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使者|最最最最地道的北京小吃,就藏在这个村子里

​说起“豆面糕”,

估计没几个人知道。

可是要说起“驴打滚”,

光是听到名字,

口水就要流出来了。

阳光使者|最最最最地道的北京小吃,就藏在这个村子里

当时清朝的八旗子弟爱吃粘食,

因此“驴打滚”很快就由满洲传到了北京,

成为北京的一道风味小吃。

阳光使者|最最最最地道的北京小吃,就藏在这个村子里

传统老北京方子的“驴打滚”用料相对复杂,

并没有我们印象中的那样简单。

“驴打滚”,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煞是好看。“驴打滚”的原料有大黄米面、黄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红丝和瓜仁。它的制作分为制坯、和馅、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豆馅入口即化,香甜入心,黄豆面入嘴后可以不嚼,细细品,是老少皆宜的传统风味小吃。

阳光使者|最最最最地道的北京小吃,就藏在这个村子里

但是来到首都北京,

你也不一定吃到正宗的传统小吃“驴打滚”。

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

位于昌平区十三陵镇的上口村,

是老北京“驴打滚”的正根发源地。

阳光使者|最最最最地道的北京小吃,就藏在这个村子里

阳光使者|最最最最地道的北京小吃,就藏在这个村子里

上口村位于昌平最北端,

是十三陵北大门的重要关口,

在上口村和村里的老辈人攀谈,

他们却说自己是灰岭口人,

这是因为村子成村较早,

村子北部有大量的青石灰石,

故得名——灰岭口。

直到民国初期,

按照我国北为上、南为下的传统习俗,

以相对位置命名,

将处于靠南位置的贤庄口改称为下口,

灰岭口改称为了上口。

阳光使者|最最最最地道的北京小吃,就藏在这个村子里

由于东南有绵延起伏的天寿山,

西依马武寨大敦山,

北靠铁帽山和大北梁等近千米的大山护佑,

村子四面环山地形险峻易守难攻,

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当年雄姿威武的城墙遗址,

如今还在村北得以保留部分残垣。

也曾经是西汉末年大将马武挥刀扬尘的战场。

阳光使者|最最最最地道的北京小吃,就藏在这个村子里

据史书记载,东汉初年,为抵御关外之敌,汉光武帝刘秀御前大将马武曾经驻扎在上口村附近的深山中。期间,将士的主要食物就是黄米面蒸馍,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食情绪。有一天,马武突然看到驮运粮草的毛驴在间歇时就地打滚,浑身沾满了黄土,于是受到启发,让伙夫瞅着毛驴的样子,将黄米面卷入红豆馅儿,然后把黄豆炒熟碾成粉末,像毛驴打滚一样把蒸熟的黄米馍滚上黄豆粉,将士食之,十分喜爱,“驴打滚”的名字也就这样流传开来。

阳光使者|最最最最地道的北京小吃,就藏在这个村子里

最初的“驴打滚”不是糯米做的,

而是黄米面做的,

这黄米虽然和糯米一样香粘美味,

但是黄米不像糯米一样吃多了伤脾,

而是养肾滋阴,

特别适合体弱多病的人食用,

现在在上口村里还保持着用传统黄米制作“驴打滚”的工艺。

阳光使者|最最最最地道的北京小吃,就藏在这个村子里

知晓了历史,品尝了美食,

让人流连忘返的还有上口村的迷人景色。

由于地处十三陵景区附近,

周围的风景名胜也比比皆是。

阳光使者|最最最最地道的北京小吃,就藏在这个村子里

距明十三陵及长陵、昭陵、定陵、庆陵仅十公里左右,

十三陵风景区、蟒山国家森林公园在村子左右,

还有大大小小的峡谷和溪流,

感受历史和现实的呼应。

阳光使者|最最最最地道的北京小吃,就藏在这个村子里

上口村依托丰富的历史资源,

独特的美食传统,

利用大将马武的历史渊源,

开发了以“马武寨”为品牌的汉文化农家乐,

推出了马武扣肉、马武肉丸等特色美食,

昔日默默无闻的小村吸引来了一拨儿又一拨儿的游客。

阳光使者|最最最最地道的北京小吃,就藏在这个村子里

昌平区十三陵镇上口村,

是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391个乡村服务基地之一,

还是老北京小吃“驴打滚”的发源地,

和2013-2014年度“北京最美的乡村”提名村,

热爱美食和历史的小伙伴们,

可不要错过这个地道的美丽乡村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