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你犯錯:起底明太祖廢相局

本人新作《大明帝局》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且看中國最後一個漢族王朝兩個祖皇帝,為馴化士大夫,下了兩盤多大棋。敬請欣賞選節11——

慣你犯錯:起底明太祖廢相局

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拿下胡惟庸、宣佈將胡惟庸案擴大為胡黨案的同時,做出一個重大舉動,揭開了他的那盤很大棋局謎底——

慣你犯錯:起底明太祖廢相局

下了一道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詔書,毅然宣佈廢除在中國已有1600年之久的丞相制度。詔書說:

“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不聞設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中多有小人,專權亂政。今罷丞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事皆朝廷總之。以後嗣君,勿得議置丞相,臣下此請者,置之重典。”

朱元璋說,我聽說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國之前是沒有丞相職務的,只是到了秦朝才開設丞相,所以秦很快成了短命王朝,之後漢唐宋雖然出現一些賢相,但總的來說,丞相群中小人居多,丞相職務成了小人弄權專座了,所以,我宣佈自今日起,本朝廢除丞相制度,設五府六部都由皇帝統一管理。今後,我的接班人不許再設丞相,群臣有敢提出此議者,嚴懲不貸。

如此,朱元璋對胡黨案窮追猛打的總目標真相大白了。與其說,朱元璋對胡惟庸恨之入骨,不如說他與中國丞相制度不共戴天。與其說,他設計了胡惟庸、汪廣洋、李善長甚至徐達四相,不如說他設計了丞相制度的倒計時。

我們不妨回到朱元璋與劉伯溫論相之初。朱元璋提名楊憲、汪廣洋、胡惟庸三人,劉伯溫堅決地否決了三人,而朱元璋一一任用了三人。其結果可想而知,要麼過於擅權,要麼過於懦弱,三人都不是丞相的合適人選。這個結局似乎證實了劉伯溫的料事如神和朱元璋的用人之誤。但是,再往深琢磨,就會發現朱元璋的老道。這並不證明劉伯溫比朱元璋高明,相反,朱元璋的考慮要遠比劉伯溫深遠。往深層次說,這種失誤也許正是朱元璋所需要的效果。他需要的不是德才兼備、兢兢業業的好丞相,果真如此,李善長可以暫時留任,非得撤換,劉伯溫就是一個現成的絕佳人選。明明知道劉伯溫的評價是切合實際的,明明知道楊憲、汪廣洋上臺是要誤事的,卻偏偏給了他們一個展示的舞臺。其實,朱元璋希望他們展示的不是才華和政績,而是失誤和失德,好以此來證明丞相制度的不合理,讓廢相成為名正言順之事。

這就是太祖皇帝的棋局——廢相局大起底。

朱元璋在廢除丞相制度同時,還創造了一項歷史紀錄:殺相之最。在他手下,從李善長到徐達再到汪廣洋,包括最後這位胡惟庸,無一善終。

在此我們不妨再來小結一下明朝短暫的君相關係。是丞相群中無一賢相、都對不起朱元璋?還是朱元璋對不起這幫丞相?

朱元璋早期打天下時,重用的丞相級別的文臣劉基朱升等人,不僅是大才,而且是大賢。屬於賢相類。後來任用的楊憲胡惟庸,沒有大才且心理陰暗,屬於奸相類。這不是相的問題,而是君的問題,是君的心理和需要產生了變化。就像我們前面講到的那樣,朱元璋由明君變為暴君,必然需要奸相來配合。

君明相賢,君暗相姦。歷史上的實例比比皆是。相姦的前提一定是君暗,絕無“君明而相姦”的道理。就拿朱升來說,他是朱元璋打天下時的軍師級人物,是朱元璋三顧茅廬請出來的大賢,曾提出過“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戰略,祝朱元璋成功奪取天下。按理說也是賢相的合適人選。但此人卻在明朝建立的第二年,就突然辭官歸隱了。這是為什麼呢?

表面的原因是體弱多病告老還鄉,當時朱升已經年逾七旬,而且多病,是到了告老還鄉的時候了。但深層的原因卻是迫於政治形勢,出於明哲保身的自謀策略。正如一位詩人祝賀朱升歸隱的詩句所說:“掀天事業乾坤內,開國功勳宇宙間。明哲保身歸隱後,翰林聲價勝封王。”

長期在朱元璋身旁朝夕相處,朱升對領導的秉性有透徹的瞭解,一言以蔽之:猜忌刻薄。未成皇帝前,尚能隱而不發,但成為皇帝以後,權力不受制約,這個秉性無限揮發,繼續共事,必無好下場。而朱升這種要人格要尊嚴的大文人,在變臉皇帝面前,又不能違心做事,所以不如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朱升向朱元璋請求退休時,受到朱元璋的極力挽留。為了挽留他,朱皇帝甚至表示要給他更高的官銜,可以子孫世襲。兩人之間有一場意味深長的對話——

朱升:謝謝領導好意,我不敢接受更高的官銜,因為我的兒子福份淺薄,不敢承受天恩。

朱元璋問:你有幾個兒子?你不接受更高的官銜也就算了,為何不讓你的兒子來輔佐我呢?

朱升哭著回答:臣只有一個兒子,名叫朱同,“事君之忠有餘,保身之哲不足”,我不希望他做官,恐怕他日不得老死家鄉。

朱元璋面露不悅之色:這是什麼話!我和你雖有君臣之分,卻情同父子,你為什麼有這種擔心,顧慮到這一步?

朱升坦白地回答:並非臣的過慮,但願陛下哀憐老臣,免臣的兒子死罪,賜以完軀,就是萬幸。

朱元璋被聲淚俱下的朱升感動了,決定賞賜朱升父子“免死鐵券”。

洪武三年,朱升病逝,可謂壽終正寢。 可是他的子孫並沒有做到這一點。朱元璋賞賜的“免死鐵券”真的可以免死嗎?已經擔任禮部侍郎的朱同,被捲入胡黨案,以莫須有的罪名判處死刑。朱元璋特別開恩——“賜自縊”,給了他一個完屍,已經皇恩浩蕩了。

對於君相的因果關係,《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說得再明白不過了: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好皇帝可以讓奸人變賢臣,壞皇帝可以讓賢臣變奸人。可見,丞相只不過是皇帝的影子,一個國家的政治成敗根子還在君主身上。一個奸相的背後,站著的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作為丞相的頂頭上司,朱元璋既非昏君,也非賢君。而是一個權力慾極強甚至強到變態的暴君。在他手下,李善長那樣的丞相撈權力不行,汪廣洋那樣的尸位素餐不作為也不行。胡惟庸這樣的結黨營私更不行,放權、抓權均無好下場。

有人說,朱元璋是個權力野獸,這也許是對他有些妖魔化。但是說朱元璋中國曆代帝王權力慾最強的,我認為加不加之一都是可以的。中國的帝王大都權力意志極強,臥榻之旁不容他人酣睡,而朱元璋則是強中強,廳堂之外都不容他人打哈欠。與君權形式上有些制衡的丞相制度,到了這等人手上,沒活路可走。

朱元璋廢相去除中書省的同時,還順藤摸瓜。將其他兩府一同改造——

改大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五軍都府只有統兵權,而調兵權歸兵部。兩權分離,朱元璋藉此分散中央機關兵權,避免“權臣握兵之害”, 加強了皇帝對軍權的控制。

廢御史臺,改設都察院,依十三道,分設監察御史,巡按州縣,專事官吏的考察、舉劾。都察院不僅可以對審判機關進行監督,還擁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的權力,為最高監察機關,直接對皇帝負責。

就此,祖皇帝的這盤棋收官,確立了所有權力集於君主一人之身的大明政治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