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文压白居易 两人曾为密友 后来结局却天壤之别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唐代大才子元禛的名句,至今脍炙人口。这位大才子在文学上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其难坚守操守的品格又受到了后人的摒弃。

元稹少年得志,15岁的他便通过明经考试进入入仕途,如此成绩令多少如范进般苦读至白首的读书人羡慕的要死。

贞元十九年,年仅二十五岁的元稹和白居易同时参加了吏部的考试,两人同时考中,同被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两人又同时参加了皇帝主持的制科考试,又同时被录取,元稹成绩名列第一。这段时间,元稹与白居易关系密切,政治操守坚定,都有匡扶社稷之心,“只要明是非,何曾虞祸福”。当时的元稹一腔热血,满怀报国为民之意。

当时唐朝藩镇割据,宦官势力很大,十分跋扈,这些人把持朝政,打压异己,朝堂上极为黑暗。元稹挺身而出,不顾安危,对这些现象大胆揭露,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多次向皇上上书弹劾权贵大臣,要求严惩贪官污吏。这些举动遭到了宦官们的嫉恨,向皇上进谗言,元稹也因此一再被贬官。

有一次,元稹在河南得罪了地方官,被罚俸禄三个月,召还京师,途中在驿站休息,本来是他先到的,可后来的宦官刘士元非要元稹把房间给让出来。元稹不肯,双方发生争执。刘士元气焰十分嚣张,高声怒骂,踹开元稹的房门,鞭打元稹。元稹仓皇外逃,连鞋子都来不及穿,但仍然被刘士元抽中一鞭。后来此事闹到皇帝那里,唐宪宗李纯忌惮宦官势力,明知是刘士元的错,也只能罔顾事实,将元稹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这件事情在朝廷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对皇帝重宦官,轻士子的做法不满,认为如此做法会让天下读书人寒心。元稹的好友白居易愤而上书,说宦官凌辱朝士,而不惩戒宦官反而贬官元稹,恐怕以后宦官更加骄纵,人不敢言,元稹身为御史,,奏举奸恶,本是份内事,今被贬官,恐怕今后无人再正义执法,陛下无从得知奸恶之事。句句诤言,化为流水,难以改变皇帝的心意,无奈元稹被贬出朝廷十年之久。

政治上的失意,让元稹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痛定思痛,元稹认识到,朝中宦官势力很大,皇上都无法压制,自己想要的荣华富贵全在这些人手中。相通了这些,元稹转而结交曾经痛恨的宦官,藩镇,卑躬屈膝,毫无节操可言。

元稹自此开始了他谄媚事上,一味钻营的卑劣历程。为了飞黄腾达,想方设法攀附权贵,有个名叫崔潭峻的宦官到江陵任监军,元稹就极尽讨好之事。崔潭峻附庸风雅,,元稹就献上自己的诗作,以换取大宦官的欢心。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招起了作用,崔潭峻回京后向唐穆宗举荐了元稹,,唐穆宗就特拔擢元稹进入心仪已久的中书省。元稹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中书省,令朝中很多大臣甚为鄙夷。有一次中书省的官员在一起吃西瓜,一只苍蝇落到了瓜上,中书舍人武元衡用扇子赶走苍蝇,同时指桑骂槐的说“哪里来的脏东西,竟然落在了我们这里”。

令狐楚是当朝宰相,十分欣赏元稹的诗文。元稹就一味巴结讨好令狐楚,精心做了几篇上等佳作送给令狐楚。但令狐楚只欣赏元稹的作品,仕途上没给他任何好处。元稹怀恨在心。不久令狐楚犯事被贬,元稹立即落井下石,上书弹劾令狐楚依附奸党,嫉贤妒能,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

元稹在令狐楚去职后,打起了宰相的主意,勾结宦官,处处与新任宰相裴度处处为难。裴度当时正在忙于镇压藩镇割据,元稹等人处处掣肘,令裴度极为愤慨,上书穆宗要求肃清朝堂奸佞。唐穆宗最后当个和事老,把两人都降级使用。没过多久,元稹上下活动,终于被任命为宰相,不久裴度也官复原职,两人同为宰相,积怨颇深,不时争吵。元稹想方设法构陷裴度。唐穆宗终于也受不了他的这种卑劣行径,把他贬出朝廷。

元稹出任地方官后,整日放浪形骸,作诗酬唱,聚敛无度,名声极差!他无时不在活动想重回朝堂,可是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元稹其人历史留名全因为其文学,与白居易同朝为官,引为挚友,后却因志向不和分道扬镳,一个被誉为“诗神”,千古传唱,另一个却成为后人耻笑的反面教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