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紅》-江山如畫,怎敵你眉間一點硃砂

古龍小說裡有個人物---《楚留香傳奇》裡的“中原一點紅”,是個孤僻的劍客,亦正亦邪,極有個性,號稱全天下身價最高的殺手,然其武功卻非天下第一。為啥武功不是最高卻能奪得江湖身價頭籌呢?蓋因此人雖然性格孤僻,卻很講信用,一旦接了單子,出手必定狠而準,被他刺殺的人,渾身上下看不出一點傷痕,只在眉心留個小小紅點。任務完成得天衣無縫,乾淨利落交差,不出絲毫差池,用現在的話說,這個殺手的服務質量有保證,並且有契約精神。

我們小時候也喜歡在眉心點紅。我用父親的印泥或畫筆給妹妹眉心畫上紅痣,髮間插上花,把母親廠裡發福利拿來的一條明黃色有鳳凰圖案的浴巾(我們驕傲地稱其鳳凰毯)披在她身上,腰間用老一輩留下的織帶扎扎好,就成了戲劇裡的旦角兒。我那少不經事、任由擺佈的妹妹,就像個戲臺上的木偶一般,在棕繃床上轉啊轉,轉到自己頭暈滑倒為止。

《點紅》-江山如畫,怎敵你眉間一點硃砂

如果是有組織的演藝活動,比如居委會出面舉辦的各類公益性節目,或者學校舉辦的文藝匯演,需要我們這些小孩上場的,那就更不得了,一個個乖乖排著隊,等著眉心被畫上那一顆耀眼的大紅痣。撲上胭脂,臉蛋如醉了酒般紅暈,嘴唇被塗得似要咬出血來,抿嘴、說話都變得小心翼翼。化妝一完畢便有脫胎換骨的感受,覺得自己成了電影裡那個神氣活現又神通廣大的小哪吒!

除了文藝匯演之類的特殊場合,民間給小孩子點紅,主要有兩個目的:

一是安神鎮邪。點在眉間的硃砂,是大紅色的天然礦石硫化汞研磨而成,有解毒殺菌作用,用在人身上,被認為是能夠殺死皮膚上的細菌、寄生蟲等,用民間通俗的話說,就是能夠闢掉依附在人身上的“邪”。古人把各種無法理解的病理現象稱為“邪”,與魑魅魍魎聯繫起來,認為各種不幸都是“邪”在作怪,殺死了“邪”,自然能使人安神鎮靜。小孩子抵抗力弱,更是不能讓“邪”附上身體,眉心點一顆硃砂紅,在我看來,似是對“邪”的警告和威懾:“請勿靠近,靠近格殺勿論!”就像道教裡經常貼符一樣,這用的手法叫“鎮”。

《點紅》-江山如畫,怎敵你眉間一點硃砂

二是學齡兒童開筆禮中,有一道程序叫做“硃砂開智”,這是古代啟蒙教育中的一個儀式,意思是我們每一個人被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時,是混混沌沌不開竅的,我們的腦袋瓜子也是稀裡糊塗一團,處於一種矇昧狀態。眉心點上這個紅點之後,等於給他開了天眼,本來不知所以然的腦袋,突然就茅塞頓開,人的七孔八竅被打通,眼睛明瞭,心眼也亮堂了,知道自己為啥要來這個世界上?要創造什麼樣的價值?人的意識有了方向和目的性,因此就會發奮讀書、力爭上游。所以開筆禮中這硃砂點痣的程序又被稱為“破蒙”。

除了孩童,女人也點紅。這種風俗最早起源於古印度,印度的瑜伽行者用硃砂混合各種藥草,搗糊製成藥膏,塗抹在眉心,用以保護自己身體的能量。為什麼要塗在眉心呢?因為瑜伽行者認為眉心是人生命力的源泉,是人體的一個命門。用我們中國人的話說是:這是個要穴,不保護好的話,會造成精元外洩。《楚留香傳奇》裡的“中原一點紅”,殺人不也是取的這個要穴嘛?!

印度的點紅後來演變成女性點“吉祥痣”,也是用硃砂,會加入一些玫瑰花瓣研磨,但少了瑜伽行者那些形形色色的藥草。最初的紅痣是模仿男歡女愛中留下的吻痕,當印度女子翩翩起舞時,配上那頻送秋波的眼神、豐富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傳情達意,是極具欣賞性和表現力的,這令我想起了泰姬陵,印度莫臥兒皇帝沙賈汗和他心愛妃子的愛情故事,悽美又讓人動容,這真是:“江山如畫,怎敵你眉間一點硃砂”啊!

《點紅》-江山如畫,怎敵你眉間一點硃砂

中國古代女子點紅,最具有社會標識意義的,就是那一顆紅彤彤的守宮砂了。據說古代的守宮砂是將壁虎喂以硃砂,待其長到通體盡赤時,捉出來烤乾搗成粉末後點在女性身體上,作為檢驗女性貞潔的“試紙”。(可參見我的另一篇文章《一顆紅彤彤的守宮砂》)封建社會里的男性,就沒有這個約束了。女人被剝奪了自由選擇權,成了男性的附屬物品,一個小小紅點,成了幾千年來套在女性身上的一個枷鎖,帶著恥辱和卑賤的印記;一個小小紅點,竟然成了男權狂歡社會血紅的印記和權威圖騰。

我們的祖先不僅在人身上點紅,還在饅頭、糕團上點紅,這個習俗沿用至今。農村裡造新房上樑拋饅頭,那饅頭上是必須點個紅點的,潛意識裡也有個“鎮”的作用在裡面 – 辟邪,鎮宅,逢凶化吉。《子不語》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講述饅頭中央為什麼要點個紅點的源起:傳說洞庭山多餓鬼,有人家裡蒸饅頭,那些餓鬼附在饅頭裡,人一揭開蒸籠時,饅頭便迅速皺縮成核桃大小,併發出唧唧叫聲。老人們認為是餓鬼在跟人搶食,於是此後在饅頭上點個紅點,使得餓鬼不能再搶。我讀了這個故事,覺得有些啞然失笑,饅頭皺縮蒸不發,最後蒸出來的是一塊麵團,吃起來像韌韌的麵筋,全是因為發酵過程沒有掌控好,或者水粉配比以及原材料質量等其他原因造成,以前母親在家蒸饅頭、發糕時也會遇到這種失手狀況,古人給自己的經驗不足編個理由,滿足一下失敗心理,也是挺可愛的呢!

《點紅》-江山如畫,怎敵你眉間一點硃砂

饅頭上點的紅點,可不是硃砂。饅頭上的紅點,多是用紅曲。紅曲是一種常用的食品染色劑,用蒸好的秈米加紅曲母發酵而成。我們現在有些饅頭糕團上,也仍然沿用紅曲點紅或印圖案,比如“囍”、“壽”之類,一是為了製造喜慶氣氛,另外還有一個作用是區分饅頭糕團的內餡,這一般屬於大批量製作情況,我們家裡蒸幾個饅頭糕團,犯不著特地去找個印章敲圖案,沒紅曲的情況下會用小紅棗、枸杞等代替,也挺有情趣的。

真沒想到,一個小小的紅點,背後還有這麼多的文化。

《點紅》-江山如畫,怎敵你眉間一點硃砂

《點紅》-江山如畫,怎敵你眉間一點硃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