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唐朝時就出現了一大批說唱選手

詩歌起源於生活。遠古時代自然災害頻發,人們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就編了一些頌歌,只求神仙聽到後可以保佑平安。這些頌歌慢慢的就變成了詩歌並逐漸形成了文化。詩歌文化發展到唐朝時已經成為了一種國粹藝術。


據說唐朝時就出現了一大批說唱選手

《洛神賦圖》中的曹植-晉 顧愷之

唐詩的形成還得從漢朝開始。東漢末年,中國迎來了詩歌文化的一個小高潮,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為代表所創的“建安體”風靡一時。這個時期的詩大多以五言為主,即詩中的每句都有五個字。例如曹植的《七步詩》,這就是一首簡單的五言,詩中闡述了親兄弟也得明算賬的道理。


《七步詩》 作者: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漉[lù]:過濾
  • 菽[shū]:豆類的總稱
  • 萁[qí]:豆莖


據說唐朝時就出現了一大批說唱選手

北京頤和園長廊上的竹林七賢

五言詩一直延續到了魏晉時代,其中以竹林七賢和有著“歷史第一美男”著稱的潘安較為知名。潘安本命潘岳,因為長得帥所以寫什麼都都帥。

《悼亡詩》節選 作者:潘安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迴心反初役。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
  • 僶俛[mǐn fǔ]:勤奮、努力

《悼亡詩》表達了潘安對亡妻的思念,古代男尊女卑非常嚴重,這首詩一經面世果然備受質疑。東晉時期,漢族政府退居南方,文人們好像也都失去了靈感,這個階段的作品都比較貼近於哲學,詩中的孔孟理論居多,詩風嚴重缺乏美感,自然也沒誕生什麼名家。直到晉末陶淵明的出現,一股“田園風”開始在文學界瀰漫開來。

據說唐朝時就出現了一大批說唱選手

《陶淵明像》局部-明 王仲玉繪


《歸園田居·其三》 作者:陶淵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陶淵明的詩以描寫田園景色見長,這首《歸園田居》就記錄了作者種田的體驗以及愉快的心情。陶淵明的風格影響到後來南北朝甚至隋朝的一批詩人,比如南朝的顏延之、謝靈運等人,他們都是寫景的高手。

據說唐朝時就出現了一大批說唱選手

《帶月荷鋤歸》-清 石濤繪

南北朝雖沒什麼大家出現,但詩的韻律有了一些變化,這個時期的作品對後來的唐詩有了重大的啟發。在南朝齊武帝永明年間,一些詩人開始講究聲韻對仗,史稱“永明體”。詩中每一句的結尾都比較押韻,念起來起來更加順口。永明體的代表人物為“竟陵八友”中的謝眺。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節選 作者:謝眺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關山近,終知返路長。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引領見京室,宮雉正相望。
  • 耿耿:明亮
  • 宮雉[zhì]:宮牆

這首詩描寫了作者因公返京時內心的惆悵及不安。相較於魏晉作品句尾的平仄不一,這首“永明體”詩大家讀起來應該押韻很多吧,唐代律詩就來源於此。

唐朝是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中詩歌文化發展的黃金時期,這期間誕生的名家及作品都是以井噴式爆發的呈現。

據說唐朝時就出現了一大批說唱選手

唐詩大體可分古詩、律詩、絕句三大類。古詩包括我們前邊提到的五言和七言。這兩種格式都是從漢末流傳下來,只是七言到了唐朝才開始流行。還有一種特殊的樂府詩稍後講述。律詩也有五、七言之分,但每首隻能有八句,而且句尾發音必須平仄規律,不能變韻。絕句,顧名思義就是短小精悍的詩句,絕句每首隻限四句,它也被稱為小型律詩。唐詩的這三種類型以下都有舉例。

在明朝學者高棅所著的《唐詩品彙》中,唐詩的發展被分為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階段。

初唐一般指唐朝最初的一百年間,說到名家自然就是以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為代表的“初唐四傑”了。四人都屬於天才,他們在自己的青年時代就預訂了四傑的席位,最終在武則天時期譽滿天下。

滕王閣(七言古詩) 作者:王勃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 渚[zhǔ]:江中的小洲
  • 帝子:滕王李元嬰

這首詩附在著名的《滕王閣序》之後,同樣也是表達了作者對滕王閣恢弘氣勢的讚美。七言古詩也是從初唐開始興起。

時間來到盛唐,這裡要說的故事就太多了。

盛唐基本是指唐玄宗在位時期,這時的中國毫無疑問是世界第一強國,唐詩自然也迎來了巔峰時期,名家經典極多。除了最偉大的那兩位之外,其他人物也都是鼎鼎大名。其中有擅長古詩的張九齡,揮筆柔情似水;有致力於邊塞詩篇的王昌齡、岑參、高適等人,滿腔壯懷激烈;也有迴歸於傳統田園風的王維、孟浩然,笑看雲淡風輕。一時間名家輩出,各有所長。

但隨著這兩位人物的出現,整個文學界都不免要黯然失色了。

據說唐朝時就出現了一大批說唱選手

李白與杜甫是好友,但倆人的性格和追求各不相同。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後人譽為“詩仙”。李白從小深信道家思想,崇尚自然,其多數作品都離不開美酒,擅寫絕句。


早發白帝城(七言絕句) 作者: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每一首絕句都只有四句,且句句押韻,念起來朗朗上口。李白的詩風雄放飄逸,後輩粉絲雖然眾多,但始終沒有人敢去模仿。

據說唐朝時就出現了一大批說唱選手

《上陽臺帖》-唐 李白書

杜甫受儒家思想教育始終心繫國家,他擅長描寫時政大事,詩風與李白截然不同。杜甫最拿手的還是律詩。


月夜憶舍弟(五言律詩) 作者:杜甫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杜甫的詩大多都離不開時事。這首五律就創作於“安史之亂”時期,當時杜甫和弟弟因戰亂分隔兩地,詩中表達了他對弟弟的思念。杜甫一生永遠都在創作,他給後世留下的作品比李白還多,有“詩聖”的美譽。


據說唐朝時就出現了一大批說唱選手

《杜甫-寄賀蘭銛詩》-宋黃庭堅書


你有沒有發現今天的即興說唱有些唐詩的感覺?杜甫:“你有freestyle嗎?”李白:“床,前,明月光...你看這個月啊它又大又圓...”

中唐時期,輪到了柳宗元、韋應物、韓愈、李賀、劉禹錫等人各領風騷。可惜他們都註定要活在前輩的陰影之下,或多或少都擺脫不了模仿之嫌。中唐的作品相較盛唐經典也略為遜色,但維有白居易能和“李杜”相提並論,他提倡的“新樂府運動”引領了詩歌的重大改革。

據說唐朝時就出現了一大批說唱選手

緙絲御製新樂府詩冊-乾隆仿白居易所作

《賣炭翁》節選 作者:白居易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白居易的詩大多都是描寫民情民風的,所以他也被稱為現實主義詩人。這首《賣炭翁》就出自《新樂府》。新樂府顧名思義就是可以用來作曲的詩,其風格既迴歸了古代詩經的傳統,又加入了唐代現實主義的內容,這樣結合出來的作品在當時引起了轟動。白居易的樂府詩流傳很廣,對日韓文化影響極大。

據說唐朝時就出現了一大批說唱選手

《張好好詩》-唐 杜牧書

從宦官上位到唐朝滅亡的這八十多年稱為晚唐,盛世不在,詩風也日趨貧弱。晚唐時期的名家大作都屈指可數,溫庭筠、李商隱、杜牧、司空圖這四人基本已可以代表整個文學界了。


《二十四詩品·飄逸》 作者:司空圖落落欲往,矯矯不群。緱山之鶴,華頂之雲。高人畫中,令色氤氳。御風蓬葉,泛彼無垠。如不可執,如將有聞。識者已領,期之愈分。

晚唐時期還屬司空圖的作品稍有創新,他創作的《二十四詩品》對後世文學的衝擊很大,詩歌的藝術風格被他分為了雄渾、沖淡、纖穠、沉著、高古、典雅、洗煉、勁健、綺麗、自然、含蓄、豪放等24種。

公元908年末代唐帝被殺,司空圖也因此絕食而死,從此世間再無唐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