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商业的祖师爷,说商人须有姜子牙的智谋与孙子的用兵韬略

白圭,东周洛阳人,因擅长经商致富而名誉满天下。白圭的出生地洛阳自古商业就很发达,洛阳人善为商贾,致力于商业和手工业,追逐利润是洛阳人的传统。出生于此的白圭有极高的商业天分,很快成为其所处时代首屈一指的大商人。

颇富商业天赋的白圭从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经商理论,为后世经商者所师法。他主张经商必须“乐观时变”,即经常注意农业生产变化动向和市场行情,及时掌握时机经谋取厚利。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原则,每年粮食丰收后,买进五谷,售出丝、漆,在蚕茧上市时,便购进丝棉等织物,而出售粮食。他主张经营广大民众生活必需品,市场既广,销路也好,不用与人争买卖之价,就可以得到较多的利润,这种利润来自时令差价和丰歉差价。

他是中国商业的祖师爷,说商人须有姜子牙的智谋与孙子的用兵韬略

薄利多销的经营原则,也是白圭所奉行的经营圭臬。他说:“欲长钱,取下谷”。下等谷物虽然价低利薄,但为广大庶民所必需,销量极大,故可取得巨额利润。同时他也很重视商品质量,认为质量最高的商品才能赢得信誉,货硬才会有市场。

更难能可贵的是,白圭在经营实践中,还明确主张要节约开支,勤苦耐劳,并能与他的雇工同甘共苦,“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共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白圭认为,一个人要经商,须既有姜子牙的智谋,又要有孙子的用兵韬略,否则经商是很难有大成就的。一个商人要具备“智、勇、仁、强”四个条件,这也可以说是他所以能经商致富的要诀:

“智”即要有权变;

“勇”即要决断;

“仁”即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强”即坚守时机。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对其事迹有详细记载,说白圭"趁时若猛兽鸷鸟之发",极为生动地描述了他理财决策中雷厉风行的精神。还说白圭一贯“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而对于下人僮仆能“同苦乐”。这种难能可贵的操行,正是儒商风范的体现。

《史记·货殖列传》称白圭为“治生祖”。白圭是当之无愧的商业大师,后世商人把他尊为本行业的祖师爷。宋景德四年,宋真宗封白圭为“商圣”;民间称白圭为“人间财神”,并设神牌供奉。(刘继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