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愚笨的天才-愛因斯坦、達爾文、牛頓和愛迪生兒時都有些呆

中國人大都信奉“自古英雄出少年”這個說法。上個世紀80年代有一部電影就叫“自古英雄出少年”,這部電影前幾年又被改編成了電視劇,還獲了不少獎項。

傳統相聲《八扇屏》有一段膾炙人口的貫口,例說了小孩子的才能,“大宋朝文彥博,幼兒倒有灌穴浮球之智。司馬溫公,倒有破甕救兒之謀。漢孔融,四歲就懂讓梨遜之禮。十三郎五歲朝天。唐劉晏七歲舉翰林,漢黃香九歲溫席奉親。秦甘羅十二歲有宰相之才。吳周瑜一十三歲拜為水軍都督,統帶千軍萬馬,執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權,使苦肉,獻連環,借東風,燒戰船,使曹操望風鼠竄,險些喪命江南...”這一段暢快淋漓的貫口似乎再次印證了“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正確性。

在漢語中還有“青年才俊”的說法,好像一個成功人士,在他的少年時代就已經端倪初現、卓爾不群了。自古英雄真的出少年嗎?那也未必,因為愛因斯坦、達爾文、牛頓和愛迪生的成長經歷都否定了這種說法。

兒時愚笨的天才-愛因斯坦、達爾文、牛頓和愛迪生兒時都有些呆

愛因斯坦

在當今世界上,愛因斯坦這個名字就是天才的代名詞。但愛因斯坦小的時候一點兒天才相都沒有。愛因斯坦4歲以後才會說話,7歲以後才開始識字。少年時代愛因斯坦的典型特點就是慢慢吞吞,動作遲緩,而且還性格孤僻、不愛說話。他的父母和老師都懷疑他智力有問題,把他當成傻孩子。他曾經被學校除名,蘇黎世理工學校還曾經拒絕讓他入學。有誰能夠想到,這樣一個孩子長大以後竟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成為了一個劃時代的大科學家呢!

兒時愚笨的天才-愛因斯坦、達爾文、牛頓和愛迪生兒時都有些呆

達爾文

達爾文兒時的理想是當醫生,後來由於學習成績太差不得不放棄了夢想。他的父親對他很失望,說他太懶、太萎靡、太差勁。達爾文寫道,“我的父親和我的老師們都認為我就是一個平常孩子,甚至覺得我的智力水平有時還不如平常的孩子。”但是達爾文的家長和老師都錯了,就是這樣一個被他們視為“平庸”的孩子,日後提出了生物進化學說,成為了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兒時愚笨的天才-愛因斯坦、達爾文、牛頓和愛迪生兒時都有些呆

牛頓

牛頓年幼的時候也沒有表現出特別之處,在學校裡更是成績平平,有時還不及格。既然學業上沒有什麼發展,家裡就讓他去經營農場。結果農場讓他給搞得一塌糊塗。他的叔叔一氣之下把他送到了劍橋,讓他好好學習、好好反省。沒想到的是,牛頓竟然在劍橋成為了一個對世界卓有貢獻的偉大的學者。

兒時愚笨的天才-愛因斯坦、達爾文、牛頓和愛迪生兒時都有些呆

愛迪生

愛迪生在童年的時候也不聰明,老師抱怨說“他學什麼都是那麼笨!”而且愛迪生的字寫得也很難看,經常遭到批評。他後來參加工作表現也不咋地,他做的前兩份工作都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績效而被開除。後來他乾脆自己搞發明,作為一個發明家他依然笨拙,經過了1000次的實驗嘗試才最終發明了燈泡。

從愛因斯坦、達爾文、牛頓和愛迪生的成長經歷可以看出,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少年時代表現平平,但是長大成人後卻能夠一飛沖天。所以,不管家長還是老師,不要忽略那些貌似“平庸”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