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山里独自养蚕30年,叩问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 梭罗《瓦尔登湖》

他在山里独自养蚕30年,叩问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


昨天,在木木美术馆看了艺术家梁绍基的个展“恍”。

现年73岁的梁绍基身形干瘦,头发花白,,腼腆谦逊,笑容憨厚,甚至有些木讷,他衣着朴素,在人群中,就像一位进城的打工者。

早在1988年,梁绍基就凭借壁挂方面的成就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誉称,然而,他彻底抛开了名气、成就与声望,搬到远离城市的天台山,住在古刹国清寺附近。

那里终年云烟缭绕、雾气飘渺,每天看着云来雾去,就像神仙一样,活在仙境。

30年如一日,梁绍基平日的生活就是在工作室和乡间忙活着养蚕、创作,以蚕、蚕丝、自然物、行为等作为艺术媒材,借用蚕这种最微弱的生命、材质,表现最宏观、深刻的主题。

他在山里独自养蚕30年,叩问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


他在山里独自养蚕30年,叩问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


他在山里独自养蚕30年,叩问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


《天庭》(2013-2018)

大型装置《天庭》以4件蚕丝缠裹铁丝而“筑成”的丝锥,加上一件高8米多的丝织光柱,及其所营造的深邃恍惚的光影氛围,将美术馆主展厅塑造成了一处具有震撼力的“神殿”。

在铁丝构造的金字塔形结构上,象征生命的蚕丝柔弱欲断,又似断非断,在铁丝上缠绕、搏斗、征服,显示了顽强的生命意志,百折不挠的生存信念,以柔克刚的能耐及绵绵蚕丝永无止境的生命关联。

他在山里独自养蚕30年,叩问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


《残山水》 2013

梁绍基把蚕生命运动的全过程称之为“生命游丝描”,在长长丝卷网层中,记录着蚕生命的痕迹:蚕卵、丝结、蚕茧、蚕蛹、蚕蛾、蚕砂、蚕尿的黄渍及其特殊气味,这些生命原始的“自然态”、“众生相”构成一道中国历史景观,一幅残(禅)山水,一幅以蚕的生命现成品创作的抽象的绘画长卷。

梁绍基说:“通过小小的蚕,来认识一个宇宙、一个社会、一个人生,以小见大。”

难以想象,一个人愿意以长达30年的隐居,以自己的生命去完成这些艺术作品。

同样的一生,有人追逐繁华,有人甘愿寂寞,想起曾看过一组摄影作品,摄影师卡洛·贝维拉夸拍摄的那些远离社会和自我禁闭的隐士。

当看到这些隐士们的照片时,人们有时会如此评论:选择过隐士生活的人肯定有毛病。

然而,这些镜头中的独居者们用他们的生活告诉我们“生命不只是物质。”

不断增长的物欲、电子游戏的虚拟世界以及社交媒体,将人类带离纯粹简单和反思的生活,或许在某些方面,他们是对的。

即便你不是隐士,你也应该可以选择你的生活方式。

他在山里独自养蚕30年,叩问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


Claudio原来是一个摇滚歌手,后来成为印度教克利须那派教徒,接着成为卡马尔多利修道院的修道士。现在,他住在意大利Minuccianoe的一间偏僻修道院。

他在山里独自养蚕30年,叩问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


Viviana之前是个模特,如今,她住在博洛尼亚的教堂已有10年。

他在山里独自养蚕30年,叩问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


Gianni与女朋友Vali Myers在意大利海岸的一个峡谷里一起生活了30年。女朋友去世后,他与动物为伴。

他在山里独自养蚕30年,叩问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


神父Sergio的父亲是印刷商和装订商,目前住在意大利都灵,有5.5万本藏书。

他在山里独自养蚕30年,叩问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


Atmananda曾经住在以色列、尼泊尔、斯里兰卡和印度,如今他住在Calabria的一间没水没电的房子里。

他在山里独自养蚕30年,叩问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


Sue原本是一名警察,由于对政治和社会的幻想破灭,她退休来到英格兰约克郡谷地,过上传统的生活。

我们理解的隐居,必往山林深处去,清风明月,琴棋书画。久而久之,隐居的人在我们心中成了仙,成了可望不可即的传说。

但这样的隐居,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真正的归隐到底是什么?

二十多年前,美国汉学家、翻译家比尔·波特来到中国,寻访在终南山修行的隐士,并写出《空谷幽兰》一书,很多人正是通过这本书才知道,有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正隐居终南山,过着和千年前的古人一样的生活。

他在山里独自养蚕30年,叩问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


如今在网上,通过关键词搜索,很容易找到“终南山网红”。他们普遍年轻,“隐居”在山里,但活跃在社交媒体。

于是有无数的人对形式上的“隐居”心生向往。

有厌倦城市生活的枯燥的中年人,上山后很快不耐烦,认为闲散的生活浪费时间,一切应被精准地安排,短住几日,草草离开。

有因身体不好选择隐居的富商,但总是心不在焉,明明生活在这个地方,却不去欣赏这里的风景,意识里都是其他东西,股票涨跌、经济走势、事业得失,住上几个月也走了。

也有20岁出头的年轻人,看了许多网络小说,为“学道”上山,认为一住山就可以获得成果,结果感到无处着手,最后还是下山。

如果只是采取逃避的方法,即使隐居在山里,也一样有会压力。

入山归隐,得到的是大自然的宁静,失去的是城市的便利和安全。只有对现实有所觉悟,才足以谈归隐。

可真正的隐,终归是心隐。无论处于何处,是深山老林也好,是喧嚣闹市也好,重要的是在心中保留一个精神自留地。

诗人周梦蝶,年轻时流落台湾,身无分文,只能在街头摆书摊为生。他的书摊上,全是由自己挑选的文史哲书籍,内容艰深,乏人问津,但他从不推销,遇到知音人,反而会以书相赠。

他在山里独自养蚕30年,叩问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


后来,他出版了两部诗作,随即在台湾声名鹊起。可他始终独自住在一座简陋的老房子里,每天慢慢地吃饭、写诗、读书。

那时拜访他的不乏文化名流,像龙应台、余光中、李敖,但他从没求过什么名利,对他来说,有一个可以供他安静写诗的地方便已满足。

他在山里独自养蚕30年,叩问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


其实,我们未必身处山林,未必一定把自己与社会割裂开来,对我们来说,在为生活奔波劳碌的时候,仍不忘为内心的精神家园耕种,何尝不是一种归隐。

每一个人的天性中,都有对自由的痴迷。

每一个人的基因中,也都铭刻着对安全感的渴望。

归隐和逃离,事实上都不会是人生的结局。

人原本就是在漂泊之中的,真正的安全感只能来自于我们内心的笃定与强大,无法依靠任何外力去获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