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KTV,正在被年轻人抛弃

你有多久没去过KTV了?

过去一年去KTV的次数,

是不是一只手数得过来?

传统KTV,正在被年轻人抛弃


KTV曾是80后的聚会圣地,也有过自己的黄金时代。

但在2015年,KTV黄金时代迎来了转折,这一年万达的大歌星 KTV 全面关闭,钱柜、夏绿地、好乐迪等KTV巨头们也出现了收缩

除了那些红灯闪烁的“KTV”,不得不感慨,传统KTV正在老去,甚至死去,这到底是为什么?


传统KTV,正在被年轻人抛弃


娱乐多元化时代 KTV难以跟上需求

不仅仅是KTV在萎缩,传统线下娱乐场所都出现了全方位的颓靡。

数据显示,2012年~2017年,全国娱乐场所数量和从业者人数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记忆中的歌厅、舞厅、游戏厅都不再有往日的辉煌。

而KTV退潮的速度似乎更快,究其原因,一是原有80后主力消费者大量流失,二是年轻一代消费者娱乐方式多元化,群聚式的喧嚣没有办法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心。

一位80后网友说:不是不去KTV了,而是能一起没心没肺肆无忌惮唱歌的朋友已经聚不齐了。

KTV是依赖人情纽带的场所,曾经能一起唱歌的人散落天涯,而且最小80后也已经步入30岁,唱歌怕是也释放不了成熟阶段带来的压力。


传统KTV,正在被年轻人抛弃


90后、00后难道不喜欢唱歌?事实并非如此。

2014年,唱歌、全民K歌APP上线,2018年一季度数据表明,两大线上K歌APP活跃用户总数超过2.3亿,而2016年迷你KTV又在全国各地的商场里开了花。

年轻人不是不爱唱歌,只是不再愿意在KTV里唱,他们更愿意在家用手机跟着唱,或者喜欢在迷你包厢里给自己唱。

除此之外,娱乐形式多元化的今天,年轻人可以玩的东西太多了,是手机不好玩,还是桌游不过瘾,是密室不刺激,还是旅行没了钱,干嘛去乌漆嘛黑的屋子里和一群人尬吼?

版权问题 压倒KTV的最后一根稻草?

消费人群和消费形式的变化是时代趋势,它加速了KTV老去的速度,但压倒KTV的最后一根稻草恐怕是著作版权问题了。

2018 年 10 月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发出了一纸公告,要求 KTV 终端商和经营者下架 6000 多部音乐电视作品。

下架作品中有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比如陈奕迅的《十年》、《K 歌之王》、《死了都要爱》、《我可以抱你吗》……


传统KTV,正在被年轻人抛弃


线下经营的KTV有高昂的人员成本、运营成本和房租成本,再加上版权问题,不仅增加了法律风险,也增加了大量额外成本,这对很多已经入不敷出的KTV来讲是致命打击,很多中小KTV只能关门大吉。

KTV的“新银发时代”

尽管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但KTV却意外迎来了它的银发时代。

原本萧条已久的KTV在一些城市出现了60%以上的上座率,消费人群平均年龄在65岁,人均消费10元左右。

解读君恍然大悟,原来,在成功占领了广场后,老年人又占领了KTV。

白天的KTV上座率差,价格便宜,但恰好满足了老年人的社交需求,尽管人均消费水平较低,但至少能给KTV带来一定的收入和人气,所以许多KTV顺势推出了老年人团购场。


传统KTV,正在被年轻人抛弃


除此之外,国内很多KTV也在借鉴发源地日本做主题式KTV,日本推出了“新世纪福音战士”主题KTV包间,跨界吸引了很多动漫迷前来消费。

中国也有了可以吃火锅、吃烤鱼的KTV,这种把唱歌从主角变成群演的KTV运营模式,会是未来想存活下来KTV的趋势。

尽管这不能让KTV返老还童,但至少把它从悬崖的边缘又拽回来了一点。

传统KTV,正在被年轻人抛弃


线下KTV包厢被手机里的唱歌APP取代,AR桌球的火爆让台球厅瑟瑟发抖,各类家用体感游戏可玩性和互动性不比投币游戏机体验差,曾经聚集人气的线下狼人杀游戏也没能突破线上狼人杀、我是谜等社交类游戏的围剿…

线上互联网产品正一点点蚕食线下休闲娱乐场所的份额,热衷线下社交的80后已经渐渐成熟,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型消费群体正在成为主流。但是在他们的消费名录上,KTV已经鲜有存在。

“没有人能永远18岁,但永远有人18岁”,能否抓住年轻人的胃口成为消费主流,是包括KTV在内的所有娱乐行业亟待思考的问题。

更多精彩文章阅读,请关注解读网微信(jieduwangweixi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