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青海省春运准备工作有条不紊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9年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省省地两级和春运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准确把握今年春运工作新形势新特点,加快组织各方力量扎实开展春运安全大检查,认真查摆春运安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切实有效措施,为春节期间运力和安全保障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突出预警分析,加强形势研判。2019年春运全省预计旅客发送量771万人次,较上年略有下降,其中,铁路130万人次,增长1.5%;民航61万人次,增长12.7%;公路580万人次,较上年下降约3%。总体来看,全省客运总量增速放缓,结构进一步变化,运输供需的总量矛盾进一步缓解,客流呈现“前紧后松”的特点,春运开始学生流、务工流即相互叠加,客流高峰来得早,高峰时段部分铁路线路还难以满足出行需要,高速公路部分区段通行压力较大,群众出行方式更加多元化,保安全、保畅通、保秩序的压力依然不减。春运期间,客流、车流、物流高度集中,设施设备长时间高负荷运行,事故易发多发,保安全的任务较为繁重。今冬明春,煤炭、化工等产品运输需求旺盛,客货兼顾存在难度。

二是突出完善机制,强化责任落实。一是针对春运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建立由主管领导牵头的春运工作机制,全面负责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的春运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春运工作方案,坚持底线思维,强化红线意识,加强统筹协调、工作会商和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重大问题及时上报省春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早动员早部署,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协调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有针对性地安排好本部门、本系统的各项工作。三是切实抓好综合协调,加强监测分析,及时处理出现的跨区域、跨部门问题,督促各部门之间加强信息沟通、形成工作合力。

三、突出统筹协调,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加强运力保障。在重点地区、热点线路和高峰时段提前调配运力,增开铁路车次、道路客运班次和民航班次,加强农村道路客运运力组织、节日物资及煤炭、钾肥、化肥等重点物资运输保障。二是加强联运服务。着力强化道路客运班线、城市公交与铁路、民航衔接沟通及班次、时刻、人数等信息的共享,切实做好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预报预警、应急预案、物资配置,认真做好春运期间的值班值守工作。三是加强购票便利。进一步扩充铁路互联网售票系统处理能力、道路客运联网售票服务水平,加大对倒票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及时查处借春运之机乱涨价、乱收费等价格违法行为,加强民航监管局辖区内服务督导、运价检查、中外航班运营监管等工作。

四是加强志愿服务。开展“情满旅途”行动、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暖冬行动”,着力提供引导咨询、秩序维护、重点帮扶、便民利民、应急救护等志愿服务。同时,开展务工人员平安返乡“暖流活动”,积极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军人出行依法优先,以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举措,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四是突出狠抓落实,落实安全保障。安全是春运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对于今年这样特殊的年份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是强化隐患排查。采取“四不两直”“双随机”明查暗访”等方式,对运输企业、运输设备、从业人员等方面隐患和缺陷开展检查,严格禁止技术状况不达标的车辆飞机投入运营,严格禁止逾期未检验、逾期未报废的客运车辆及驾驶证记满12分的营运驾驶人参加春运。二是加强拥堵治理。加强综合路网、设施、管理、车辆等因素提前研判、提早准备,对省内出现高速公路严重拥堵超过10公里、超过15公里的情况及时上报,在春运前综合采取通行费减免、市场化激励、简化手续等措施,力争短期内再增加一批ETC用户。三是狠抓违法违章。

依法依规对严重扰乱运输秩序、危害运输安全的违法违规违章当事人和失信人采取惩戒措施,加强对巡游出租车、网约车的信用监管,对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为“差”的长途客运企业和客运站要纳入重点监管或取消其春运营运资格。四是强化安全生产。强化线路、设备养护管理,加强运行实时监控和现场安全管理,坚决杜绝“三超一疲劳”、超负荷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执行安检制度,严防夹带“三品”进站(场),全面优化旅客进出线路和乘降组织,防止出现拥挤踩踏事故。

五是突出引导作用,做好舆论宣传。综合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的作用,通过专题节目、专栏信息、宣传画、公益广告、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及时全方位地宣传春运有关政策措施、工作安排和运行情况,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春运工作和进展。加强对春运舆情的监测分析,针对性地做好舆情引导和服务改善工作。开展春运满意度调查,广泛收集广大旅客的意见建议,客观评价春运服务,指导改进今后的春运工作。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广泛宣传春运一线干部职工、公安民警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弘扬社会正能量,发挥好正面宣传的引导作用。注重以平实的语言树立身边的典型,讲好春运故事,增强感染力,提高认同感,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畅通意见反映、投诉举报的渠道,重视媒体监督作用,对人民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及时回应,做好解释沟通,以赢得人民群众更多理解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