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不是陰曆,黃曆是一種陽曆,我們熟知的並非都是準確的

今天是陽曆2018年的最後一天,明天就是元旦,首先祝福大家元旦快樂,新年新氣象。今天我們要談的就是大家所熟知而又不深知的歷法。

曆法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每人個人都離不開它,但是大部分人印象中的歷法就是一連串的日期數字而已,其實,這其中有很大的學問。

那麼,這陽曆、陰曆、黃曆三種曆法有什麼區別,我們通常用陰曆來指代農曆是否準確,黃曆又是什麼曆法?

曆法從天文學而來,服務於人們的生產生活

相對人類歷史,地球上的時間是無窮盡的,人們為了便於記錄歷史、便於安排生產生活,特別是農業生產,需要一套辦法來確定每一天在時間長河中的確切位置,曆法也就應運而生了。

農曆不是陰曆,黃曆是一種陽曆,我們熟知的並非都是準確的

太陽系

曆法是一套系統的推算年、月、日,並與天象對應的方法。又因為年長、月長都不是日長的整數倍。但是為了生產生活,曆法中的一年、一月又需要包含整數的天,把完整的一天分屬不同的月份或者年份裡面是大家無法接受的,因此,還必須有一套協調歷年、歷月、歷日和迴歸年、朔望月和太陽日的策略。

日月的運行並不是完全規律的,一月、一年的長度都是在不斷變化的,這就有需要一套方法來平衡曆法、天象、季節之間的關係,因此,曆法是一套複雜的體系,也是在不斷修正改革的體系。

世界上目前還沒有完美的歷法,只有根適合實際需要的歷法。

當今世界三種曆法各有特點,陽曆通行範圍最廣

人來歷史上出現過很多種曆法,總體來看,世界上現行的歷法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太陽曆,簡稱陽曆,也稱公曆,顧名思義就是基於太陽運行規律的歷法,要求曆法年同迴歸年(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基本符合。這種曆法的優點明確反應四季,冬夏分明,便於人們安排生產生活。不足之處在於曆法月同月亮的運轉規律毫無關係,對於沿海人民計算潮汐很不方便。

農曆不是陰曆,黃曆是一種陽曆,我們熟知的並非都是準確的

陽曆示意圖

第二種是月亮歷、也叫太陰曆、陰曆,顧名思義就是基於月亮的運行規律的歷法,是以月亮繞地球公轉的週期為計算的基礎的,要求曆法月同朔望月(月亮繞地球公轉一週)基本符合,所以陰曆無法反應與四季。今天一些阿拉伯國家用的回曆,就是這種純陰曆。

農曆不是陰曆,黃曆是一種陽曆,我們熟知的並非都是準確的

陰曆以月相為基礎

第三種就是陰陽合曆,即陰陽曆,顧名思義就是一種結合了陰、陽曆優點的歷法。它協調了太陽、地球、月亮的運轉週期。

上古時代還有一種曆法,叫物候歷,又稱自然歷,就是把某一地區的自然現象、害蟲發生期和農事活動的的對應關係而整理出的歷法,不能算作是科學的歷法。

農曆源於四分曆,定型於太初曆,最後吸收了西方天文學理論

根據傳說,我國在黃帝時代就已經有了曆法,但未有實證。稍有根據的是,堯舜禹時代就有了粗疏的歷法。《夏小正》是物候歷與天文歷的結合體,並非現代意義上的天文曆法。可以說,夏商周三代主要是“觀象授時”。

農曆不是陰曆,黃曆是一種陽曆,我們熟知的並非都是準確的

古代欽天監:觀象授時

春秋後期,產生了一種取回歸年長度為365又1/4日,採用19年7閏的歷法——“四分曆”,四分曆比歐洲要早500年,而發現19年7閏的方法,也比古希臘要早100年左右。當時華夏諸侯國使用的黃帝歷、顓頊歷、夏曆、殷歷、周曆、魯歷,即人們所統稱的古六歷,其實都是四分曆。

農曆不是陰曆,黃曆是一種陽曆,我們熟知的並非都是準確的

公元前600年左右發明的日晷,用以確定冬至和夏至日

真正奠定現代農曆基礎的是漢武帝時期的《太初曆》,是由鄧平、落下閎等人提出的改造四分曆的一套辦法。

自此以後,中國農曆在基礎上繼續進化,主要有東漢劉洪的《乾象曆》、南北朝祖沖之的《大明曆》、隋代劉焯的《皇極曆》、唐代張說等人的《大衍曆》和徐昂的《宣明歷》、南宋楊忠輔的《統天曆》、元代郭守敬等人的《授時歷》、清初湯若望的《西洋新法曆書》等。

農曆不是陰曆,黃曆是一種陽曆,我們熟知的並非都是準確的

南京紫金山天文臺

其中《西洋新法曆書》一直沿用到現在,它由明末《崇禎曆書》刪減而來,是我國第一部引進西方天文學理論的歷書,由徐光啟主編,瑞士人鄧玉函、意大利人龍華民、德國人湯若望等參加撰寫工作。

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不是純陰曆,是民族節日的推算依據

今天我國使用的農曆,又名夏曆、中歷、舊曆,是一種陰陽合曆,農曆的基本規則基本沿用了漢武帝時期的太初曆,所以也可以叫漢歷。

農曆不是陰曆,黃曆是一種陽曆,我們熟知的並非都是準確的

陰陽曆結合日月運行規律而來

陰陽合曆與四分曆相比其進步之處在於:以正月為一年的開始,將干支歷中的二十四節氣分配於十二個月中,以反映季節(太陽直射點的週年運動)的變化,這就結合了陽曆的特點,並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從而使月份與季節配合得更合理等。

農曆不是陰曆,黃曆是一種陽曆,我們熟知的並非都是準確的

二十四節氣示意圖

因此,農曆是一種典型的陰陽合曆。

時至今日,全世界華人化圈,仍使用農曆(漢歷)來推算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

黃曆也叫干支歷,是陽曆的一種,貢獻了二十四節氣

黃曆, 即干支歷,一年就是一個太陽迴歸年,是典型的太陽曆。與現行陽曆最大的區別在於命名辦法,干支歷採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進行兩兩搭配組成60組不同的天干地支組合,用以標記年月日時。干支歷以甲子為首,循環往復使用,因此又被稱作甲子歷。

農曆不是陰曆,黃曆是一種陽曆,我們熟知的並非都是準確的

黃曆中的二十四節氣為中國獨創,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節氣相當於地球在黃道上運動15°。

黃曆主要在中國民間流行,被認為是象數、風水和命理學的理論基礎之一,雖然缺乏科學根據,但是也是中華文明的組成部分,需要適度保護。

瞭解更多歷史深處的人文內涵,獲得長沙本地資訊,敬請點擊關注“老左文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