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男生說,他愛了林志穎20年,現在膩了

他曾這樣寫過林志穎。

有個男生說,他愛了林志穎20年,現在膩了

沒有兆頭,沒有醞釀, 林志穎的出現不是規劃井然,只是輕輕巧巧地闖進群眾中,偶然又意外地,擊中人們的需要。他獨有的陽光氣息使人們重新定義親和力。他在粉絲中間像是朋友,同學,純真自然,其樂融融。

有個男生說,他愛了林志穎20年,現在膩了

他的容貌自無需贅言,比女生還標誌的臉蛋,讓張曼玉不禁感嘆“世上竟有如此完美的小男生!”。96年,小志接受泰國國王莆眉篷的邀請擔任莆眉篷70歲大壽生日會演唱壓軸嘉賓,並接受泰國王后和公主的接見,公主一見鍾情,差點成為泰國駙馬。這也是後來為很多人所津津樂道的,可見小志的“美色”非同尋常。也許有人對此不屑一顧,覺得他只是徒有其表的青春偶像,並就此斷定經過幾年的大浪淘沙,名利沉浮,林志穎便會漸漸被新一代勢力所淹沒,成為滄海一粟。而我也不得不承認事實上日後以謝霆鋒為首,標榜酷勁十足的“新新人類”確實給以陽光帥氣、青春活力為招牌的小志帶來不小的衝擊。

有個男生說,他愛了林志穎20年,現在膩了

不過真正使林志穎演藝事業陷入低潮的卻是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兩年的兵役生涯是他娛樂圈的空白期,事業也就此斷檔。根據臺灣兵役法第一條(服兵役義務)規定,男子依法皆有服兵役之義務。因此,臺灣男偶像談兵色變、都有想當“永遠的學生”的情結,說穿了,大多是因為一畢業就得入伍,擔心粉絲“兵變”影響演藝事業。

有個男生說,他愛了林志穎20年,現在膩了

1994年年初,紅得一塌糊塗的林志穎收到了入伍通知單,身處於光怪陸離的娛樂圈的他自然曉得兩年的隱退,其結果很可能是歸來已是物是人非,無人問津。外界也在等著小志如何為保護自己的演藝事業而應對入伍的命令,可是男兒當自強的他用鏗鏘有力的話語打破了某些人的質疑:“好男兒,就要去當兵,只有當兵,才能讓一個男孩子成長。男人的肩膀是用來幹嘛的,就是用來抗責任的。”

有個男生說,他愛了林志穎20年,現在膩了

如果你不能理解這對他的意義,我可以這樣解釋,1993年,他站上了香港紅碪體育館,連開四場演唱會並且場場爆滿。這一年,他18歲,也是屹今為止紅碪開唱的年紀最小的歌手。最了不起的是,在大都數香港人還聽不懂國語的年代,他是唯一一個全部以國語演唱的歌手,這也是一個紀錄。自從92年他初次空降香港機場開始,便改變了臺灣藝人在香港站不住腳的局面,香港媒體稱他為“過江龍”,93年香港著名的記者主持人羅鳳鳴專門為林志穎出了一本書《直撼臺港的小旋風——林志穎傳》。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志受到了兵單,而且當時哥哥已入伍,他可援引相關條例延後服役,但他仍選擇從軍,雖然最初的日子他也糾結過,彷徨過,日後的總結很能代表林志穎當時的心聲:“我很明白,其實我很難放下舞臺的這一切,尤其看到暫別演唱會時,那麼多的歌迷朋友給我的加油、鼓勵,甚至因為不捨而落淚......事實上,離別真是千難萬難。而且正要好好衝刺時卻面臨著入伍,也不免有些擔心,畢竟,有許多的藝人在退伍後的成績並不是十分理想。”由此可知,林志穎自己是有不安的情緒在,但仍胸懷國家,毅然穿上了軍服,剔光了標誌性的“胡蝶飛”,安心生活在兵營這個大熔爐裡,磨礪自己,審度自己,以一顆平常心總結過往、期許未來。

有個男生說,他愛了林志穎20年,現在膩了

入伍後的小志並沒有因為自己的盛名而安於享受各方的厚愛,正如他走時所說的“男兒當自強”。在兩年的服兵役時間裡,林志穎的跳箱、射擊、投彈、匍匐等等幾乎所有項目接近滿分,共榮獲四次榮譽假,並獲得“總統獎”嘉許的成績光榮退伍。林志穎是明星入伍優秀的典範,雖然回來後經歷了人氣的下滑,但從這件事上展現出的男人魅力使外界對其的評價從“奶油小生、偏偏少年”昇華為真正的男人。

對林志穎的欣賞不單單是因為他的歌曲和角色的扮演,更看重的是他有血有肉的人生,永不放棄的人生意念,快樂至上的生活態度,不像其他藝人像是雕刻好的成品,毫無生機,他的成長盡在我們的視線裡,每一點進步,每一個挫折都是鮮活的存在,他的出現就是一部鮮活的偶像進化論。風光——蟄伏——蓄力——再出發,這是林志穎的人生步調,對他偏愛決不偏執。

有個男生說,他愛了林志穎20年,現在膩了

想來,少時,他是真的熱愛林志穎,可最近,他說他膩了,覺得年歲已長,關於林志穎的宣傳通常還是以色示人,諸如不老男神等,除此之外就寶爸的身份。不少網友也曾這樣抨擊。

有個男生說,他愛了林志穎20年,現在膩了

年齡原因,小編沒有經歷過林志穎爆紅的年代,所以對他也沒有那麼痴迷過。作為旁觀者,小編認為,大家的這種感覺不過是因為,自己和林志穎的成長使然。年少時代,容易被一些東西所吸引,容貌、風格、才藝,偶像光環正是這樣塑造出來的,或者說是有針對性的迎合觀眾的喜好,應運而生。觀眾自身的成長,會讓這些東西的吸引力漸漸淡去,所以很多明星不復風光。另外明星的成長,尤其是少年成名,勢必面臨轉型的艱難節點,發展若沒能順應觀眾的喜好,則會加快被淘汰的速度。但我們不能忽視的一點是,我們所瞭解的是明星的全部嗎?不!我們只是看到了鏡頭前的他們,是被鏡頭重塑過的他們。正如現在的林志穎,看不到影視作品,聽不到音樂作品,你就說他失敗?並不如此吧,有些明星終其一生奉獻於藝術,實為可貴,有些明星成名後轉向其他行業深耕,同樣成績斐然。只是大眾一直苦求一個結果,希望自己曾迷戀過的明星都擁有自己所期許的美好。如果不,也請別灰心,他們也可以有別樣的人生!s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