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最初只有8个军,16位军级领导中有4名共产党人,1人后被处死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立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富有军事修养的指挥官,主要名将主要大都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成立后办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北伐。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为八个军约十万人。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为政治部副主任。

这八个军的军级领导共有16人(其中有4位是共产党人),分别是:

第一军:军长何应钦、党代表缪斌

第二军:军长谭延闿、党代表李富春(共产党员)

第三军:军长朱培德、党代表朱克靖(共产党员)

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党代表廖乾五(共产党员)

第五军:军长李福林、党代表李朗

第六军:军长程潜、党代表林伯渠(共产党员)

第七军:军长李宗仁、党代表黄绍竑

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党代表刘文岛

国军最初只有8个军,16位军级领导中有4名共产党人,1人后被处死

北伐军

黄埔军校所培养的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中流砥柱。

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从1926年7月开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先后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北伐军也由10万人增加到25万人。

1927年4月26日发生宁汉分裂,清除国民党内的共产党员,并在各地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分子,北伐一度中断。国、共两党因而正式决裂,开展长达十年的武装冲突。国民党分裂成左派的武汉及右派的南京两个国民政府。

7月,国民党左派的武汉及右派的南京两个国民政府合流,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日本人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1928年1月,国军编为第一、二、三、四集团军,分别由蒋中正、冯玉祥、阎锡山及李宗仁任司令,蒋中正为总司令。

北伐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正式统治全中国。但实际上,南京国民政府内外仍有不同势力割据,造成日后发生中原大战等连串内斗冲突。

北伐中的第一军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其党代表缪斌最终的结局值得说一下。他是江苏无锡人,1921年,缪斌考入南洋公学(现上海交大)电气科,之后加入国民党。1937年抗战爆发后,缪斌投靠日本,沦为汉奸,成为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大员。1945年日本投降后,缪斌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逮捕,判处死刑,1946年5月21日在苏州狮子口第3监狱被枪决。

北伐战争期间,还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这次政变擦亮了共产党人的眼睛,使其深刻认识到建立以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军队,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国民党政权的另一条革命道路,最终夺取了全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刘继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