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推進“三優三聚”共圓鄉村振興夢

罗江推进“三优三聚”共圆乡村振兴梦

□周保全 特約通訊員 範剛

春節剛過去,德陽市羅江區調元鎮順河村上萬畝的青花椒園裡,數百名村民已經開始忙著除草、施肥,管護椒苗。山坡上,村民楊洪軍心中波瀾起伏,幾年前的一個決定加上政府的支持,讓這片荒山變成了銀山,年產值達6000餘萬元,200餘戶村民靠一粒粒小小的花椒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夢想離村民們越來越近。

做優產業聚生返鄉創業吸引力

“將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等納入總體規劃,為返鄉下鄉創業者提供全面多樣的項目選擇。”該區人社區局長錢小紅說,以楊洪軍為例,從2012年返鄉創業引進青花椒種植,到目前建成集產、供、銷、深加工和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特色觀光農業產業園,區上從項目諮詢、技術支撐、基礎設施建設和供銷信息等方面給予了全方位支持。目前,產業園初具萬畝規模,成為德陽市最大的青花椒基地,這裡也是羅江首個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基地。

而新盛鎮金龍村2015年返鄉的曾兵同樣嚐到了甜頭。他在500餘畝的農場裡種下火龍果、草莓、葡萄、春見等十幾種水果,年產值四百萬元。這兩年他又做起了餐飲,年接待遊客9萬多人,觀光旅遊產值突破150萬元,帶動周邊40餘戶村民脫貧致富。

如今,兩鎮的萬畝產業園已吸引300餘名返鄉務工人員以及從浙江、雲南等地前來的多名客商到鄉村投資興業。

“這只是羅江打造的七大萬畝產業園的一個縮影。”羅江區委書記曾長江說,區委區政府集中交通、水利、農業、林業等資金資源不斷對園區進行提檔升級。通過成功創業的示範效應,增強下鄉創業者的信心,吸引常年在外務工、經商辦企人士回鄉投資、發展產業。

做優政策聚足返鄉創業支持力

“我自己在外多年學到了技術,產生返鄉創業的想法。”春節期間正是保暖鞋暢銷的時節,在萬安鎮朝聖社區生生鞋業的加工車間,老闆林麗正和同事們忙著趕製俄羅斯的一批訂單。

“返鄉下鄉創業可獲得10萬元創業貼息貸款,返鄉創辦小微企業可獲得不超過200萬元的貼息貸款。”林麗說,在家鄉建廠得到了政府鼎力支持,有了資金和土地,很快就辦了鞋子加工廠。如今,通過與歐、美及港、澳地區大宗客戶合作,生生鞋廠結合自身優勢,創建了自主品牌,帶動了萬安鎮及周邊鎮200餘名婦女靈活就業,林麗被德陽市人民政府評選為“創業新星”。

春節期間,四川首批“四好村”鄢家鎮星光村“靜純淨”民宿的特色房成了外地遊客爭相預定的對象。當地村民劉昌華瞄準了家鄉的商機,返鄉與成都客商搞聯營,租用當地民房辦起了民宿和餐飲,讓他下定決心的,是當地的扶持政策。

“盤活閒置廠房、校舍、農舍等資源,為返鄉下鄉創業者提供土地要素資源。”鄢家鎮黨委書記肖勇說,支持農戶進行宅基地、耕地置換,優先滿足返鄉創業人員用地需求,並按一定標準給予補助。如今,在鄢家星光村、天台村投資民宿和康養產業的已有5家,投資金額超過1000萬元。

做優服務聚積返鄉創業凝聚力

家住金山鎮大井村的伍豔君2015年務工回到家,兩年前從羅江區委黨校的職業農民學院“畢業”。羅江是川劇川菜之鄉,這讓他萌生了做調味品的想法。“參加了兩個月的學習班後,在師傅的跟蹤服務下,我投資20萬元建起了食品廠,年生產規模達300噸,產值260萬元。”談起回鄉創業經歷,伍豔君對政府的貼心服務讚不絕口。

“將技能就業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雨露計劃有機結合,為就業者和創業者提供技術培訓和指導。同時面向全國聘用56名各類專家教授組建羅江智庫,通過定向培訓、實地巡診等方式為創業者提供項目選擇、創業策劃、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全過程、全鏈條服務。”羅江區組織部部長王志華說,黨建引領的實打實服務舉措已幫助852人解決創業中遇到的疑難雜症問題。

“以最優的政務服務環境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是我們的宗旨。”羅江區行政審批局負責人介紹,政府持續深化行政審批改革,著力打造“城市10分鐘、農村20分鐘”創業服務圈,從簡從快辦理相關手續,讓返鄉下鄉創業者“最多跑一次”。

“近年來,羅江區把返鄉下鄉創業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活躍農村經濟、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堅持以需求為導向,系統謀劃、整體聯動,實現‘做優產業引人才、做優政策增信心、做優服務聚人心’,目前已吸引2000餘名人員返鄉創業,在區域內掀起了返鄉下鄉創業熱潮,凝聚起了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曾長江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