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说真话”——这个风险有点大

明仁宗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刚刚即位,和所有的领导上位一样,第一步就是下诏,让大家畅所欲言,让大家为自己提建议。广开言路的好处,有三个,首先是展示胸怀,领导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兼听则明。其次就是明确当前问题所在,看看大家关注的行政热点在哪。最后就是发现人才,在所有人所真话的过程中,看看谁的水平最高。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在职场“说真话”——这个风险有点大


有一个官员叫弋谦,代州人,永乐九年进士,任监察御史。出京巡察江西,上奏言事违逆了皇帝朱棣的旨意,被贬出峡山知县。又因事获罪被免除官职遣送回乡。 仁宗做太子时,一向知道弋谦刚直。等到继位,仁宗征召其任大理少卿。明仁宗朱高炽刚上位就提拔了这个直言敢谏的弋谦,其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鼓励直言,需要提拔一个榜样,作为标杆。这样其他人才能认为领导是真心求真话。其次是提拔失意派,一个遣送回乡的落寞干部,重新认命为高官,会让这类人感恩戴德,形成铁杆嫡系。


在职场“说真话”——这个风险有点大


谦以直言奏陈时政,极力说“官史贪婪残酷,已不再像以往洗武时期,有关部门责求无度,使百姓不堪负担”,明仁宗多所采纳。既而弋谦又奏陈五件事,由于言词过激,明仁宗不再喜欢他。

面对真话,其实领导心里都是矛盾的。一来希望能够听见最真实的东西。另外,真实的东西大多是批判指责的东西,这样会让领导心里很不舒服。你这不是说真话,你这是借机找事。说真话,稍微过激一点,就会被认为是指责,挑衅和找事,更为甚者是和领导唱反调,惑乱人心。所以,如何说真话,这个度很难把握。不过下面两大要点把握了,就不会有大问题。一个是,就事论事,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不要指责管理和人事问题。一个是,多谈未来,多提建设性意见,展示自己才华。这两大要点的核心,就是领导喜欢帮忙的人,不是指责的人,而对自己而言,是展示自己获得领导信任,而不是改正领导错误。方向不能错。


在职场“说真话”——这个风险有点大


因为弋谦说真话,犯了方向错误,皇帝不在喜欢他。其他的大臣,纷纷站出来指责弋谦。主要攻击的方向是两个,一个是污蔑他人。把皇帝治理下的朗朗乾坤说成污秽不堪,这就是借机讽刺领导管理无能,抹黑其他同僚的功劳。一个是卖直沽名。就是沽名钓誉,通过揭露阴暗面,来获取自己的名气。为什么这么多人攻击弋谦,原有有三点,一个是讨好皇帝。领导喜欢的,大家纷纷赞美,领导不喜欢的,大家纷纷指责。第二是,弋谦站在批判者的角度来提意见,其实是对同僚之前工作的指责,大家心里不爽。第三就是,弋谦刚来就获得领导信任,大家心里嫉妒,正好借领导暂时的不喜欢,而落井下石。


在职场“说真话”——这个风险有点大


明仁宗以此向杨士奇,回答说:“弋谦不识大体,因为心里感激圣上越级提升他的恩德想要报答罢了。君主圣明则人臣耿直,希望陛下宽容他!”因此明仁宗没有把弋谦治罪。

杨士奇在明仁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是其核心人员。参与宫斗,为明仁宗上位,立下汗马功劳。所以,杨士奇,相当于明仁宗的帝王师。他这段替弋谦的辩解词,说的很给力。分为三点,首先指出弋谦不识大体,顺应了皇帝的情绪。这样皇帝能够听下去接下来的话。其次是避开言辞的对错,从动机入手,为弋谦辩护。只是因为皇帝越级提拔他,他想感恩。最后就是,侧面赞美皇帝,明君之下,人臣才会耿直。把皇帝的宽容弋谦和皇帝的英明捆绑,让皇帝感觉利益一致。这样的说服词,成功的让明仁宗没有把弋谦治罪。


在职场“说真话”——这个风险有点大


皇帝尽管没有治罪弋谦,但是态度并没有多大的改变。这时候,杨士奇立即有发现了问题。指出了皇帝这样做,会有很差的示范效应。外地觐见的人都看到说真话的人受到打击,大家搞不清楚原因,都会沉默不语,这样做,会打击言路。于是,皇帝立即感觉到了这个问题所在。于是皇帝自己辩护说,这不是我个人的错,关键是尚书吕震阿谀扩大了我的过错。出现问题,人都会推卸责任,皇帝也不例外。但是皇帝有错,并不代表你弋谦就是对的。其实内心更加讨厌弋谦,于是直接停止了他的朝见。再也不让他出现在皇帝面前了。这个帝王心思很简单,不管你是对还是错,你让我感到不舒服,你给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都不会喜欢你。


在职场“说真话”——这个风险有点大


皇帝打击弋谦,果然出现了恶果,大家都不敢说真话了。皇帝有召见杨士奇,想让他替皇帝表达皇帝的心思。杨士奇是个官场权谋家,如果自己替皇帝发言,有两大风险,一个是会得罪同僚,为弋谦一个人而树敌。一个是,表明皇帝有错,这个度不好把握,皇帝翻脸怎么办?所以,杨士奇,立即说,“这个事,我说了没分量,还是皇帝你亲自下诏书,大家才能相信。”杨士奇成功避开了可能的陷阱。


在职场“说真话”——这个风险有点大


于是让杨士奇就在床榻前草拟敕书承担过错说:“联即位以来,臣民们进呈的奏章,数以百计,未尝不欣然听取。最近弋谦所说之言多不符合事实,于是大臣们交章参奏他卖弄直言,请以法处置。朕都不听从,只让弋谦停止朝见,但从此陈言的人更少了。如今从去年冬天就没有下雪,春季也很少下雨,阴阳失调,必有政务失当之处,岂能没有可言之事?但为臣之人,心怀自我保全之计,退避不言朝政,用什么表明忠于君主!朕对于弋谦一时未能包含容忍,未尝不自感愧咎。你们诸位大臣不要以前事作为教训,对于国家的利弊,不适当的政令,要直言不讳。弋谦要像原来一样朝见。”


在职场“说真话”——这个风险有点大


这个诏书可以说,写的很有味道。第一、表明皇帝广开言路的政策没有变,弋谦只是个个案。第二、弋谦说的言过其实,大家都要求治罪,皇帝并没有追究弋谦说真话的责任。只是简单的做了点到为止的处罚。第三、话锋一转,开始指责不说话的人是自我保全,是不忠心的表现。第四、皇帝承认错误,是自己不能包容,隐含的表达自己错在胸怀而不是因为弋谦做的对。这一点很关键,我错了,但是并不代表你对了,不然用你的正确证明皇帝错误。这不是需要皇帝在你面前丢分吗?以后的权威何在?所以,以后所有当领导的,承认错误,都要从这一点入手,才是妙招。第五部分,就是说,这个事情过去了,大家要畅所欲言,直言不讳。同时恢复了弋谦的待遇。经过这个事情,弋谦也老实很多。


在职场“说真话”——这个风险有点大


不久因为宫中宦官在四川采伐树木,贪婪暴横,明仁宗由于弋谦清直,命其前往处治,提升为副都御史,并敕令停止伐木之役。

尽管皇帝恢复了弋谦可能直接朝见的待遇,其实内心并不喜欢他。并不想让他留在身边。弋谦留在身边,时时刻刻的在彰显皇帝的错误。所以,皇帝还是要找借口让弋谦走人的。恰好机会来了。四川出现问题,皇帝准备让他去处置,去过直接走了,可能还是会议论纷纷,认为皇帝容不下人,因此皇帝就加封了弋谦成为副都御使,平衡了大家恶意猜测。其实明着是升官了,其实还是再也不会出现在朝堂了。


在职场“说真话”——这个风险有点大


历朝历代大家都鼓励说真话,其实真的说真话的人,并不受待见。很多人都是叶公好龙,都表面喜欢说真话,但是真的说了真话,大家都很反感。而这一段材料之所以经典,是把说真话的人,听真话的人,周围的人,影响到的人,以及事件的发展,全面涵盖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