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效仿《辛德勒的名单》拍摄,公映后引争议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不能忘却,却又不忍提起的历史之殇,它的影视化属于必然。

2009年由陆川执导的《南京!南京!》是他的一部野心之作,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以商业性质来诠释南京浩劫的电影,比张艺谋执导的《金陵十三钗》早了2年时间,绝对可以说是空前。影片采用《辛德勒的名单》那种带有纪实感的黑白影像去展现那场民族灾难,增加了影片的沉重感和震撼力。

《南京!南京!》效仿《辛德勒的名单》拍摄,公映后引争议

影片塑造了几个主要人物,第一个是刘烨饰演的国军军官陆剑雄,他带领着小队在日军进入南京时不屈不挠地负隅顽抗,直至后来被捕而壮烈殉国。

第二个是高圆圆饰演的姜老师,她在关键时以牺牲自己作为代价拯救了两人的性命。

《南京!南京!》效仿《辛德勒的名单》拍摄,公映后引争议

另外影片与以往同类题材作品最不同,也是最大胆的地方,就是塑造出了因战争而变成魔鬼,后来慢慢从麻木中苏醒过来,内心遭受内疚自责折磨的日本士兵角川(中泉英雄饰),他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向认领两个“亲眷”的姜老师开枪后,脸上的木然表情起了一丝微妙的变化,这个角色存在的价值在于告诉所有观众——若一个人的良知改变不了整个大环境之时,那么个体的悲剧便会发生。

《南京!南京!》效仿《辛德勒的名单》拍摄,公映后引争议

另外以及为了苟活而跟日军交易的唐先生(范伟饰),他们的出场使得整部戏更加饱满,但也因此引来了争议——很多人指责本片有“美化日军”之嫌,陆川因此而遭到了不少抨击。

《南京!南京!》效仿《辛德勒的名单》拍摄,公映后引争议

《南京!南京!》片长为不长不短的两个小时,在这个时长之内,足够能把几个角色说清楚,但要做到把剧情与人物交代得面面俱到是十分艰难的一件事。

于是电影首先做的就是“冷静”——这种冷静不仅包括电影语言上的冷静,还在于描写人物命运的冷静。在这样的“冷静”之下,南京在日军铁蹄蹂躏之后绝望和压抑的气氛,以及饱经战火摧残之后的满目疮痍被还原出来。影片里有几个战争镜头非常有临场感,譬如日军用迫击炮轰炸城楼的低位视角犹如纪录片,而刘烨跳下楼层击退日军时的镜头顿时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一人称,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感受战争中的压迫和紧张氛围;还有一幕是镜头跟随着日本军官的背影而上升,随即出现在观众眼前的是成千上万堆积的尸体。

《南京!南京!》效仿《辛德勒的名单》拍摄,公映后引争议

另外影片也对慰安妇事件有了一定程度的展现,譬如角川与日本慰安妇百合子犹如浮萍一般的感情亦随着战争而化为乌有,相对照的则是中国慰安妇被蹂躏之后以推车弃尸的情节,而妓女小江(江一燕饰)脚上绑系的红绳,作为人物身份识别的象征,陆川同样没有放过这小细节的捕捉。 对于“南京题材”的电影来说,它主要传达的是在浩劫下国人的自我救赎,以追求意识形态的根本来引导观众对于这场浩劫背景有着进一步的认知,带出的感怀并不仅在于对于这场灾难的痛彻心扉,更多的是痛彻心扉背后更为清醒与理性的分析。

《南京!南京!》效仿《辛德勒的名单》拍摄,公映后引争议

事实证明,《南京!南京!》绝不是关于这个题材的最后一部电影,不过笔者认为,它却不失为一部标杆式的作品,它的创作初衷以及表达方式,为同类题材作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角度,必然也会触犯传统。不知10年之后,大家又怎样看待这部《南京!南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