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成若天性”,圍棋教育與儒學的擁抱,是最深沉的育人擔當!

“少成若天性”,圍棋教育與儒學的擁抱,是最深沉的育人擔當!

2018年末,儒家思想發祥地曲阜,孔子文化學院,在包括中國圍棋協會主席林建超、中華孔子學會促進會副會長孔令玉、山東省體育局棋管中心主任程靜靜等重量級領導和嘉賓的見證下,孔子圍棋文化研修院正式揭牌。作為兩大國粹和文化名片的圍棋與儒學的”聯姻“,是”偶遇“還是”巧合“?這背後蘊含的也許是”一脈相承“的育人擔當。

“少成若天性”,圍棋教育與儒學的擁抱,是最深沉的育人擔當!

一、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孔子和所開創的儒家學說,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也是被稱頌為”萬世師表“的傳播者和教育家。孔子和儒家學說對於中國歷史的影響和價值是巨大的,對於整個世界的影響也是深遠的。無論從哲學、社會學、道德到修身,儒學提供了一整套的學說理論,併成為漫長曆史階段唯一的指導思想。這對於中國人的文化傳統養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與影響。而對於兒童的關注與培養,一句”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的語句,也足見孔子和儒學之於教育的深邃與長遠。

“少成若天性”,圍棋教育與儒學的擁抱,是最深沉的育人擔當!

二、”堯造圍棋、教子丹朱“

同樣是國粹的圍棋而言,從其起源開始,就是教以育為目的和前提。圍棋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也有著水乳交融的密切聯繫。”禮儀的教具“、”貴族的遊戲“、”帝王的心術“、”文人的四友“,這些”粘貼“在古老圍棋運動上的”標籤“,無不浸透著”修身育人“的深刻內涵。

“少成若天性”,圍棋教育與儒學的擁抱,是最深沉的育人擔當!

三、儒學+圍棋的模式,是國學復興的正確打開方式。

所謂”術業有專攻“,更多的是描繪專業領域的研究與專注。而作為門類眾多的傳統文化之間,無不浸透著濃厚的交叉與聯繫,畢竟這些”技藝“都是根植於”中華文化”的沃土之上。在圍棋技藝之外,棋道、棋禮、棋規與儒學等傳統文化間,本身就具有深刻的一致性。寓教於樂、寓教於“藝”、寓教於“常”,傳統文化與傳統技藝的擁抱與良性互動,勢必開啟國學復興的正確方式。

歷史,是過去的,未來,是未知的。如何藉助過去歷史中沉澱的文化底蘊、規律認知、技藝精華與優良傳統,是我們面對未知和挑戰最大的已知。傳統文化的迴歸與復興,是人們在經歷了充分現實實踐基礎上的反思與選擇。尤其是關於”個人養成及修身“方面,傳統文化中凝練的歷史精華,為每一個人提供了有效的途徑與方法。

在”對奕“的快樂中體會中國文化,在文化的領悟與薰陶下昇華技藝,圍在圍棋外、我在圍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