這類集包含支付功能的即時通訊工具;

5、淘寶、天貓、京東這類網購軟件;

6、網貸這類包含重要個人信息的借貸軟件。

警惕!手機換號前,一定要解綁支付寶

看到這,有小夥伴可能覺得,一個個的解綁手機號也太麻煩了吧?

但小金想說,目前二次放號所帶來的安全隱患還是很多的,在運營商制定出更完善的銷號與放號規則之前,手動解綁是最直接、最穩妥的方法。

不要試圖考驗人性,也不要存在僥倖心理,自己的血汗錢要自己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