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四伏,已经走上快车道的广西柑橘产业会不会直道翻车?

“你觉得会出现大的市场践踏现象吗?”在听完许立明关于广西柑橘产业快速发展的介绍后,我不禁担心起今后的市场变化。这在2018年春已见端倪,

新兴的“沃柑”与老牌的“砂糖橘”相撞,两败俱伤。

“这正是我们最担心的问题。”作为广西柑橘产业的带头大哥,许立明也忧心忡忡,“从2012年到现在,不管是桂北的‘砂糖橘’,还是桂南的‘沃柑’和‘茂谷柑’,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确实带来了一系列潜在的问题。”


危机四伏,已经走上快车道的广西柑橘产业会不会直道翻车?


广西柑橘行业协会会长许立明在查看“沃柑”长势


“首先是苗木的问题。”许立明没有正面回答我提出的市场问题,而是先介绍目前在生产上已经暴露出来的几大问题。

“产业迅速扩张需要太多苗木,又没有我们强调的无病毒苗,甚至常规苗的质量都没办法保证。哪怕是从重庆、四川等黄龙病、溃疡病非疫区调回来的苗木,在我们这边也出现了很高的感病率。除了溃疡病和黄龙病这两大检疫性病害外,我们这几年又发现了碎叶病、衰退病等病毒病,甚至有些单株能够同时检测出几个不同类型的病毒来。”


危机四伏,已经走上快车道的广西柑橘产业会不会直道翻车?


大基地的“沃柑”黄龙病病株


“非无病毒苗潜在的隐患,现在开始直接爆发出来了。”许立明顿了顿,加重了语气:“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武鸣‘沃柑’的黄龙病田间发病率已经超过了5%;溃疡病更不用说了,几乎找不到没有溃疡病的果园。比‘沃柑’更严重的是‘茂谷柑’,其病毒病的感病率远远高过‘沃柑’。”


危机四伏,已经走上快车道的广西柑橘产业会不会直道翻车?


果农的“茂谷柑”黄龙病病株


的确,在我实地走过的柑橘园中,无论是几千亩的大果园,还是几亩的零星果园,都能很容易地见到黄龙病的病状,‘沃柑’的溃疡病更是随处可见。


第二个问题是技术跟不上,管理粗放,生产出来的优质果不多。”许立明提到这几年也带不少果商一起跑果园,果商的反馈是符合他们要求的果不多。“也就是大路货的果太多,优质果不多,也就是跟我们栽培过程中技术不到位有关。”

“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生产上有哪些技术是普遍不到位的?”许立明原是广西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属于技术流,所以我问技术问题。

“首先是我们这里的土壤是以红壤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很低。但种植者普遍不讲究土壤改良,不讲究土壤培肥,只想着有什么特效的肥料,所以各种各样的特肥一下子就涌进来了,几万元一吨。其实我们搞专业的人都知道,只要土壤有机质充分,肥料均衡,就能够生产好的产品。但他们不管这些,而是寄希望于有一个灵丹妙药,一下子把品质搞上去,这是最典型的。”


危机四伏,已经走上快车道的广西柑橘产业会不会直道翻车?


“沃柑”常见缺素黄化症状


再有一个是修剪。现在大部分果园还是套用桂北‘砂糖橘’的整形修剪技术,小树每一次梢都先短截,然后放梢,就像园林绿化树那样剪得很整齐的圆头形,枝梢很密很细。这种方法不利于早期丰产。长得很好的新梢要短截回来,重新又放出来。我经常跟他们说你投入的劳动力肥料农药都在地上,就在你一剪口。”


危机四伏,已经走上快车道的广西柑橘产业会不会直道翻车?


剪成圆头形的二年生“沃柑”树形


许立明推荐的“沃柑”整形修剪的方法是通过定植后的第一第二次梢把基本的骨干枝培养好之后,尽可能轻剪和少剪,使其快速扩大树冠,提早投产。

“这几年实践下来发现晚夏梢是‘沃柑’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次梢,只要能够在7月份放出晚夏梢并保好那次梢,那明年的产量就没有问题,而且能减少当年的日灼果,和提高果品质量。”许立明强调:“千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像其它柑橘品种一样到9月份才来放那一次秋梢。”


危机四伏,已经走上快车道的广西柑橘产业会不会直道翻车?


晚夏梢和秋梢都是“沃柑”重要的结果母枝


第三个是植保,这几年发生的药害也很普遍。果农一次配七、八种药,杀菌的杀虫的营养的,一起配上去,这种现象很普遍,出现的情况很多。另外一个像溃疡病是细菌性的病害,很多拿杀真菌的药剂来防治。总的来说缺乏基础系统的知识,总是想着有什么灵丹妙药,一下子就好了,没想到综合防治的问题,跟土壤培肥改良是一样的道理。”

“黄龙病防控这一块有没有什么问题?”我问了一个关乎产业生死存亡的问题。

“对黄龙病的防控来说,桂南这一片的压力要比其它区域大得多。”许立明介绍,他在元月桂南最冷的这一个月,气温8度的雨天都能拍到木虱在嫩梢上取食的照片。


危机四伏,已经走上快车道的广西柑橘产业会不会直道翻车?


“沃柑”的黄龙病果实症状


桂南有几个特点:一个是梢次多,一年五六次梢。嫩梢多,给木虱传播的机会就多;第二个是桂南没有可以冻死木虱的低温条件;第三是桂南从来宾往南一马平川,基本上没有地理阻隔,往往一阵风雨就可以让大批木虱空降过来。”


危机四伏,已经走上快车道的广西柑橘产业会不会直道翻车?


“茂谷柑”的黄龙病果实症状


“还有,桂南农民对黄龙病的认识普遍不足。”许立明说:“很多果园我们告诉他这是黄龙病了,得挖,他答应了,下个礼拜去看,他只把你讲的那半边砍掉,另外那半边留着,舍不得砍啊!”

“所有这些因素,包括前面提到的苗木问题,都造成了我们桂南的黄龙病蔓延速度远远超过桂北。”许立明无奈地说。

“我们再回到大产业的话题,一个是苗木的问题,一个是技术的问题,也包括刚才讲的黄龙病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问题吗?”

“销售。”许立明肯定地说:“这几年我们为什么要搞广西柑橘大会,核心目的就是产销对接。”

销售的问题,一方面是品牌培育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市场认识的问题。

现在很多经销商还不知道广西还有这么好的柑橘,虽然我们产业协会每年请了一两百家的经销商来对接,感觉也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所以在产销对接这一块,政府也要投入了一些人力财力到北方市场做销地宣传,让老百姓知道有‘沃柑’这样的好水果。”


危机四伏,已经走上快车道的广西柑橘产业会不会直道翻车?



“另外,现在的产地价格偏高,这也是目前制约销售量的一个因素。毕竟能够掏出10元以上买一斤柑橘和5元一斤的消费群体数量是完全不一样,可能是天量的差别。”

“‘沃柑’的生产成本可以控制在0.8-1元/斤,所以最终2.5-3元/斤的产地价格就已经很好了。”许立明给出了‘沃柑’未来的一个期望价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