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安徒生自傳》才明白,以後應該怎麼給娃講《安徒生童話》……

看完《安徒生自传》才明白,以后应该怎么给娃讲《安徒生童话》……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1805 - 1875),丹麥童話作家、詩人、劇作家,被譽為“世界兒童文學的太陽”。他創作的童話故事受到世界各地兒童的喜愛,代表作有《海的女兒》《醜小鴨》《皇帝的新裝》《賣火柴的小女孩》等。他的詩歌和童話被翻譯成一百五十多種語言,還被改編成戲劇、芭蕾舞劇和電影,在世界廣為流傳。

不久前,上海譯文出版社在北京單向空間舉辦了一場《安徒生自傳:我的童話人生》新書分享會,本書的譯者傅光明老師和媒體人、兒童閱讀推廣人喻盈兩位老師,以及《安徒生自傳》的編輯徐珏老師一起,與大家分享了“童話大王”之外的安徒生。與大家分享本次活動的精彩內容,限於篇幅有刪節。

《安徒生自傳:我的童話人生》新書分享會

時間:2019 年 1 月 12 日

地點:單向空間(大悅城店)

嘉賓:傅光明、喻盈

主持:

徐珏

看完《安徒生自传》才明白,以后应该怎么给娃讲《安徒生童话》……

傅光明(上圖左),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河北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執行主編、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學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老舍研究會副會長。著有《蕭乾:未帶地圖,行旅人生》《書生本色》等。譯有《安徒生自傳:我的童話人生》《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等。

喻盈(上圖右)資深媒體人,創辦有公眾號“魚鷹有寶寶”。

關於新書《安徒生自傳:我的童話人生》

在被中國讀者一直作為“童話大王”接受的安徒生的精神世界裡,有太多是在童話以外不為人知的東西。而這部自傳,正是解密安徒生童話的一把金鑰匙,因為這些童話裡有他真實人生的影子,它們以童話的方式蝕刻下了他對於真實人生的理解與感悟,理想與憧憬。

標題為什要寫“以後”?因為譯文君的娃還太小……

贈送一小段《安徒生自傳》有聲書試聽

看完《安徒生自传》才明白,以后应该怎么给娃讲《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自傳:我的童話人生》

左為英文版,右為上海譯文 2019 年 1 月版

為什麼要翻譯、出版《安徒生自傳》?

傅光明(本書譯者):

2005 年是安徒生誕辰兩百週年,2004 年時,我尊敬的師長劉麟老師參與翻譯了《丹麥文學史》。劉老師讓我發現,除了我們熟知的“童話大王”,原來安徒生還有那麼一個豐富的世界——小說家、戲劇家、詩人、散文家。劉麟老師計劃在 2005 年以“童話之外的安徒生”這樣一個形像來紀念這位童話大王,並讓讀者更多認識他。他就想是不是可以出版“安徒生童話之外”的四本書:兩本小說,一本散文遊記,還有就是這本《安徒生自傳》。安徒生一共寫過三本自傳,這是第三部,也是最厚的一部。

關於策劃出版這本《安徒生自傳》,說來也巧,那時我還是一個雜誌的編輯,傅光明老師是現代文學館的研究員,寫很多文章。我其實是想去約稿的。結果傅老師興致勃勃地跟我聊起這本《安徒生自傳》,講了很多安徒生的故事。他講的安徒生跟我小時候的印象完全不一樣,比如他說你知不知道安徒生是很自大、很自戀的人,我想怎麼會是這樣呢?還有安徒生曾經“賴在”狄更斯家不走這樣的八卦……

安徒生還是一位手工大師,以前出版的安徒生傳記,沒有把他的這些生活側面呈現出來。所以我想做一本插圖版的安徒生,要放很多畫在裡面,但是可惜跟歐登塞博物館聯繫的時候,插圖量太多,所費太貴,就沒有堅持,現在給大家呈現的是有二十多頁有彩色插圖版《安徒生自傳》。

這個封面上的小人是安徒生自己的剪紙作品。小人穿了一件爸爸改的西服,穿了一雙大皮靴,好像一個非常得意的小孩子,把褲子塞到靴子裡讓大家看到皮靴,然後戴了一頂禮帽,我們就選了這張。

看完《安徒生自传》才明白,以后应该怎么给娃讲《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的剪紙作品,你找到這個得意的小孩了嗎?

是堅韌,把安徒生從“醜小鴨”打造成“白天鵝”

傅光明:

通過翻譯我發現安徒生是個有趣的人。在經過艱苦奮鬥,取得巨大成功,由“醜小鴨”變成翱翔天空的“天鵝”以後,他時常沉浸在成就感裡,可以說有點自戀。通過這本自傳步入安徒生的世界,我們會發現原來這個人就得寫這樣的童話,這樣的童話就得這樣的人來寫;會發現《醜小鴨》寫的就是他自己;會發現假如把《醜小鴨》和這本傳記結合起來,誰不曾是醜小鴨?《醜小鴨》寫的不光是安徒生自己,“醜小鴨”就是你、我、他。

喻盈(資深媒體人,兒童閱讀推廣人)

我是八零後,是讀童話長大的一代。這些年我自己創辦一本兒童雜誌,加上寫親子公眾號,我重讀了很多經典童話,有一個發現,就是很多小時候你很喜歡的經典童話,現在看來都有明顯的時代侷限性。尤其是那些公主、王子童話,好像女性總是等待男性來拯救,比如睡美人要被王子吻醒,白雪公主吞下毒蘋果等王子喚醒。有一些經典童話受當時的時代影響,有一些需要思辨的地方。像《傑克與豌豆》《穿靴子的貓》,會讓你想難道窮人要翻身就可以不擇手段嗎?

看完《安徒生自传》才明白,以后应该怎么给娃讲《安徒生童话》……

動畫電影《白雪公主》劇照

(來自網絡)

但是安徒生童話裡,除了早期他改編自民間故事的幾篇,很多具有永恆的人性色彩,放到今天來讀,你還是會被觸動。有意思的是,很多安徒生童話可能小時候沒讀懂,現在再重讀,反而觸動更深。

我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海的女兒》,這可能是很多女孩子最愛的一篇童話。雖然它好象也是為愛獻身的故事,但這個故事的敘事,一直是很獨立的女性視角。小美人魚一直在自己做選擇,她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想從海底到人間去,寧願放棄自己三百年的壽命,願意把自己的聲音交付出來換一雙腿。

看完《安徒生自传》才明白,以后应该怎么给娃讲《安徒生童话》……

動畫電影《小美人魚》劇照

可能很多人看的是刪節版本,最後小美人魚變成一個泡沫消失了,但其實在葉君健先生翻譯的完整版《安徒生童話》裡,當小美人魚變成泡沫之後,得到天使的祝福:如果她一直積攢這樣的善行,她就會重新獲得永恆的生命。在現在來看,這是一個女孩怎樣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斷做選擇,最後獲得重生的故事。

傅光明:

安徒生是底層出身,到哥本哈根後憑一副金嗓子進入上流社會,但一旦變聲了,他在貴族眼裡便一錢不值,瞬間又變得孤苦無依了。如此的境遇和心態在他人生路上反覆出現,這不就是我們讀過的“醜小鴨”嗎?他不斷經歷這樣的煎熬,卻不放棄,不斷勵志奮進,最後飛向天空,他當然有理由為此感到榮耀,驕傲,甚至有理由自戀。

我覺得這一點非常重要,就是在生命成長過程中如何及早發現自我。我給大家讀一小段:

春日的一天,我去了腓特烈斯貝的公園,在我看到的第一棵山毛櫸樹的樹葉裡,突然發現了自我。樹葉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晶瑩透明,清新的空氣瀰漫著一股清香味兒。綠草菁菁,長得很高,鳥兒們在唱歌,我被這一切震懾住了,開始與它們一起沉浸在歡樂之中。我張開雙臂,抱住一棵樹,親吻著樹皮。那一刻,我全然覺得自己是自然之子。“你瘋了?”一位離我不遠的管理人員問我。我驚恐地跑開了,很快,我鎮靜下來,心平氣和地走回了城裡。

看完《安徒生自传》才明白,以后应该怎么给娃讲《安徒生童话》……

醜小鴨

我覺得這裡很重要。第一,他發現了自我。第二,可以發現,彼時的安徒生已經決定了將走一條什麼樣的路,那就是文學、藝術之路。倘若他沒有這種藝術家的敏感、細膩,以及後來不斷表現出來的脆弱、多疑,他都成不了今天所看到的安徒生。其實他這些心理素質也好,藝術氣質也好,都時常出現在他的童話作品以及散文、遊記、戲劇當中。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簡單說吧,安徒生髮現了自己的問題。問題在哪兒?他有追求,有理想,想上進,但發現自己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好像遇到了生命成長的瓶頸,因為教育限制了他,而只有通過這個瓶頸,未來的成功才有可能。

這時安徒生認識了自己一生的貴人,一位叫科林的長者。科林有身份,地位很高,又有錢,很喜歡安徒生,他向國王提出申請,讓安徒生接受免費教育,催生了一個嶄新的安徒生。這對於今天的我們同樣重要,即怎麼及早發現自我,同時一定要接受很好的教育。

安徒生寫了三本自傳。第一本英文名是 The Story of My Life ,直譯《我生命的故事》。第二本書名叫

The True Story of My Life,直譯《我生命的真實故事》(或者《我真實的生命故事》)。到最後要為自己做一生總結了,他感恩生命感恩美好,覺得自己是一個十分幸運的人,包括上帝對他的眷顧,家庭給予的溫暖,遭受過各種各樣的不幸與挫折,數落與嘲弄,但都逢凶化吉。他對生命有了昇華的感悟,於是把這本傳記的書名定為《我的童話人生》(The Fairy Tale of M Life)。

“我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孩子,有多少同時代高貴的優秀男女,對我都很友好、坦率,我對於人類的信任幾乎從沒有使我感到失望,即使艱難歲月也包含著幸福的因素。我覺得,我所經受的不公正,以及妨礙我發展的行為,最終都給我帶來了美好的結果。”

一幅十九世紀歐洲藝術圈的生動群像

喻盈:

有意思的是,安徒生的自傳勾勒出十九世紀歐洲藝術圈的一個長卷,就好像一幅群像——巴爾扎克、雨果、門德爾松、李斯特,他們都和安徒生有交往。這是我之前沒想到的,包括和格林兄弟,他們之間也見過面、有交往。

而為什麼在安徒生的自傳裡有這麼多歐洲名人出現?因為他是一個狂熱的旅行愛好者,一生中長途旅行有 29 次,每到一個地方都去拜訪他想要見的名人。這在今天看來也很不可思議,因為很多次,他是以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的身份,直接到已經成名的大作家門前,敲門說我很崇拜你,我想和你認識,然後就跟人家聊自己的作品,聊他對對方作品的理解。

我讀一個非常有趣的片斷,是他到巴黎拜訪雨果。他說:

我試著讀的第一本法文原版書是維克多·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我能每天去聖母院看看書裡所描繪的場景。這些細膩入微的描寫和他對人物性格非凡的刻畫,讓我如痴如醉。我想,去拜訪一下作者該是很自然的事。

他住在皇家廣場的一角,房子是老式建築,屋裡的牆上掛的全是聖母的圖片、木刻和油畫。他見我時,穿著睡袍,燈籠褲,腳蹬一雙精緻的拖鞋。臨走時,我請這位被無數旅遊者死纏著簽名的作者,在一張紙上為我簽名。他確實滿足了我的願望,可他把名字寫在紙的最頂端,使我聯想到,他不認識我,他這樣簽名是為提防我在上面的留白處寫下哪怕隻言片語。我這樣一想,心裡很不舒服。

這時候他根本不認識雨果,雨果也不認識他,只是因為讀了雨果的書,他就想拜訪作家,還認為這是很自然的事……

很有意思,我們腦補一下當時雨果的心情:這是誰啊?我在休息他就跑到我家敲門要簽名……不好拒絕他,給他籤吧又怕他拿著簽名招搖撞騙,前面再捏造題字,說我雨果如何如何誇讚之類的……簽在紙的最上面吧,讓你沒有空間在上面寫其他的話……

傅光明:

這些細節透露出安徒生的細膩、敏感、脆弱。

喻盈:

對,他是很天真沒有城府的人,沒想到這對別人有沒有困擾,他只是很想見你,然後就去見了。還有他寫跟巴爾扎克的見面也特別逗。

我在博卡爾梅伯爵夫人家見到了巴爾扎克。他是一位風度優雅、穿著考究的紳士。牙齒潔白得在兩片紅唇間晶瑩發亮。儘管他在這個圈子裡話並不多,但他看起來很快樂。一位寫詩的女士把巴爾扎克和我拉到沙發處,她坐在我們中間,用一種既能保持身份又能表示謙遜的態度說她在我們面前感到多麼微不足道。我轉過頭,在她背後,看到巴爾扎克佈滿嘲諷的笑臉。

一天,我正在盧浮宮瀏覽,遇到一個人,從體型、步態和相貌上看,很像巴爾扎克,只是穿的衣服襤褸不堪,而且很髒,鞋也沒刷,褲子上還沾著泥巴,戴的帽子又癟又破。我嚇了一跳。他衝我笑笑。我從他身邊走過,邊走邊想,真是太像巴爾扎克了。我回轉身,又追上他問:“您不是巴爾扎克先生,對嗎?”他一笑,露出潔白的牙齒,說:“巴爾扎克先生明天要去聖彼得堡。”他用力按了一下我的手,衝我點點頭,走了。他的手細密而柔軟。我斷定他就是巴爾扎克,也許他是為寫作而喬裝出來探訪巴黎的神秘,或者這人根本就不是巴爾扎克,只是因為長得太像,勾起陌生人的猜測,此時正覺得有趣偷著笑呢。

幾天之後我跟博卡爾梅伯爵夫人談起這件事,她說巴爾扎克向我致意,他已經去聖彼得堡了。

這個很有意思,有可能巴爾扎克真的把自己扮成很窮苦乞丐的樣子跑到盧浮宮,默默觀察其他人的樣子,把看到的東西寫到小說裡面。

在這本書裡有很多這樣的細節,你會看到當時歐洲文學家、藝術家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的,而且很超乎我們的想象。

看完《安徒生自传》才明白,以后应该怎么给娃讲《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童話裡也有很多旅行場景,比如《拇指姑娘》

杜桑·凱利 / 繪

傅光明:

書裡講到他跟狄更斯的交往,描述非常美好,如何接受狄更斯邀請,到狄更斯海邊的別墅度假。但這是安徒生的視角,從狄更斯的視角,狄更斯怎麼描述的呢?

狄更斯的確邀請了安徒生來家作客,說,你來我家住一個禮拜把。安徒生就來了。他一點不客氣,你請我,我當然去。這是他寫童話的那種特質:簡單、單純,但他不太懂人情世故。然後一週到了,安徒生收拾好行李辭行,準備出門。這時,狄更斯夫人表達了一下客氣,您不用急著走,如果想住還可以留下來。

安徒生就放下行李說,好,我接著住。……

他不走了,真的接著住。一住十天半個月。狄更斯夫婦私下說,他怎麼還不走?最後是用話激他走的。所以說,在狄更斯的敘述裡這段交往不大美妙。我們讀文學,看文學家的軼事,若從多視角去了解,會發現特別好玩兒、有趣,有利於我們瞭解作家本身。

徐珏:

安徒生是描寫人物的聖手,也是描寫景色的聖手。

傅光明:

對安徒生有兩點很重要,一點是發現自我,第二點是喚醒藝術靈感,這對從事文學和藝術創造的人來說特別重要。

安徒生十七歲的時候立志寫作,要當一個作家。他給自己起了一個筆名叫“威廉·克里斯蒂安·沃爾特”——“威廉”代表“莎士比亞”(威廉·莎士比亞),“克里斯蒂安”是他自己,他叫“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沃爾特”代表“沃爾特·司各特”,是蘇格蘭偉大的歷史小說家。

安徒生的藝術靈感是在意大利佛羅倫薩旅行時喚醒的。第 114 頁,我特別喜歡這段描寫:

是在佛羅倫薩,在欣賞了美術館裡無數精美的藝術作品,參觀了擁有許多紀念碑和藝術精品的教堂以後,我的藝術感覺才倏忽間被喚醒。

在“美第奇的維納斯”像前駐足良久,我感覺身陷虔誠的藝術奇蹟,難以自拔。她從大海的泡沫裡升起,潔白、優雅、美麗,她只能是神的創造。在人間,一代埋葬一代,愛情永遠不死。愛的女神將永生。

我的每一天都沉浸在美術館,最能引我注意的總是“美第奇的維納斯”和“尼俄柏”群雕。——這組無與倫比的群雕中蘊藉著某種真理,某種永恆的真理;由於這組群雕是分開擱置的,彼此間有一定的距離。也可以這麼說,穿行其間,好像置身雕塑之中,成為雕塑的一部分。

看完《安徒生自传》才明白,以后应该怎么给娃讲《安徒生童话》……

美第奇的維納斯

喻盈:

我看書的時候有一種很強烈的感慨,當時丹麥的輿論環境跟我們今天互聯網時代的輿論環境蠻像的,如果你想成名,你每寫一個東西都要接受非常激烈的抨擊。所以安徒生剛開始寫作時,報紙、雜誌上都是對他的批評。他又是非常敏感和自尊心非常強的人,所以每次他覺得在國內待不下去的時候就出去旅行。

幸運的是,剛好那時可以拿到旅行基金——這讓我特別羨慕,想一想,如果現在年輕人十幾、二十歲的時候總是能拿到資助出國旅遊,那真是太爽了。

很有意思的地方是,他記下了一些旅行中遇到的有趣的小細節。

比如有一次他從維也納坐馬車到布拉格,半路上上來一對夫婦。妻子非常熱情,一直侃侃而談,顯現出她對文學藝術有很多瞭解。她對安徒生和其他乘客說,我們家住在布拉格廣場最大的一棟房子裡,有很大的圖書館,父親很有學養。她邀請安徒生到她家做客,看看她們家的圖書館。

沒想到安徒生是這麼天真毫無城府的人,第二天他真的按照這個女士說的地址去找她的家。最後發現那對夫婦和他們的爸爸、一個很窮困的猶太老頭住在很狹窄的閣樓上,屋子中間有一個破舊的洗衣籃,裡面堆滿書。女士穿著睡袍,看到安徒生的時候瞬間羞紅了臉,說:我跟你說的圖書館就是我們家客廳中間破舊的洗衣籃,我說的藏書就是這個洗衣籃裡面的書。

真的非常有戲劇性。但是安徒生寫這一段的時候完全沒有嘲諷的意思。我們可以讀出來,她是窮苦的人,但對於精神生活有無限嚮往,雖然住在狹窄的空間裡,但還是在孜孜不倦讀書,而且很想跟人分享。

這些是我們在安徒生童話中很容易受到觸動的部分,他的視角有很多生活在底層的人,但他們對美好精神生活有嚮往,他們天真,和現實好象格格不入,卻能給人的心靈帶來巨大沖擊。

“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敘述自己的人生”

喻盈:

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很好奇,想去找一些他的情感線索。因為以前聽過一些關於安徒生的傳言,比如說他是不是 gay,他的戀愛是怎麼樣的。但書裡不太容易找到這樣的線索,因為是從安徒生自己的視角來寫的,可能會迴避。

他一生沒有婚娶,沒有孩子,家境本來很窮,父親是鞋匠,在他十一歲時候去世了,媽媽改嫁給一個鞋匠。但是他回憶父母婚姻的時候寫得非常唯美,看了之後覺得他好像生活在很幸福的家庭裡,他說雖然我家裡很窮,但是父母對我的養育方式讓我覺得好像一個王子一樣。

他爸爸本身是很有藝術天賦、愛好藝術的人,家道中落導致安徒生失去上學的機會,但是爸爸每個晚上都會給安徒生讀書,把他對文學的喜愛寄託在孩子身上,給他講《一千零一夜》,給他做很多玩具,在安徒生的描述裡都非常精巧。

他媽媽非常愛乾淨,把家裡所有桌布、窗簾洗得雪白雪白。他們家跟鄰居之間隔了一條臭水溝,媽媽在上面放了一些小花盆,種了蔬菜,在他看來像小花園一樣。

這一家人很窮苦,但是把不寬裕的生活過得非常精緻。他說父母在家裡的牆壁上掛滿各種各樣的畫,在他幼小的眼睛來看就像一個畫廊一樣。所以他心裡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在那個時代,他的童年可能比很多人的幸福感要強。

但是不幸的是,他自己一再說他個性比較古怪,放到今天來說應該是獨特,不太容易被別人真正發自內心地欣賞和接納。真正從心底愛他的人,他終其一生都在尋找。

傅光明:

安徒生是一個意大利迷,書的第 141 頁有一段話,我自己是感同身受。他在一次意大利旅行之後寫了一篇散文,翻譯時我努力把它譯成散文詩,題目叫《再見,意大利》。

在意大利,它的土地和空氣充滿天國的光彩,美麗的孩子在石松下與我相見,山的胸膛噴出火焰,古老的城市重新復活。

在意大利,有穿著大理石長袍的高貴神靈,每一縷呼吸的空氣都瀰漫著音樂和花香,像油一樣的蔚藍大海廣袤無垠,山巒在陽光下閃著七彩光芒。

在意大利,一切都如詩如畫,隨處可見上帝之愛的創造;農家的院落周圍,環繞著月桂樹和巨大的仙人掌,豐收的葡萄壓彎了葡萄架。

在意大利,我有了成熟的思想,卻還擁有一顆童心。我認識了自然和藝術。再見,色彩斑斕的土地——我的美夢結束了。

為什麼美夢結束了?因為他要回祖國了。祖國什麼樣?那裡的文壇充滿了向我拍板磚的人。安徒生的旅行是超越一種情境去享受生命的美好,而一旦回到現實世界,他又要像“醜小鴨”似的遭受數落、嘲諷。安徒生的一生始終在這個過程當中反覆著,直到他最後獲得榮耀。

喻盈:

我最近很迷一個小說,《我的天才女友》,費蘭特寫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她有一句話說“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敘述自己的人生”,對於作家來說更是如此,我哪怕寫一個自傳,呈現的也是希望被別人看到、記住的部分。

我覺得安徒生童話裡有很強的憂鬱和恐懼的色彩,比如《醜小鴨》,它雖然最後變成天鵝,但是在它成長的過程當中不斷受到打壓,受到排擠,如果是年齡很小的孩子讀的時候,他會感到一種憂鬱的。安徒生的童話不一定適合特別低幼的小朋友,但是它可以一直讀到九十九歲。

他的書裡一方面有敏感憂鬱的色彩,但同時他又是對成功、對美好有強烈慾望的人,這種東西放到當代的語境裡特別正能量。他總是有一種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和韌性,不斷要衝破自己的階層,衝破他自己的侷限,這在現代人看來又覺得很勵志。這兩面是交織在他整個人生裡的。

徐珏:

安徒生喜歡製作各種各樣的東西,一度還想當個裁縫。他有一個我非常喜歡的身份:手工達人。這本書裡我比較得意的是收錄了安徒生手工製作的作品的插圖,還有一些他的手稿插圖,給大家分享一下。

看完《安徒生自传》才明白,以后应该怎么给娃讲《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像,攝於 1854 年。安徒生確實其貌不揚,看上去還有點愁苦。

看完《安徒生自传》才明白,以后应该怎么给娃讲《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小時候生活的小城鎮歐登塞,如果大家去那裡旅遊的話,那裡有一座他的故居,收藏很多他的手工作品、手稿以及他的一些遺物。

看完《安徒生自传》才明白,以后应该怎么给娃讲《安徒生童话》……

《豌豆公主》的手稿

看完《安徒生自传》才明白,以后应该怎么给娃讲《安徒生童话》……

這是他畫的車,叫蝸牛馬車,非常慢的一個馬車

看完《安徒生自传》才明白,以后应该怎么给娃讲《安徒生童话》……

我當時看到這個圖片驚呆了,他做了一個用紙剪出來的搖椅。

看完《安徒生自传》才明白,以后应该怎么给娃讲《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的剪紙作品

看完《安徒生自传》才明白,以后应该怎么给娃讲《安徒生童话》……

他用橡膠樹葉製作的一對夫婦,剛才喻盈老師說他一直對美好的家庭生活有嚮往,從這個作品也可以看出來。

看完《安徒生自传》才明白,以后应该怎么给娃讲《安徒生童话》……

這是墨水滴在紙上,然後隨手畫出來的戴頭巾的土耳其人

以上圖片來自本書插圖

本文根據新書分享會速記稿整理編輯而來

小標題為編者所加,文字有刪減

歡迎在文末發表評論告訴我,通過閱讀安徒生寫的童話故事,你看到的作者安徒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五位讀者將在春節後獲得我們送出的新書《安徒生自傳:我的童話人生》一本。留言有效期至 2019 年 2 月 3 日 24 時。

相關圖書推薦

看完《安徒生自传》才明白,以后应该怎么给娃讲《安徒生童话》……

(點擊封面圖即可購買)

《安徒生自傳:我的童話人生》

[丹麥] 安徒生|著

傅光明|譯

西方五大自傳之一,不為人知的“童話大王”安徒生的真實人生。

安徒生把他的一生看作是童話。他來自小鎮歐登塞的底層社會,十四歲時去了哥本哈根,在那裡闖出了自己的路,成為了國王和王子的朋友。在他的自傳中,他生動地描述了他小時候熟悉的丹麥的市井生活,以及之後他接觸的丹麥的貴族圈子和歐洲上流社會。他還生動地敘述了他和那個時代的重要作家、作曲家、歌唱家的交往,他是那個時代旅行最廣泛的作家之一,他的旅行把他帶到了遠東的君士坦丁堡和北方的洛蒙德湖。他對這一切的描述堪稱是一幅十九世紀歐洲的風俗畫。

看完《安徒生自传》才明白,以后应该怎么给娃讲《安徒生童话》……

海譯文

文學|社科|學術

名家|名作|名譯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