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使者|古老的手艺在雄伟箭扣长城下默默传承

晴朗的天空,

温暖的阳光,

即便是冬日站在这里,

也可以从里到外暖洋洋的,

在这个小村庄感受生活的美好。

这是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境内的西栅子村,

虽然普通,

但是它也有着非凡之处。

阳光使者|古老的手艺在雄伟箭扣长城下默默传承

2010年政协北京市怀柔区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写的《怀柔百村史话》记载:

西栅子村位于怀柔城区西北部,

距离怀柔城中心38公里。

西栅子村现有179户,389口人。

这里环境优美,自然景色秀丽。

西栅子村的东面、南面、西面环绕着雄伟的长城,

北面是海拔1534米的黑驼山,

整个村庄就坐落在黑驼山的南坡。

西栅子于清代中期成村,

村民以木栅做围墙,

所以得名为西栅子。

阳光使者|古老的手艺在雄伟箭扣长城下默默传承

荆条编筐,

与修建长城的历史紧密相连。

西栅子村坐落在以险峻著称的箭扣长城脚下。

这里的长城有20多公里,

被人们熟知的地段包括:

九眼楼、北京结、鹰飞倒仰、

擦边儿过、过单边、油篓顶、翻身下海等。

阳光使者|古老的手艺在雄伟箭扣长城下默默传承

箭扣长城大都修建于明代初期,

后来在万历年间得到进一步的改造和加固。

在怀柔与延庆交界的火焰山顶有一座敌楼,

因每面都有九个箭窗,俗称“九眼楼”。

阳光使者|古老的手艺在雄伟箭扣长城下默默传承

明代初期,

为了加强北京地区的安全,

长城总走向设计成东西和南北两个体系。

这两个体系的结合点就位于西栅子村旧水坑西南的分水岭上,

这个结合点被当地人称为北京结。

1718年(清朝康熙五十七年)中国第一幅会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康熙皇舆全览图》,北京地区分图上第一次标出了北京结;1985年,中国地质矿产部地质遥感中心,第一次用遥感图描绘出万里长城北京段分布图,清楚地标出了北京结的位置。

阳光使者|古老的手艺在雄伟箭扣长城下默默传承

在1644年之前,

现在西栅子村的位置属于长城以外。

根据长城边防管理规定,

在长城外侧不允许有住家,

修长城的官兵及其家眷都在长城内侧,

即今天的怀柔渤海镇一带。

阳光使者|古老的手艺在雄伟箭扣长城下默默传承

据民间传说,

明代修长城时,

采石、运土、搬砖都是靠人背和牲口驮。

因而,

各种荆条编织的花背篓、大盾和小筐

都是修筑长城原材料的运输工具。

编织这些筐筐篮篮,

不仅具有军事作用,

也是当地村民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用具。

阳光使者|古老的手艺在雄伟箭扣长城下默默传承

西栅子村两位编筐老手艺人

赫文起和赫文富的祖辈就居住在渤海镇一带。

他们也都是看着编筐师傅的编织,

加上自己的琢磨学会了这门手艺的。

阳光使者|古老的手艺在雄伟箭扣长城下默默传承

由于西栅子村坐落在山谷里,

四周环山,

周边的山坡上荆条植被遍布,

易采易割。

在冬季可以将老的荆条割掉,

第二就会有大量的可以用来编筐的原料生长出来,

最好的割荆条季节在初冬。

阳光使者|古老的手艺在雄伟箭扣长城下默默传承

编筐的工具非常简单:

镰刀、手剪、锤子、锥子等。

编筐手艺看似简单,

但还是需要经常练习,

长时间操作,才会精工出细活。

阳光使者|古老的手艺在雄伟箭扣长城下默默传承

荆条编筐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条。

割条子讲究节气,不能什么时候想编就去割。最好时节是在霜降前后,第二年生长出来的荆条最好使;另外,还要选出直溜、少节的。

第二步:泡条。

割下来的荆条,如果放干了,就必须在水里浸泡上七八天,以使的荆条柔软。泡过的条子不容易折断,可以扭曲弯折成想要的样子。

第三步:打底。

用若干根(一般6根)以米字起头,横竖交叉先编出筐底。

第四步,收起。

编好筐底之后,将所有的竖的荆条用小细绳绑在一起。

第五步:横编。

插条横向编织。

第六步:收沿。

等编到理想的高级,开始收边。收沿分外编辫和内编辫。

第七步:拧细。

就是做筐篮的手把,有单耳把、双耳把和丁字把等等。

第九步:掐尖。

剪掉多余的枝丫,做最后的修整。

无论是摄影爱好者、驴友,

还是普通的游客,

都有不登上长城不是好汉的情结。

他们寻找长城遗迹,

带走长城美图,

验证他们在课本里、图书中了解到的长城。

同时这里也是一处寻幽访古、探险徒步、

休闲健身、返璞归真绝佳去处。

阳光使者|古老的手艺在雄伟箭扣长城下默默传承

虽然这里还不是旅游景点,

但是箭扣长城的雄伟和险峻,

永远是探索这里长城的热情所在。

从西栅子登上长城有不同的路线,

有易有难,又远又近。

荆条编筐,

既能保持长城文化带的民俗风情,

也是旅游开发的资源之一。

阳光使者|古老的手艺在雄伟箭扣长城下默默传承

阳光使者|古老的手艺在雄伟箭扣长城下默默传承

这些筐子篮子篓子,

不仅仅是生活生产用具,

它们承载着即将离我们远去的农耕文化的元素,

也是城里人寻找乡愁的载体。

农家的袅袅炊烟、大筐小篓装的晾晒的玉米、高粱,

刚打下来的栗子,

刚采回来的野蘑菇,

亲身体验农家美食和生活的乐趣。

阳光使者|古老的手艺在雄伟箭扣长城下默默传承

怀柔区雁栖镇西栅子村,

是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391个乡村服务基地之一,

箭扣长城就坐落在此,

依托长城文化的变筐手艺继续传承,

越来越多的人到乡村来“吐故纳新”。

在这里体味纯朴的民风民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