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的背后都是怕!

曾经,伟人的诗句“只争朝夕”成为激励亿万人民努力奋斗的最励志信条。

至今,这种只争朝夕的行为模式,已经形成民族文化层面的全体意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充分的体现,也产生着过犹不及的危害。

一、

现在的人们,从孩子没出生就开始急。

早生孩子怕影响职业规划、晚生孩子怕影响孩子成长;计划生育怕错过最佳受孕窗口期、意外怀孕怕备孕手段不足影响胎儿健康发育;

孕期怕流产或发育迟缓、足月了又纠结选顺产的辛苦还是刨腹产的影响。

孩子出生后着急的就更多了:奶水是否够、产假后上班还是失业、后期补充奶粉的品质和经济压力……

后面还有更多的急:老人带还是自己带、上哪个幼儿园、上不上早教班、能不能提早入学、入哪所小学、上不上课外班、是否考级、……

人生各个年龄段几乎没有喘息的这种急迫的循环,即使到了中老年都无法避免:提前退休和尽量晚退哪个养老金更多、社保账户养老金不够谁家的补贴发的更多、提高养老补贴的政策啥时兑现、……

几乎到了没人不着急、没人不为身边人着急的程度。

即使是公认最不该着急的公务员也要为不同的事情着急:KPI能否完成、工作中如何完成上级任务还不会被投诉、……

全社会的着急,没有人不焦虑。

二、

不仅是个人急,组织也急,地区也急,国家更急。

组织急,小到菜贩或早餐摊贩,大到各种企业,赚钱少的在生死线上天天急着扭亏生存下去,赚钱多的则急着升级换代、开拓市场、分散投资,同样努力的希望能在未来活下去。

地区急,急着推各种新规划、急着争取外来投资、急着维稳、急着出政绩。

而急的结果就是喜欢行政措施一刀切,喜欢搞运动的一呼百应,更喜欢“令行禁止”立马见效,等不得自然发展的速度,更等不得各自因地制宜的特色发展之路。

急得结果就是号召弯道超车,全然不顾是否能够承担弯道高速的更大风险。

因为急,急功近利的狂奔模式就不会有更长远、稳定的预期,都是眼前纷乱的应接不暇,根本无意远方更没法诗意,群体过着本应相对富足自信但实则天天惶恐的日子。

三、

但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组织,急恰恰是成长过程中最容易犯的幼稚错误。

甚至可以说,过不了瞎着急这道关,就始终无法走上成熟的道路。

俗话说:财不入急门。

急则容易不择手段失去长远,更容易一叶障目而落入陷阱。

关于急的危害,成语早有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的总结,俗语更有病急乱投医、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更多形象的说法。

急则必然容易乱分寸、失节奏,手忙脚乱、顾此失彼。

只有过了瞎着急的阶段,对未来有坚定的方向,对能力有足够的自信,对风险有充分的预案和准备,就能做到不急不慌、胸有成足、无畏无惧。

所谓成熟,就是由这些不着急、不误事、能自持自制的自信所综合出来的素质。

四、

急的背后是怕,怕即是不安。

前面说过,从孩子没出生就开始的急,是源于怕各种风险的不可控、怕年龄的增长带来的压力、怕错过时间窗口就无法挽回的“损失”。

同样出于怕再不改革就会“被开除球籍”,改革启动前姓资姓社的讨论都被中止,虽然能让改革快速启动,但后续改革每到攻坚阶段就会遇到全盘西化还是坚持原则的路线之争的困扰。

而怕的后果仍处处可见:

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那么多的家长就让自己这条孩子真正的起跑线输在盲从盲动的焦虑上;

怕再不疯狂就老了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更加冲动、更加任性、更加的醉生梦死逃避现实,更加的放弃底线蔑视道德的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怕政绩不彰于是GDP注水,怕人走茶凉于是以权谋私,怕伸手被捉或伸手现眼而干脆懒政惰政……

五、

和谐社会最要不得的就是太多的焦急、焦虑,人生最大的浪费不是青春和时间、而是那些本可以做对事的机会和那些本可以感受到幸福的心情。

事缓则圆,忙中最容易出错。

事物发展总是有其萌芽、成长、茁壮、茂盛、衰败这样自然的规律和趋势的,任何人为的加速都将干扰这种趋势的健康发展,并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勾践卧薪尝胆需要十年才能完成励志结果,如果着急到第九年起事则必然前功尽弃。

所以,消除急躁、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预期管理。

对自己的未来除了有良好的愿望,更要有符合自身特点、适应环境发展趋势的预期。

有了长远目标、再有中短期努力的目标和进度标记,多余的焦虑就是杞人忧天了。

同样,作为组织,对社会能提供与长远相匹配的稳定、可信的预期(如对中老年人的养老稳定预期,对中青年的经济发展预期,对青少年的教育/就业预期),是降低社会焦虑的最好服务。

六、

退一步海阔天空。

不管是用暂缓形体上的手忙脚乱去退一步,还是用提高思维高度拉开观察距离的退一步,退一步后才能发现现实生活中更多的细节、更多的美、更多的选择和出路。

王首富给儿子建议的小目标是先挣一个亿,普通人可以给自己的小目标就可以是先不着急。

当你感觉到焦虑、焦虑到处处着急时,不妨想一想,着急的后果是什么(确定着急的危害),再去安静、耐心的寻找脱离焦虑、不再着急的自己的人生路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