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也聊爱情

2月14日,西方的情人节。天气也应景,雪花洋洋洒洒地飘落在大地,一片银装素裹,似乎也预示着这圣洁的爱情。

情人节,也聊爱情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是中国古人的爱情观。不用多说,现代人和古代人的差别实在太大了,但对于美好爱情的一贯追求却从未停止过。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总会跨越时空,化作永恒。

我们很多人的爱情启蒙,都是从阅读文学作品开始。文学作品里每个人物对爱情的理解不同,希望从爱情里获得的东西也不同,进而不同程度塑造了现实中我们的爱情观。

现实中很多人仰慕于美好的爱情故事,却苦于得不到美好的爱情,便心生哀怨,甚至于有些人因此不相信爱情。然而,事实是客观存在永远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美好的爱情永续存在。

借情人节歌颂爱情的机会,我想聊聊我心目中理想的爱情模样。答案就在一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浮生六记》当中记述的作者沈复和妻子陈芸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爱情生活中。

情人节,也聊爱情

《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总共六部分。现存版本只剩下前四记了,书中内容不过多介绍,有兴致的话不妨拿来细细品读。

诗经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陈芸就是这样一位偏偏淑女,甚至于林语堂先生这样评价:"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情人节,也聊爱情

陈芸生得"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惟两齿微露。"在沈复看来,陈芸的样子并非特别漂亮,但是却非常吸引他。他说,陈芸那种特有的温柔缠绵之态,和她柔和的性情,都让自己感到心神安宁。不过最吸引沈复的,还是陈芸的才情与聪慧。陈芸懂得吟诗作赋,并且心灵手巧,独具慧心。陈芸嫁进沈家,对公婆十分恭敬,对待他人温柔和悦,为人处事,井然分明。夫妻二人入住新居,沈复给陈芸的屋子取名"宾香阁",陈芸的"芸"是一种香草,应了阁名的"香"字,而"宾"字,则是相敬如宾的意思。用沈复的话讲,二人"耳鬓厮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夫妻二人,情感弥坚,沈复专门刻了两方图章,上面的字样是:"愿生生世世为夫妻"。

陈芸性格中有男孩子的一面,喜欢像男人一样外出走动,而沈复也愿意自己出行有妻子相伴。那个时代,大家闺秀幽居深闺才是正道。可是为了让妻子一赏民间花灯的盛景,沈复让妻子女扮男装,夜里外出,二人冒险一般在闹市悠闲游荡,开心似孩子。有一次,沈复有事前往吴江,陈芸便趁机和家人谎称回乡探亲,与丈夫先后抵达,并一同领略太湖胜景。陈芸感慨道:"今得见天地之宽,不虚此生矣。想闺中人有终身不得见此者。"沈复能有陈芸这样的女人是幸运的,他这样感慨:"自以为人间之乐,无过于此矣。"

可惜造化弄人,尽管夫妻二人情深意笃,后来他们也体验了世事无常和生活的艰辛。沈复1763年生于苏州一个传统文人家庭,父亲是一家之长和主要经济来源,由于沈复和陈芸不流于世俗,追求精神生活,难免不被其他人理解,在家中倍受排挤,虽然陈芸有一些在大家庭中生活的智慧,但最终阴差阳错,引起公公误会,和沈复一同被逐出家门。后期夫妻二人的生活可以用凋敝来形容,即便如此,二人依然坚守坦荡荡的处事风格。然而贫贱夫妻百事哀,最终陈芸没有逃脱命运的枷锁,病情不断加重,于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与世长辞,这一年陈芸才四十一岁。

陈芸早逝,沈复在书中感慨道:"恩爱夫妻不到头。"每每读到此处,便潸然泪下,感动于这平凡而伟大的爱情。

沈复和陈芸夫妻二人,从陌生到相知,因共同价值观走在一起。婚后,夫妻二人共进退,互相扶持,成为举案齐眉、琴瑟和鸣的模范夫妻,引得后人传颂至今。

"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

我向往的爱情不是轰轰烈烈,而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最后,衷心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情人节,也聊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